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及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我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及控制

凡小燕张燕娜范鲁雁

凡小燕张燕娜范鲁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住院药房退药原因,减少退药,加强药品管理,保障患者安全用药,减少医疗安全隐患。方法对我院住院药房2012年6月~12月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对退药原因及退药科室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出院,医嘱调整用药,患者拒绝用药,药品不良反应,患者转科,患者死亡及电脑输入错误、重复等是造成退药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对退药原因分析,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有效控制退药,减少药房工作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关键词】住院药房退药分析控制

【中图分类号】R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120-02

我院住院药房担负着整个医院住院患者的药品调配和药学服务工作。根据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医政发(2011)11号《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28条明确规定:“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除药品质量原因外,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1]。但笔者在药房实际工作中发现,为避免医患纠纷,保证患者利益,退药情况无法杜绝,住院药房的退药情况尤为普遍,药师几乎每天都要花费一定时间处理患者退药,不仅增加了药房工作量、且难以保证回收药品质量,甚至可能导致临床用药安全隐患。因此,笔者就我院住院药房2012年6月~12月退药处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统计收集我院住院药房2012年6月~12月的退药处方共计3107张(包括未发出已退处方),按退药原因及退药较多科室分析这些处方。

2结果

2.1退药原因查阅所收集的退药处方及退药申请单,由护士在退药申请单上标注具体退药原因,根据统计情况归纳以下几种:患者出院,医嘱调整用药,患者拒绝用药,药品不良反应,患者转科,患者死亡、电脑输入错误或重复及其他原因。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住院药房退药原因

退药原因退药处方数占退药处方比例(%)

患者出院120538.78

医嘱调整用药63820.53

患者拒绝用药51716.64

药品不良反应902.90

患者转科/转院2046.57

患者死亡1324.25

电脑输入错误、重复2738.79

其他481.54

共计3107100

由表1可见,因医嘱调整和患者出院造成的退药占统计期间退药比例较大,达59.31%,是住院病房退药的主要原因。

2.2退药科室我院共有30多个科室,就退药处方统计来看,各科室均有退药情况,现将退药前10个科室的退药处方数及退药率列表如下,见表2。

表2科室退药处方数、退药率(n=3107)

科别退药处方数占退药处方比例(%)

消化科48115.48

呼吸科35611.45

ICU2919.36

肾内科2758.85

干部病房2498.01

急诊科1876.02

心血管科1655.31

产科1605.15

儿科1454.67

创伤科1243.99

由表2可以看出退药科室主要集中在内科如消化、呼吸科、肾内科等,有可能是内科系统病情较复杂,合并症较多,需频繁调整治疗方案,退药情况相对普遍。

3讨论

3.1退药原因分析

(1)患者出院、转科/转院和死亡情况所占退药比例最大(49.60%),具体原因大体分为以下几种:①患者认为病情好转、痊愈或因经济原因要求自动出院,其所开药物未用完;②医师忘记停用长期医嘱;③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要求转科/转院治疗;④患者死亡。由于长期医嘱是前1天计费,所以造成了频频退药现象[2],属于不可避免的合理退药。

(2)医嘱调整,占退药总数的20.53%,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床位医师下达长期医嘱后,患者病情发生改变或治疗不理想,经过三级医师查房或相关科室专家会诊、讨论后需要阶段性调整用药;②患者感染症状得以控制后需要减少用量,如呼吸科某医生一次为某患者开具盐酸氨溴素注射液(沐舒坦)50支,后发现需要减量,退回药房40支;③在感染得不到控制时医生根据病情更换抗生素等,如胸外科某患者病情诊断为肺脓肿,医生开始使用头孢噻肟钠(凯福隆),后发现病情加重,经过专家会诊,调整为使用万古霉素,导致之前未用完的凯福隆退回药房。

(3)患者拒绝用药,占退药总数的16.64%,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个别患者自认为某些药物疗效不好或副作用大不能耐受,发到手后拒绝用药,坚持让医生更换其他药品;②部分患者因某些药物超出医保目录范畴,不愿意自费;③部分患者已有相同或类似药物;④由于经济能力,部分患者觉得药价太高,不愿继续治疗、用药[3]。如某患者需要做CT,医生开具进口药碘克沙醇(欧乃派克),药价在756元/瓶,患者难以承受,拒绝用药。

