山地建筑设计理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山地建筑设计理念

秦立章

太原王孝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27

摘要:山地建筑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建筑类型,与平地相比,山地的坡度较陡且地形起伏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山地建筑设计与建筑工程的难度。近几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建造山地住宅小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本文概述了山地的相关情况,分析了山地建筑研究的必要性和设计理念,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山地建筑的发展,并为山地建筑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山地;建筑;设计理念

前言:土地是人类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的不断的发展,在给人类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同时也给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问题,从而使得人类不断的向山地所求更多地生存空间。现如今,如何开发和利用山地及其环境是人类的必须面对的问题。

1.我国山地相关概况

1.1山地占地面积大

中国是多山之国。据相关机构统计,我国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占地面积广泛。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市中,除了上海为纯平地外,其余各地均有山地分布,特别在我国西部和西南部地区,更是普遍存在着山地,其中重庆是我国山地建筑的杰出代表,重庆被人们称作“山城”,整个市区所有建筑都是依山而建,在山地开发和利用上值得其他多山城市借鉴,同时各地也得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的山地利用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开始建造在山地之上,使山地利用率开始逐年增加。

1.2东西部区域差异大

我国地形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姿态,我国东部大多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要地形,山地占地面积较小,并且海拔都比较低,土地资源丰富,各种建筑设施无需建造在山地之上。然而,在我国中西部,山地广袤,主要地形也以山地,盆地和高原为主,有著名的武陵山区,秦岭,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海拔一般都比较高,地质较为复杂,本身可供人们居住的土地就比较少,并且有些还得用于农民耕地,交通道路用地,以及建造各种工厂厂房等。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和乡村城镇化进程也得到不断加快,可利用土地也随之逐渐的减少,人们也因此不得不谋求充分利用山地建造各种建筑,解决人们的住房和生活生产问题。

1.3山地类型较多

我国山地面积广阔,因此山地类型也比较复杂,山地类型呈现出多样化,齐全化的特点,以海拔高差来作为区别,我国山地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下的面积占全国山地总面积的的35.2%。1000米到3000米占全国山地总面积的33.1%,3000米以上的占全国山地总面积31.7%,低山,中山,高山约各占三分之一。我国山地类型如此之多,如此复杂,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可提供给房屋建筑面积较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必须通过开山来建造房屋,以供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2.山地建筑研究的必要性

2.1我国综合国情的需要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我国是一个山地面积较广而平原和耕地面积较小的国家,据调查了解,山地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且我国人口众多,对土地的需求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用地、土地污染以及随着人口增长而带来的住房问题等,导致土地缺乏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山地建筑设计有利于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可以应用更多的山地资源,符合我国国情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这为山地建筑的可行性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另外,其他一些因素主要包括山地低价相对较低、地形丰富及自然环境较好等,也不同程度的表明山地建筑在经济上具有非常强的可行性。

2.2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需要

山地建筑研究是有效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平地相比,山地地区的地质活动较为频繁,地形较为复杂,气候较为多变,山地建筑设计可以提高居住面积与居住质量,有利于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2.3我国山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山地建筑研究是促进我国山区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原因,加之经济发展战略的缺陷等,导致山区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局面,土地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山地建筑研究可以带动山地城镇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与完善,缓解我国当前土地使用紧张的局面,改善现有的居住环境,加大我国对山地地形的开发利用,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从而缩小山区与发达的地区的经济差距。

3.山地建筑的设计理念

3.1山地建筑的本土性

山地建筑既是山地环境向人类生活的延续,也是人类活动向自然山地的开拓。山地建筑的本土性是指满足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山地建筑空间与其特定的山地环境范畴(如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的结合特性。本土性在一定程度上界定了山地建筑的风格,使人们产生了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达到了山地建筑的回归性。由于平面的强调山地建筑和平原建筑环境之间的差别,人们没有详细的确定山地建筑环境的时空范畴。以模糊的山地特色来表现山地环境的价值,忽视山地建筑环境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导致山地建筑本土性的定义不着边际,难以有效的落实。山地建筑环境主要是指在山地城市范围中外部空间环境与建筑之间、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环境,其包括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因素等物质环境因素,同时也包括了历史文化因素、社会习俗因素、风土人情因素等精神环境因素。其中,在物质因素之中,自然环境因素(如地形的起伏变化、山地自然植被、山地地势、山地气候等)与建筑空间之间的联系尤为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山地建筑的创造。而精神环境因素是基于山地城市的文化背景、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和价值观等,其很好地塑造了山地建筑环境使其具有丰富的情感内容,也传达着山地建筑场所固有的文化性格与表情(如社会习俗、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越来越复杂,功能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多样。作为建筑的一种类型,山地能够人们对于不同规模和不同层次的需求,可以建设不同类型的住宅及公共建筑。另外,山地的自然环境还具有环境优美、远离城市喧嚣的优势,能够使人们享受宁静和清新的自然。

