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状态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药物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焦虑状态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药物治疗

单百会

(内蒙古赤峰市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状态患者合并睡眠障碍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焦虑状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曲唑酮治疗,采用汉密尔抑郁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治疗前、后焦虑状态进行评估,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对2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用于焦虑状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效果理想,有助于降低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帕罗西汀;曲唑酮;焦虑状态;睡眠障碍;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133-02

焦虑症是一种以精神抑郁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疾病,是由于患者长时间处在压抑、紧张状态下引起的心境低落、情绪障碍。而睡觉障碍则是焦虑症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质量差等,并且长期睡眠质量不足还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加剧焦虑症发生率,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1]。研究表明[2]:将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用于焦虑状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但是该结论有待验证。为了探讨焦虑状态患者合并睡眠障碍药物治疗效果。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焦虑状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70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焦虑状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53~62)岁,平均(58.92±5.31)岁,睡眠障碍病程(6个月~3)年,平均(1.47±0.54)年。观察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51~64)岁,平均(60.08±5.35)岁,睡眠障碍病程(5个月~3)年,平均(1.51±0.58)年。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第3版抑郁症发展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本课题在伦理委员会批准、监督下进行,患者对治疗方法等知情同意。

1.2方法

2组治疗过程中停止服用其他抗抑郁药物,给予患者口服维生素C治疗,连续服用2周以上。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每次晨服1片帕罗西汀(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33084,规格:20mg),连续服用1周,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第二周每天口服2片帕罗西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曲唑酮治疗。初次用药每天口服1片曲唑酮(沈阳福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23,规格:50mg*12片;24片),根据患者耐受及病情变化情况增加药物剂量到每天2片,连续服用8周(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心理波动。2组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抑郁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得分越低,心理波动越小[3]。(2)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对2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得分越低,治疗效果越理想[4]。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心SAS及SDS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2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x-±s)

与对照组相比,aP<0.05;与治疗前相比,bP<0.05

3.讨论

近年来,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在焦虑状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2组治疗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帕罗西汀是焦虑状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常用的治疗药物,该药物新型、高效,对心血管不良反应较小,且患者耐受性较好,有助于缓解焦虑状态。曲唑酮属于是一种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药物不仅能选择性的阻断机体对5-HT的再摄取,而且还能增加r-氨基丁酸等作用,具有良好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等特点。同时,曲唑酮的使用还能发挥良好的镇静、镇痛等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情况,尤其是对于深度睡眠状态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临床上,将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用于焦虑状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效果理想,能发挥不同药物优势,达到优势互补,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期恢复[5]。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用于焦虑状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效果理想,有助于降低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芸.曲唑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5):26-27.

[2]罗凤莲.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睡眠障碍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40-141.

[3]叶彬,陈春晓.老年住院慢性便秘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和睡眠状况[J].中国老年学,2016,36(8):1996-1998.

[4]姜亚,汤玉蓉,谢忱,等.睡眠障碍和相关焦虑、抑郁对126例慢性便秘患者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5):331-336.

[5]杨向丽,王毅,陈旭义,等.中重度颅脑外伤睡眠障碍伴发焦虑、抑郁及疼痛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6):72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