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杨秀英

贵州桐梓县第四中学杨秀英

六环课堂教学模式中合作探究学习是倡导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决定一堂课教学效果的成败。为此,这种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各位教师应用。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对传统教法中教师包教、学生包学的超越,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的重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基础上的交流,更是一种学习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都感到很棘手,课堂上当教师一发出合作学习的指令,学生马上组成一个小组,大家都在说或大家都不说,谁说的什么与别的成员关系不大,看不到分工,看不到协作互动、互助。这种“作秀”的行为只会浪费时间,给一些喜欢跳皮学生创造机会,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标。

课堂探究不成功,对课改失去了信心。我认为主要是我们的教师对合作探究学习认识上有偏差,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方法必须得当。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合作探究学习的解读性学习,应该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合作,怎样才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只有教师思想认识到位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行为才能到位。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在分组时进行合理分组,实现学生之间有效互动

合作探究学习关注的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就是要把学生分成“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几个小组。小组内的几个成员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便于互相帮助,互相启发,组内人数较多时,就需要一位“小老师”来组织小组学习。把学生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利于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

二、任务安排时组内分工明确,各自承担不同角色但又相互依赖

把每个小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和思维活跃程度进行均衡,并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果不进行有效分工,就体现不出个人在小组中的价值,不让每一个成员独立承担一定的责任,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往往会被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代替,不得利于调动组内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也不利于组内成员之间的依赖与合作。

三、遇事要让学生多出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不是把学生分成了小组,学生就会合作学习了。在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由于学生不会合作而表现出来的问题,而出现问题的原因大都是因为缺乏有效的交往训练和合作技能的培养所造成的。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合作技能和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学会倾听同伴意见,鼓励同伴积极参与,不因为弱势而嫌弃,互相激励,学会向同伴提建议,善于吸收同伴的优点,及时修正完善自我。

四、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参与合作过程,重建师生关系,促进有交互动

学生是合作的主体,教师是合作的参与者、指导者和组织者。要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首先要重建新型的民主平等和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关系改变,学生才能不受压抑地与老师、同学进行心灵无隔阂的有效互动。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学生合作的进程和特点,及时对合作进行有效地指导和调控,使合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五、使用恰当的评价方式,以评价促合作、促发展

社会发展造成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心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地位,如何能使合作探究学习持续、有效并最终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放在小组上,这样有得利于培养学生组内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评价不仅关注小组,而且关注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程度以及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和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

总之,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不断探究,与同伴交流和资源共享,在合作中得到“实惠”,受到启发,受到尊重和鼓励,使学生更愿意去合作,在合作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