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要点浅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要点浅论

张尊娇

广东环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525000

【摘要】本文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告编制的相关要求结合报告编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总结实际编制工作中思考和积累,列出了一些报告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重要环节和重点内容。

【关键词】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目前,对于企业事业单位中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主要是通过项目建设之前的环境影响评价设立第一道防线,通过对项目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价、采取措施,重在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而针对真实发生了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理,主要是通过制定对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根据《环境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对污染物排放企业、涉及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企业、尾矿库企业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单位,应当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环境事件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因此环境应急预案的制定既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现实需要,也是法律赋予企业的责任。

环境应急预案可由企业事业单位自行编制,也可委托技术咨询服务单位编制。由于企业事业单位多数存在技术力量不足和环境风险知识的缺乏,所以多为委托专业技术服务单位编写。在实际编制中,常出现单位出钱委托,技术服务单位调查不深入,闭门造车,编制的内容程序化和模式化、不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如何弥合应急预案的不接地气的差距,根据笔者在编制企业环境应急预案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谈谈编制工作的应重点把握的内容。

1.编制依据

根据环境保护部最新的《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文要求,一般企业事业单位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内容包括环境应急预案报告、签署发布文件、编制说明、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具体报告内容编制应当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企业事业单位版)要求编写。对于环境风险较大的石油化工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应当依据《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0】10号)文件要求编制。

2.资料、信息的收集

资料的收集主要通过企业事业单位提供和现场勘查,主要范围为企业事业单位的基本资料和突发环境事件影响范围内环境资料、事故资料。收集的重点是企业概况、生产的工艺、设备、原辅物料、产品、三废、周围环境(包括敏感点、地表水、地下水、生态环境等)、环保措施、消防安全措施、应急物资、应急人员和应急制度建设等情况,深入发掘现存的风险隐患和风险防范不足之处。同时应调查了解本企业和同行业企业发生的事故后果严重和发生频率高的事故类型,这些是准确判断企业的环境风险类型的重要参照。

3.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的识别是接下来制定对应的防范和应急措施的重要依据,危险源识别的重点是识别出危险物质和危险生产单元,判别重大危险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对企业事业单位的物料(包括原辅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及“三废”污染物)和生产设施(包括主要生产装置、储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进行风险识别,识别处风险物质和风险单元,并确定风险类型。根据筛选出的风险物质和存量,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识别》(GB18218-2009)规定进行判别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

4.危险源源项分析

确定判别出的风险源发生最大可信事故的概率,对事故源强进行计算。确定风险事故发生时造成的直接及次生、衍生环境危害和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只有准确划定影响范围,才能统计范围内的居民区、学校、医院、地表水等敏感保护目标,并根据危害程度制定对应措施。

5.应急能力评估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事业单位现有的应急能力进行评估,重点是找出与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要求的差距,提出进一步完善的需求。

现有应急能力的调查主要包括专业的救援队伍、救援设施(包括救护装备、消防设施、应急仪器、交通工具等)、监控和预警系统、应急物资和各种应急保障制度(包括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制度、环境监测制度、应急培训演练制度等)。除此之外,还应评估现有可利用的外部资源,例如地方政府应急系统和周边企业的应急资源等。

6.预案方案的制定

具体方案的制定是整个预案报告的精华部分,应当在对企业的风险分析和现有应急能力评估的基础上,以有效性、可操行、科学性为原则量身制定应急预案,对现有不足的地方进行完善,对缺漏的措施进行补充。制定预案时还应注重与区域的政府应急预案联动,充分利用好周边企业和政府应急资源。同时还应制定预案的持续改进制度,在企业的物料、工艺、设备、布局等发生重大改变时应当及时更新修订。

预案制定不仅是做一个文件报告,更重要的是把预案中的人、财、物的真正落实。例如各救援人员的落实、资金的储备、各种防范和应急的消防、防护器材、设备设施的购买安装、各种救护器材、药品的储备等。

编制预案的主要目的,是企业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以自身能力完成自救,并在最短时限内、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保护环境敏感目标。我国目前的环境预案管理工作成效初显,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多全盘委托,技术服务单位也多模式化,编制的报告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就要求预案内容要避免“高大上”,要“接地气”,还要加强演练,才能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沉稳、熟练应对。

参考文献:

[1]《应急预案管理中的若干问题的研究》石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论应急预案的编制与管理》钟开斌张佳《经济管理》2006年第3期

[3]《应急预案演练的研究》班辉《当代经济研究》2009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