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人用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浅谈老年人用药

刘新培

刘新培(西藏林芝第115医院药剂科860000)

【关键词】老年人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313-01

社会人口老年化加剧,老年人用药机会增多,药物不良反应随年龄而增加,创新药物上市速度加快、层出不尽,药物剂型更是日新月异,药物品种日益增加。据报道,在住院患者中,年龄高于80岁的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l-50岁为11.8%,10-30岁仅3%。可见“药害”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生活的一大问题,重视老年人群的安全用药是非常有必要的。

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1)神经系统:脑萎缩;脑循环血管阻力增加,大脑血流量下降;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调节能力下降。

2)消化系统:胃黏膜萎缩,胃肠运动减弱。胃液pH升高,血流量减少吸收减少,首过效应减弱,生物利用度改变;胃排空、肠蠕动减弱,吸收速率减慢。

3)呼吸系统:肺泡膜变薄,肺小血管硬化,肺毛细血流量减少,弥散能力降低

4)泌尿系统: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排泄和重吸收功能均下降,致肌酐清除率降低。

5)免疫系统: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6)其他:肌肉与体液减少,脂肪组织增加。

2老年人用药特点

1)用药机会多、种类多、疗程长。

2)主观选择药物的要求高,用药依从性差。

3)个体差异大。缺乏按生理年龄分组的标准,也不可能像婴幼儿那样有各种年龄或体重折算用药剂量的公式。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3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1)药物选择明确指征,严格掌握药物指征,一定要对症下药,切忌滥用药物。对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应尽量不用或少用药物,多用其他疗法,如针灸、推拿、按摩、理疗及锻炼与饮食相结合等方法。

2)减少药物种类,恰当选择药物及剂型必须用药时,应选择那些效高毒低、副作用小、安全性大的药物。而且用药品种要少,非不得已尽可能避免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3)给药方案应个体化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最佳剂量。根据我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药量相当于成人用药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用药剂量。80岁以上,只能给予成人量的1/2。

4)恰当联合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用药种类增加而增加。联合用药应保持警惕,在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时尤应注意;疗程不宜过长,长期用药应定期随访;减少和控制应用补养药。

4老年人慎用药

1)抗生素链霉素、士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等,对肾功能有轻度损害;磺胺类药物、氯霉素、利福平、洁霉素、氯洁霉素、两性霉素B、抗肿瘤抗生素等,会对肝脏有损害;链霉素类药物对第八对脑神经有损害作用,会引起耳聋、头昏等副作用,老年人应避免使用。用对肝、肾有轻度损害的抗生素,给药时间可延长,剂量可适当减少。

2)洋地黄类药物治疗老年心衰病人时,半衰期延长,肾排出量减少,用量应适当减小;心脏病人对洋地黄类药物敏感,易发生疲乏、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幻觉等中毒症状,所以使用时必须谨慎,最好选择吸收快、作用快、排泄快的地高辛片剂。

3)降压药治疗老年高血压,不要使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否则会导致脑中风和心肌梗塞;甲基多巴和可乐宁会引起困倦和抑郁等精神症状,突然停药会出现严重的反跳性高血压;利血平会导致抑郁症,一般不主张老人使用这些药物。

4)噻嗪类药物如奋乃静、氯丙嗪等引起老年人锥体外系副作用,还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并干扰体温调节系统。

5)抗凝剂老年人对抗凝剂的作用比较敏感,易引起出血。消炎痛会引起心律紊乱,胃肠道出血、腹泻等。

6)β-受体阴断剂如心得安,在用于老年人时,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高,应适当减量或延长间隔时间,如改1日3次为1日2次等;疾病稳定后,必须逐渐减量直至完全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