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应用

陈熠舟卢婕妮

浙江师范大学

摘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最古老且最有用的工具,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语言应该“细究导入与结尾”、“注重语音准确与语调的抑扬顿挫”、“强调逻辑性与科学性”、“增强通俗度与幽默感”,还应该“慎重使用评价语”。本文章切实立足语文课堂,浅析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艺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语言;应用

语文世界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是一个神奇而富有智慧的世界。此时的他们正在踟蹰于世界一角,渴望得到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带领,深入其中进行探索。语言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一个优质的语文课堂离不开教师精彩的语言。

处在语言应用阶段的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善于模仿,对语言尤其敏感。这样一来,就对教师的语言基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语言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若能运用得当,定能在语文课堂中大放异彩。在本文中,笔者将立足于课堂本身,就语言的应用开展论述。

一、细究导入与结尾

精彩的开端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而深刻的结尾则能够让学生回味无穷,一堂课的开头与结尾需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写文章需要“凤头与豹尾”,小学语文课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1.导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

刚上课时,孩子们可能还沉浸在下课时闲散打闹的余温里,不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时候导入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创设情境,凸显导入语的生动性,快速地把学生的思绪拉到课堂上来。如窦桂梅老师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巧妙引入同是辛弃疾的作品《破阵子》,让两种不同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朗读《破阵子》,让学生迅速进入词表达的意境当中。除此之外,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猜谜语”“置悬念”等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引发学生的思考。

2.结尾:利用语言启迪启发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但是结尾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小觑。若结尾仓促无力,那么语文课的质量也就大打折扣了。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来进行总结升华,如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桃花心木》时,利用配有音乐的诗意语言进行了启迪启发——“生活本来就是不确定的,只有生活的武昌,他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他才能学会努力生长。一个人只有真真切切地明白了无常,他才能从挫折烦恼和痛苦中,彻底地醒来。”这样的语言达到了余音绕梁绵绵不绝的效果,让人觉得意蕴悠长。

二、注重语音准确与语调的抑扬顿挫

在语音方面,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小学教师的语音必须准确。教师的发音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对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语调方面,小学生本就普遍存在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的问题,而研究表明单调的语调能够使大脑快速进入抑制状态。教师上课应当充满激情,注意自己在进行不同环节时语调的变化,使之符合情景,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想的效果。比如强调知识重点时,应当加强停顿和重音,暗示学生该内容的重要性;过渡语和介绍一些相关背景资料时可以适当加快语速。向学生提出问题时,注意语调的升降,强调疑问的语气;对学生进行表扬时,加强赞叹的语气等等。

三、强调逻辑性与科学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质疑能力与水平还未得到培养与提升,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真理的传播者,是学生学习的范本之一,小学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被孩子们当成心中的真理。因此,语言的逻辑性与科学性需要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每堂优质的语文课都有其内在的、严密的逻辑,看似轻松随意,实则一环扣一环,逻辑性极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每个环节、每句过渡语、每句提问语之间的关系。

四、增强通俗度与幽默感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使用的语言应当是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尤其是在教学文言文时,更应该通俗易懂地进行解释,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内涵,如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孔明智退司马懿》,碰到这样的文本时,教师要能够把晦涩难懂的语句通俗化进行授课,在语言流畅平实的同时,又做到不改变课文想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描绘的情境以及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之后再来对照着古白话文学习,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如在讲授一些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情况,用幽默的办法博取大家一笑,既愉快了学生的心情,提高课堂效率;也会让这个知识点在学生心中更加深刻。

五、慎重使用评价语

学生发言后,教师趁热打铁,及时给予反馈,对学生起到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评价语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丰富多彩,闪耀着教师智慧的光芒,好的评价语往往具有的几个特点:赞扬性与激励性、指引性与导向性、随和性与亲切性、针对性与启发性、文采性与平实性

语言高深莫测,变化多端。良好的语言修养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平时就需要我们勤加练习,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和提高自己。在实际课堂中摸索更好方法的同时,不能忽略文学作品的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阅书千卷,语言的文采自然会有提升的了。

参考文献:

[1]刘雪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之课堂结尾[J].亚太教育,2016,12:25.

[2]施翼玲.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评价艺术[J].中国教师,2008,22:31-33.

作者简介:陈熠舟(1996-01),女,浙江省诸暨市人,团员,浙江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