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相关基因的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肿瘤相关基因的临床意义

刘守军

刘守军

哈尔滨市胸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摘要:目的:探究肿瘤基因治疗方法的临床意义。方式:举例利用JAK2基因突变方法诊断髓系恶性肿瘤。结果:不同髓系恶性肿瘤中可见不同种基因突变。结论:通过全文介绍可以知道,在我国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中,基因治疗方式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肿瘤;基因;临床意义;

引言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升,我国对于肿瘤的治疗方式也有了突破。本研究主要针对肿瘤的相关基因进行治疗,也就是说,利用基因治疗的方式来治愈肿瘤。随着基因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基因治疗肿瘤的方式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对象以及相关资料

2.1浅析肿瘤概念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而癌症即为恶性肿瘤的总称。要提请注意的是,癌症与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癌指的是上皮性的恶性肿瘤,如由大肠黏膜上皮形成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黏膜上皮癌,简称大肠癌。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加剧,生活长期无律,越来越多的人群呈现出一种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趁虚而入,世界癌症的发病率也显示逐年升高的趋势。癌症的遗传异质性、病灶转移性、个体差异性,给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自肿瘤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以来,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的认可,是极为有前途的个体化治疗方法。肿瘤分子靶标在癌症的个性化治疗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科学家正在陆续发现这些分子靶标,已经发现并应用于临床的分子靶标药物逐渐增多,为众多癌症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肿瘤治疗逐渐告别了局部治疗时代和化疗时代,正走向系统化治疗时代。

长期以来,对癌症确诊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多采用放疗和化疗的治疗方案。但由于放疗和化疗不能主动识别癌细胞,针对性较差,在抑癌杀癌的过程中,对正常细胞也同样具有杀伤作用,使人体机能严重受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一些病人因无法承受长期的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副作用,失去了生存的信心而抗拒继续治疗。多数患者好不容易熬过了多次放疗化疗,却依然面临着癌症复发的危险。近十年来,癌症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基因治疗,是直接针对疾病的根源——异常的基因本身而进行的治疗方式,是根除肿瘤细胞的先进方法之一。

2.2引用资料

筛查100多种急性白血病的融合基因,并能检测一些恶性血液病的突变基因,基因突变包括基因丢失、新基因插入或被替代等。既往的研究显示,40%多的急性白血病有白血病特异的融合基因。

2.3简介肿瘤基因治疗

肿瘤的发生就是由于肿瘤基因功能上调、肿瘤抑制基因功能受抑的结果。各种外界因素如放射线、致癌化学物、病毒等均是通过对基因的改变来诱生肿瘤的,基因的改变包括碱基突变、碱基交联、DNA断裂、DNA缺失等各种DNA损伤。

而基因治疗药物作为一种基因工程改造的病毒颗粒,对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刺激作用,可综合调控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因子、激素及细胞因子,增强病人的免疫系统功能,有效促进NK细胞、CTL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灭。基因治疗是以改变人的遗传物质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治疗,是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直接针对疾病的根源——异常的基因本身而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基因疗法是通过口服或注射基因药物来抑制肿瘤源发和扩散,使癌细胞主动性凋亡,以达到延长生命的效果。

研究方式

尽管目前肿瘤的基因治疗大多数还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但是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法,还是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世界各国在肿瘤基因治疗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相关的实验研究也占到了基因治疗总数的60%以上,但能真正用于临床的药物还很少,主要原因是实验研究的效果和临床疗效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恶性血液病,尤其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PN)、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MDS/MPN综合征等,没有特异性的免疫学、染色体或融合基因异常,在早期时主要表现为血液细胞轻度升高或降低,难以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类白血病反应等良性疾病鉴别。

一些恶性血液病也可伴JAK2V617F基因突变,如见于8%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还可偶见于少数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DS、慢性髓性白血病。

应用直接测序、位点特异性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JAK17F基因突变的方法会出现一些差异。不同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不同,突变检出率可能不同。通常直接测序检测的灵敏度约20-25%,位点特异性PCR方法约1-3%,荧光定量PCR方法约0.5-5%。因为JAK2V617F见于50%的ET或PMF,诊断血小板增多和骨髓纤维化患者时应考虑JAK2突变。突变出现可以排除反应性骨髓增殖,然而没有检出突变并不能排除MPN的可能性。

结果

JAK2V617F突变见于约95%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JAK2Exon12突变见于2-5%的PV,实际上全部的PV患者都有JAK2的激活性突变。JAK2V617F突变见于50-60%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或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50-80%的伴铁粒幼红细胞及血小板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RS-T)有JAK2V617F突变。

结论

针对肿瘤发生的遗传学背景,将外源性目的基因引入肿瘤细胞或其他体细胞内以纠正过度活化或补偿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即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基因治疗具有特异性、敏感性以及明确的作用机制等诸多优点,使其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因治疗一般是指将限定的遗传物质转入病人特定的靶细胞,以达到预防或治疗疾闰的目标的方法。肿瘤基因治疗是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矫正或置换致病基因或引入有治疗价植的其它来源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

结语

通过上文论述,在临床应用上,基因治疗肿瘤的方式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不光是针对患者本身可以治愈疾病,对于整个医学界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优化肿瘤相关基因的治疗应用,是未来医学界治疗肿瘤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魏海明,田志刚,刘杰,冯进波,孙汭.14种细胞因子基因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999(03)

[2]刘杰,魏海明,田志刚,冯进波,孙汭.肿瘤细胞五种细胞因子基因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03)

[3]顾伟英,陈子兴.WT1基因与恶性肿瘤靶向免疫治疗[J].肿瘤.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