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例肺癌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22例肺癌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赵许成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157001

【摘要】目的:分析肺癌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间在我院肿瘤内科就诊明确为肺癌并确诊为合并肺栓塞的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随机选取本院肿瘤内科确诊为肺癌的22例患者设置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分析总生存时间。结果:肺癌并肺栓塞组中有16例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较肺癌组高(P<0.01);肺癌并肺栓塞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氧分压较肺癌组低(P<0.05);白细胞、D-Dimer较肺癌组高(P<0.05);两组的血小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1×109/L、D-Dimer>500ng/mL、血氧分压<80mmHg、白蛋白<30g/L是肺癌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截止到2016年3月,肺癌合并肺栓塞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77个月,明显低于肺癌组患者的19.27个月(P<0.05)。结论: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常见病理类型为腺癌,其临床表现常见不明原因呼吸困难、咳嗽,肺癌确诊后前5个月为肺栓塞高发时期,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会降低其生存时间。

【关键词】肺肿瘤;肺栓塞;生存时间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其中以肺血栓栓塞症最为常见,有关研究显示,肺癌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2倍,并使患者病死率增加2-8倍,是导致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并肺栓塞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呈多样化,临床易漏诊及误诊。本研究对我院22例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的22例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男性有13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7.26±8.34岁,这些患者中腺癌有15例,鳞癌有4例,小细胞肺癌有3例,分期I期+II期有4例,III期+IV期18例;选取同期确诊为肺癌的22例患者设置对照组,其中男性有13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3.52±6.85岁,这些患者中腺癌有11例,鳞癌有6例,小细胞肺癌有5例,分期I期+II期有7例,III期+IV期15例。

1.2诊断标准

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诊断标准;急性肺栓塞诊断标准按2008ESC(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栓塞诊治指南;按照UICC(国际抗癌联盟)2009年修订的肺癌分期进行分期。对照组22例患者根据诊断标准证实无肺栓塞及血栓性疾病。

1.3方法

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参数: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既往治疗史;血细胞计数、血生化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病理类型及分期、心电图、下肢血管超声、确诊肺栓塞影像学依据、末次随访时间及死亡时间。采用电话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至患者死亡时间或2016年3月为止,存活时间以月为单位。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中服从正态分布的用Mean±SD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中不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M±Q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进行单因素危险分析检验。采用Kaplan-Meier计算患者的总生存时间。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肺癌合并肺栓塞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咳嗽、不明原因呼吸困难为最常见临床症状,其次为咯血、心悸,肺栓塞三联征发生率低,不明原因呼吸困难及烦躁不安较肺癌组患者发生率高。肺癌合并肺栓塞组患者的最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47.83%),其次为发热、胸痛,双肺呼吸音粗、呼吸音低为最常见体征。

2.2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在未吸氧的情况下,肺癌合并肺栓塞组患者中PO2<80mmHg的患者比较多见,与肺癌组患者比较,肺癌合并肺栓塞组患者低氧更多见。肺癌合并肺栓塞组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氧分压(PO2)较肺癌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WBC)、D-Dimer较肺癌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PL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T)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可以发现,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中有4例窦性心动过速,SIQIIITIII(I导联见宽大的S波,III导联出现Q波、T波倒置)患者有3例,电轴右偏、肺型P波的有2例,胸导联T波倒置的有2例,RBBB(右束支传导阻滞)有1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有10例。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中有1例患者显示双肺多发血流灌注明显减低,22例患者显示肺动脉内的密度充盈缺损。22例患者中,急性肺栓塞高危患者有6例,低危及中危患者有16例。

2.3单因素分析肺癌发生肺栓塞危险因素

肺癌伴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基础疾病、生活方式、治疗方案、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实验室指标等,模型Hb<100g/L、WBC>11×109/L、D-Dimer>500ng/mL、PO2<80mmHg、ALB<30g/L。高白细胞血症、高D-Dimer、低氧血症及低蛋白血症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增加。

2.4生存时间分析

肺癌合并肺栓塞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77个月,肺癌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9.27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Kaplan-Meier生存比较,肺癌合并肺栓塞组的总生存时间明显低于肺癌组(P<0.05)。

3.讨论

肺栓塞是由来自右心或静脉系统的血栓阻塞肺动脉干及其分支而引发肺循环以及呼吸功能障碍,有关研究显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及第二大死亡原因,因此,了解肺癌合并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进行实验室检查,分析其危险因素尤为重要。本研究中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不明原因呼吸困难以及咯血,这些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癌组,因此出现这些症状时要高度警惕肺栓塞。根据Khorana设计的肿瘤患者VTE发生率的评分标准分析肺癌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高白细胞血症、Hb<100g/L、D-Dimer>500ng/mL、PO2<80mmHg、ALB<30g/L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增加。肺癌患者一旦发生肺栓塞,其生存期会大大缩短,治疗难度显著增加,本研究中,肺癌合并肺栓塞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77个月,肺癌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9.27个月,肺癌合并肺栓塞组的总生存时间明显低于肺癌组(P<0.05),因此早期诊断及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孙薇,王海燕,文仲光,等.肺癌并肺栓塞17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5,55(3):31-34.

[2]李娜,王燕.23例肺癌并发肺栓塞的临床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4,17(3):254-256.

[3]李海燕,郑有光,杨晓芬.肺癌并肺栓塞15例临床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0,1(9):1131-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