3.2山地建筑天人合一的特性

纵观我国数千年历史文化,可以发现人们对大自然的追求从有间断过。自古文人多爱以山比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悲愤难耐等。国外学者雷华德提出了“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公园与居民住宅相邻”观点,并强调“城市设计结合地形条件,不能将理想化的模式强加于现有土地之上”反映了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于回归自然的渴望以及人类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意愿。麦克哈格根据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依赖关系,提出了“设计结合自然”的观点,认为人类应该以与自然合作的态度来进行设计,而不是与自然进行竞争甚至试图去征服自然。到了现代,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人口数量和规模日益剧增,同时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的数量和规模也不断在增加,从而使人们长期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创造的人工环境中,导致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疏远甚至与大自然隔离。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更渴望回归大自然去缓解现代城市和现代生活给人们造成的巨大压力。回归到大自然环境中是人类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沉淀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因此对待山地建筑的创作也不同于平地建筑,不能单纯地套用平地建筑的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法。地形固然是一种制约因素,但同时又是一个创造契机,换句话说,制约性可引发创造性。山地地形往往是高低错落,表面起伏大,有时甚至相当陡峭。这种复杂的自然环境无疑会给山地建筑的创作带来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地形条件会成为山地建筑表现的关键性、制约性因素。但也正是由于地形的这种特殊性为山地建筑的创作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丰富空间层次和创造独特建筑风韵提供了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地利用建筑所处的山形地貌,尽量契合山地的起伏变化,不去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使建筑成为融人环境中的有机景观。这就是山地建筑创作的设计理念。我国耕地资源有限是我国致力于开发和利用山地及发展山地建筑的主要原因。因此,山地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是充分利用山地固有的地形特征,在山地建筑外形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尽量避免挖土和填土。由于山地的地形地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山地建筑的选址、设计及施工等,合理的、充分利用山地的地势、坡度基地型等是山地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在现代,建筑设计师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民居的生理舒适度和心理舒适度。居民是居住建筑的主体,山地建筑的空间环境的目标源于对居民的关怀,因此要创造出适宜的居住生活空间。通过比较山地居民和平原城市居民的出行量,发现地形坡度为10%时,山地居民的出行量尚未达到平原居民出行量的50%;当坡度为20%,山地居民的出行量低于平原居民出行量的80%.因此,在山地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适当的考虑居民的出行方式并将其合理的融入到山地建筑设计中,从而把人的空间体验摆在首位,体现出山地建筑对于居民的关怀。

3.3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山地建筑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要重视山地家住的文化传承,突出山地环境与自然生态特征,体现山地城市的文化品质,创造与表现山地城市的风貌和地方特色,提高山地城市环境建设的品位与质量,创造丰富多姿的建筑层次。具体的讲,应该实现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实现面向未来的现代化、生态式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在信息时代,城市的规划、设计、建筑、园林的整合将在人类的物化活动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现代城市的基本构成单位为建筑个体或者建筑群落,而我国古代多数城市是因战争而依山建造,当然还有一定程度的宗教和文化因素。因此,山地建筑在中国古建筑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著名建筑玄空寺及敦煌石窟等和城市如重庆和丽江等,都是根据山地的地形特征而形成的独特的城市肌理。另外,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自然的文化情怀,而山地建筑因山而建,与自然景观能够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倾向。

4.结语

山地建筑设计涉及建筑学、环境学、设计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容易受到地质、地形、水文、植被等不同自然因素的限制,增加了设计难度。为了有效解决山地建筑设计的难点问题,促进山地建筑与各方面的协调,设计师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时应当注意结合山地环境的特殊性,采用合理的设计观念,遵循山地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正确处理物质要素间关系,因地制宜,提高山地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周秋琳.现代城市山地生态公园的建筑设计与规划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6).

[2]陈志勇.从皇姑浴温泉度假村建筑、规划设计看山地建筑设计[J].中外建筑,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