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职高专护生“慎独”品质的必要性及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培养高职高专护生“慎独”品质的必要性及对策探讨

初钰华刘玉雪

初钰华刘玉雪(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64199)

【摘要】护理人员的护理活动虽具有群体性,但护理人员单独操作的机会多,有些临床工作甚至是在患者无法感知或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护理工作正确与否,患者很少知道,更难对其进行监督和了解。能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谨慎处置,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护士的道德修养信念和慎独意识。本文旨在揭示培养高职高专护生"慎独"品质的必要性,探讨培养高职高专护生"慎独"品质的对策,引导护生在校学习期间注重"慎独"品质的培养,并将这一目标贯穿于护生的学习、实习及日常生活中,使护生清楚"白衣天使"这一盛誉的分量,具备"忠于职守、救死扶伤"的精神,为今后走上护理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内在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护生;慎独;必要性;方法【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80-02

“慎独”思想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提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养性的方法,几千年来对于古人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时过境迁,但是它的理论价值未减,至今仍然是人类高尚道德的重要衡量标准,甚至成为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

加强慎独修养在护理工作中有着对伦理及价值的实践指导意义,是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护理道德意识[1-2]。尤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患者在护患关系中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逐渐增强,教会护生学会如何在将来的工作中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赖,减少护患纠纷,已成为高职高专护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现有的文献资料研究大多是阐述护士在各个临床工作岗位上切实严守“慎独”思想的重要性及如何做到“慎独”。而对于尚未步入临床的护生的“慎独”品质培养的必要性及如何在在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护生的“慎独”品质的研究则相当少。本文旨在探讨培养高职高专护生“慎独”品质的对策,为护生将来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

1慎独的内涵慎独源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礼记.大学》两书。是指一个人在无人监管,没有舆论影响,仍能坚持道德信念,谨慎从事,坚持原则、不做任何违反道德和规范的事[3-4]。强调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

“慎独”是伦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慎独”修养不但是一种道德修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行为方式[5]。

2培养高职高专护生“慎独”品质的必要性护理的工作环境和性质决定着慎独修养对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道德价值的实践指导意义[1-2]。护理职业的特殊性及患者在护理上盲点决定着大部分护理行为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完成的,如,消毒隔离、夜班工作、药品处置等。能否准确无误地完成这些个人自由度很高的工作任务,维护和促进患者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护士的道德修养和自律的信念,靠护士的自觉性和责任心,这更体现了护士工作中“慎独”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6]。作为护士后备力量的护生的伦理道德修养直接决定着将来临床工作质量的好坏,重视在校高职高专护生“慎独”品质的养成,有利于增强护生的责任心和约束力,有利于避免护生在实习阶段出现对病人责任心不强,不按规范进行操作,和带教老师、护士、病人及病人家属发生冲突等问题,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的质量。同时,“慎独”品质对于护生从业后获得社会、患者及家属认可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培养高职高专护生“慎独”品质的对策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培养护生“慎独”品质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护生的特点,遵守护生对新事物认知的规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养措施,同时,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既教书又育人,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慎独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护生个体的良性发展,促进护理水平的稳步提高。

3.1提高高职高专护生对“慎独”的认识“慎独”是护理工作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之一,它关系到护士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对病人的情感态度、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质量,是护士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是护生必须加以培养的品质。因此,我们通过在护生中开展“我心目中的夜班护士是这样的……”、“假如我是一位昏迷的患者,我期望护士这样做……”等主题班会及讨论会,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提高护生对“慎独”品质的认识。强化护生的职业责任感。

3.2培养高职高专护生的“慎独”信念信念就其内涵来讲是指人们对需要与愿望的一种坚定不移的情感意识,就其外在表现来说是指人们对相应目标事物所具有的坚定的行为倾向。信念具有稳定性,是自我道德评价的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是道德观念成熟的标志。没有信念就不会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性的行为。“慎独”信念是“慎独”行为的基础。因此,我们在相关课程中通过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以及我国护理战线上的楷模林菊英、王秀瑛等护理前辈的对护理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讨论,激发护生热爱护理工作的信念。同时,让学生自己搜索并反思一些“慎独”的反面教材,以班级为单位展开讨论,激发护生潜在的“慎独”意识。同时,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能够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有意识地培养“慎独”信念。

3.3强化高职高专护生的“慎独”行为我们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的前提下,在护生认知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许可的限度内,采取措施使护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强化自身“慎独”行为,养成“慎独”行为习惯,如:采取班级及宿舍自治制度,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角色扮演法进行相关的实训考核。同时,注意营造一个舆论正确、是非分明、从善如流、竞争向上的德育小环境,并对护生行为中正确的作法,作出及时肯定的评价和恰当的赞许,鼓励护生克服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强化“慎独”行为。为其在实习阶段及从业后的护理行为的规范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4小结护士的基本职责: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基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每位护理人必须具备慎独精神,把患者疾苦放首位,认真履职,牢记自己的职责,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无检查一个样、白天黑夜一个样、忙与不忙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有无陪护一个样,从根本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7]。作为向社会输送护士后继者的高职高专院校,在加强护生职业道德修养和培养护生“慎独”品质方面承担着不容推卸的责任。让我们从护生抓起,让慎独精神贯穿护理教学的始末,使护生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护理信念的同时,在不断自我批评和改进中成长,为将来从事护理事业打下坚实基础[8-9]。

参考文献[1]范莉芸.慎独精神在内科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1):85-86.[2]毕玉红,朱金兰,余银凤.急诊科护士慎独精神的培养[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3):120-121.[3]翁庐英.在护理实践中如何遵循护理伦理道德[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56-57.[4]张春娥.浅谈慎独精神在新生儿病房工作中的意义[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5(3),1179-1180.[5]张琴.手术室护理工作与“慎独”修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5(32):71.[6]何筱宁.论护士的慎独修养的重要性[J].医院管理论坛,2008,25(1):50.[7]姜谧.提高护士慎独素养确保护理水平与质量[J].吉林医学,2012,55(16):3567.[8]赵晓晖.论传统”慎独精神”与自我教育的结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0(15):67-68.[9]魏亚丽.护士在药物使用中的慎独精神[J].中国当代医药,2010,3(9):100.初钰华,医学硕士,2013.07-2014.07,复旦大学护理学国内访问学者,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滨海东路508号,26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