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步态指导下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性脑瘫患儿步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三维步态指导下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性脑瘫患儿步态的影响

赵婷1王奎2魏蓉美1王梓珩1杨西雨1

赵婷1王奎2魏蓉美1王梓珩1杨西雨1

(1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苏扬州225000)

(2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步态指导下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性脑瘫患者步态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痉挛性脑瘫治疗的60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给予三维步态指导下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三维步态指导下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的运动参数评分。结果:而观察组患者的三维步态系统评价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痉挛性脑瘫患儿在三维步态指导下接受核心稳定性训练,其有助于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步态和下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三维步态;核心稳定性训练;痉挛性脑瘫;步态影响

【中图分类号】R7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175-02

痉挛性脑瘫患儿在经过连续的康复训练后,其能够独立性行走,但其步态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异常,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1]。而研究发现采用三维步态指导下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方式有助于提高患儿步态的稳定性,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三维步态指导下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性脑瘫患者步态影响,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来我院进行痉挛性脑瘫治疗的60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60例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儿3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4.15±1.37)岁。脑瘫类型:10例四肢瘫;10例双瘫;10例偏瘫。在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4.21±1.35)岁。脑瘫类型:12例四肢瘫;13例双瘫;5例偏瘫。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三维步态指导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天训练2次,1次40min,患儿连续训练3个月。而观察组患儿在三维步态指导下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具体的训练方式如下:

1.2.1对患者进行体位训练体位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俯卧位训练、仰卧位训练、坐位训练、跪位训练、立位训练。(1)俯卧位训练:患者在平面上选取俯卧位,将头颈部和躯干充分伸展。然后在平面上进行肘支撑或手支撑抗重力伸展训练。选取四点支持位,双膝关节维持90°,髋关节屈曲训练,双侧下肢要交替进行。(2)仰卧位训练:患者取仰卧位,控制双下肢进行拉坐或侧方坐起训练,在这一状态下,保持双下肢与肩部同宽。也可进行双下肢交替外展内收训练或屈髋屈膝训练。(3)坐位训练:取坐位,在巴氏球上或滚筒上进行骨盆前后倾或左右倾斜训练,诱导躯干抗重力伸展。(4)跪位训练:选择跪位,将巴氏球向前推开,双手抱住球体跪在地上缓慢行走;扶墙转换至单膝跪位。(5)立体训练:患者站立时候要保持双足与肩部同宽,然后交替进行双下肢外展以及后伸训练,体轴回旋训练、弯腰拾物训练,并保持动作的稳定性。

1.2.2对患者进行核心训练治疗师根据每个孩子的障碍需求和功能水平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以便分调动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核心肌群力量训练:对患儿核心区大肌群及深层小肌群包括背阔肌、竖脊肌、多裂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腹内外斜肌、腹直肌、腰大肌、臀大肌、臀中肌等的肌群进行肌力训练。方法如下:可以运用滚筒、巴氏球、平衡板、悬吊系统等康复器材在患儿处于不稳定的运动中去训练躯干及骨盆的控制能力,增强各关节的稳定性。(1)仰卧位:垫上搭桥训练;巴氏球上训练;借助悬吊带悬吊踝关节,在上肢的辅助下进行骨盆及躯干的伸展训练;(2)俯卧位:悬吊带悬吊踝关节,进行手支撑收腹训练,或屈髋屈膝保持训练;(3)跪位练习:借助悬吊棒进行跪位平衡训练、跪位行走训练,行走过程中要保持躯干和盆的伸展稳定性。

1.3评价标准

采用三维步态系统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频、步长/身高、跨步长/身高、支撑相和摆动相进行统计与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进行检验,χ2进行计数资料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步频、步长/身高、跨步长/身高等指标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情况见表。

3.讨论

脑瘫患儿通常会出现运动障碍,所以需要借助康复训练的方式缓解患儿肢体张力,促使其异常姿势得到纠正[2]。但是常规的训练方式没有注意到患儿骨盆、躯干关节的过度屈曲伸展上导致患儿步态障碍的原因,将训练重点放在抑制痉挛上面,这种训练效果比较差[3]。而核心稳定训练是在运动过程中对患者的骨盆、躯干部位肌肉进行稳定控制,会为患儿提供上下肢运动支点,对其上下肢发力进行调节,最终促使力量传递以及控制都能够达到最优化的状态。核心稳定性训练是通过重复性的训练方式促使患者的肌肉运动得到激活,最终保证患儿脊柱的稳定性。尤其是在不稳定状态下的核心力量训练更加突出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身体平衡与不平衡的快速转化,可有效提高神经肌肉的能力、神经肌肉-本体感受性功能。相关研究发现:对痉挛性脑瘫患儿进行核心稳定训练,其有助于促使患儿在非稳定状态下的控制能力提升,促使患儿深层的小肌肉群得到充分地训练,增强患儿各个肌肉群的协调稳定性[4]。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优势主要是因为它是做主动运动,有助于减少脑瘫患儿主动运动不足的问题,这种运动情况与人体自然运动比较贴近,有助于提高患儿步态的稳定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进行三维步态指导下的核心稳定训练后,观察组患儿的三维步态系统评价指标均明显提升,这说明三维步态指导下的核心稳定训练有助于提升痉挛脑瘫患儿的稳定性与协调性,改善异常步态,提高步行稳定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秀丽,窦丽辉,李华,等.痉挛性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指导下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6,58(1):75-75.

[2]李威,曾祥斌,章荣,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9):816-822.

[3]申美平,王和强,李等.神经节苷酯结合Bobath技术治疗对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6,37(16):2483-2486.

[4]王玉霞,于涛,楮琴,等.三维步态分析痉挛性脑性瘫痪儿步行中时空参数和骨盆运动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6(22):4039-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