(4)药品不良反应,占退药总数的2.90%,主要是因为部分患者对个别药物用后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如应用注射用门冬阿奇霉素(博抗)后,有些患着出现严重呕吐、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患者要求退药、换药,由于执行的是长期医嘱,医生发现后需调整医嘱造成退药,此类药物主要以抗生素为主。

(5)电脑输入错误、重复,占退药总数的8.79%,主要是因为医生下达医嘱由护士审核后,将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输入到电脑上传送至药房,由于护士疏忽或对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出现差错,例如将8.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瓶输成20瓶;将国产注射用奥沙利铂(艾恒)输成进口注射用奥沙利铂(乐沙定)等,此类退药原因是可以避免和减少的。

(6)其他原因占退药总数的1.54%,如药房无货、断货的情况;药房发错药;计算机系统错误等。

3.2退药造成的影响

(1)影响药品质量退回的药品通常包装不整洁或外包装被拆损,特别是那些需要避光、冷藏的特殊药品,如需避光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等,若患者拒绝使用退回药房,药品将会被日光照射,产生颜色变化甚至化学分解,导致药品疗效降低或产生不良反应。如胰岛素需在2-10℃之间冷藏,若药品已配送至病房,不使用退回药房,药品储存温度受到改变,疗效将受到影响。笔者在某次退药过程中就发现病房退回的头孢西丁钠(立健)出现严重的变色情况,为防止药品出现不良反应,故拒绝退药,并电话告知病房护士。

(2)增加住院药房调剂人员工作量我院完整的退药程序包括:在计算机系统中确认退药单,核对退药科室,姓名,药品规格、数量;并查看纸质退药处方及退药申请单,查看退药原因,检查药品(包括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效期、批号),查看有效期及有无包装破损,是否为冰箱药品;最后将退药放回原位,如为贵重、特殊管理药品退回后需再次入账,大大增加了药师的工作量。

(3)造成药品管理混乱正常情况下相同批号药品需集中存放,不同批号根据时间先后顺序隔开放置[4]。由于各病房药品管理程度不同,退回药品批号、数量不一,使药品不能规范、合理摆放,增加了药品的管理难度,特别是在抗生素管理过程中,由于批号不统一,增加了患者的用药风险。

4控制措施

通过对我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及退药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减少退药,降低患者用药风险及药房工作量。

4.1提高医生、护士及药师的责任心[5]医生下达医嘱时应细心,用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用药史,特别是过敏史,同时根据病情和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尽量选择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少开大处方,周期长的医嘱,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护士应加强学习相关医药知识及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药师应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强对处方的审核,做出适当的判断,窗口发药时主动向患者交代药品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若药师在调剂药品过程中,发现医嘱单或处方上有错误信息时,应及时与相应科室沟通,确认是否给予调剂等。

4.2应加强医患、医生与药师沟通医生用药前应告知患者用药情况,主动为患者交待药物作用、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争取让患者用药满意,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患者因拒绝用药而导致的退药情况。同时临床药师应深入临床开展药学工作,加强与医生的药品信息交流,配合医生开展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3制定严格规范的退药制度[6](1)我院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明确规定对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生物制品、口服药品、需避光、冷藏药品、外包装破损、已过期药品均不得退药,若有个别情况必须退回的,药房需与病房协调,将所退药品与需发回病房的同种药品进行调换,完成退药。(2)规范退药流程,退药应由主管医师开具退药处方及退药申请单,注明退药原因并由科主任签字审核,护士仔细查看药品批号、有效期、包装是否完整等并根据退药申请单去药房退药。(3)药房应严格按照退药程序给予退药,并做好定期将退药情况统计上报医务部;引入奖惩制度。(4)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退药,需要医生及临床药师认真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S].卫医政发(2011)11号,第28条.

[2]贾娟,李刚,何应妮.住院药房退药原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17):101-2.

[3]姬利红,李红,李福明.某院住院患者退药原因分析与改善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2,7(2):144-5.

[4]孔飞飞,谭兴起,郭良君,等.医院药房退药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药物警戒,2011,8(2):102-4.

[5]张洁瑾,樊伟,张国庆.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探讨[J].药学实践杂志2012,1(30):70-2

[6]朱永红,张延华,王力军.我院住院患者1059份退药申请单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