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人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手术病人安全管理

段雯雯

段雯雯(河南省焦作市职工医学院护理部454000)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高水平的要求。针对手术病人这一特殊群体和对象,着重从术前、术中和术后这三个阶段做好安全管理,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术前安全管理措施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可让病人及其亲属了解手术治疗的基本情况、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手术室环境;同时可避免重要病史的遗漏,对了解术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及留存相关客观、可核实的“证据”减免医疗纠纷有着重要的意义[1]。如患者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口腔内有固定金属假牙、有骨折病史、体内有金属固定器等,在术中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使用电刀时避免造成局部组织烫伤;患者有关节脱臼病史,术中应加以防范,以免造成关节脱落,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同时要向患者讲解麻醉方式,术中体位的摆放和配合。有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因为紧张,肌肉僵硬,造成体位安放不当,耽误了手术顺利进行。和病人及家属交流,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手术的安排和进程,消除其恐惧和焦虑,有利于安全、安静、顺利度过手术期。

2术中安全管理措施

2.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易发生差错,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手术室的核心制度。对待每个患者都要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六查:接患者查,患者进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手术前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查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史及有无特殊感染,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及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四到:即急救药物品、吸引器、电刀、氧气到位。

2.2手术体位正确安置体位安置不当或约束带过紧,都会影响病人的循环及呼吸。根据手术部位选择正确的体位,肢体及关节托垫须稳妥,不能悬空。同时使肢体处于功能位,避免血管、神经受压。

2.3严格无菌观念,确保病人安全。手术中已被污染的器械与未被污染的器械应分别放置,不能再用。如:接触到肿瘤组织的器械未用无菌蒸馏水处理继续使用有可能造成瘤细胞的种植;接触到子宫内膜的器械继续使用,很可能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接触到肠腔的器械继续使用,会造成切口感染[2]。

2.4在手术室工作中突出“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患者的每一个细微反应,都可能是病情变化的反应,工作人员每一句话都会给患者造成重要影响。因此手术中要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手术体位是否舒适,对手术时间长易发生压疮的部位要垫以软枕。认真倾听病人主诉,在手术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避免增加病人的心理压力或为日后的医疗纠纷留下隐患。

3术后安全管理措施

3.1标本安全管理手术中取下的组织标本由洗手护士妥善保管,若一个患者取下多块组织,洗手护士应分别放置并做好标记,防止混淆。术后洗手护士将病理标本装入盛有福尔马林的标本袋内,将病理单上的小号撕下与病理标本捆在一起,放在病理柜内并加锁。病理标本定人定时送检,建立病理标本登记本,由洗手护士登记手术日期、患者姓名、标本名称并签字。严格执行书面报告制度,为防止术中冰冻结果误传,一律要求病理科出具书面诊断报告,并做好登记手续[3]。

3.2安全护送患者术后巡回护士应亲自将患者送回病房,不能让他人代替。推送患者途中,推车者面对患者头部,便于观察病情,昏迷、躁动者拉上护栏并适当约束。将患者的物品、CT片、X光片等交给病房护士或患者家属,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完好(尤其是粘贴高频电刀负极板的位置)静滴管和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手术切口敷料粘贴是否牢固,患者剩余的血液及液体与病房护士进行床头交班。

参考文献

[1]魏革,林华,胡玲,等.术前护理访视的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87-288.

[2]陈莉萍,陈明秀.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杂志,2007,13(4):383-385.

[3]钱建风,宋美娣,罗国保.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B):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