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档案管理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档案管理之我见

田野

山东省巨野县卫生健康局274900

[摘要]文章阐述了现行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及新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认为旧的档案管理模式及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随着卫生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化,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也应与时俱进迎接新的挑战。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档案管理

随着卫生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员流动政策的逐步放开,人才竞争现象日益加剧,随之而来的卫生单位档案管理问题亦愈来愈突出,因此,必须探索和研究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卫生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模式。

一、当前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业单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无论是称谓,还是性质,都是中国所特有的。但是,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普遍实行了岗位聘用制,建立了公开招聘、解聘、辞聘制度,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人员的隶属关系不断变化,对人才的管理也由“单位所有”变为“社会所有”,仍然靠单位自行管理显然不利于人员的合理流动。当前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及档案模式已不适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把卫生单位人事档案工作提到应有位置,人事档案工作长期处于维持现状被动应付的状况。(2)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随着卫生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机构调整、精简裁员,人事档案人员身兼数职较为普遍,力量比较薄弱,造成对人事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水平。(3)卫生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性,事业单位受人员编制的束缚,一般由人事科工作人员管理人事档案,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四)卫生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到位,材料收集的机制不健全,把关不严渠道不畅,严重影响人事档案质量。(5)随着聘用制在事业单位的普遍实行,人员的流动性增强,流动人员档案得不到及时处理,易造成档案管理的缺失。(6)在人事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方面则显得比较薄弱,没有充分发挥人事档案应有的利用价值。随着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传统的档案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卫生行业和体制改革,必须以人事制度改革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改进并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二、新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人事管理一直是身份管理,当前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使人事管理由以前的身份管理向现在的岗位管理转变,实行以“聘用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竞争上岗,优胜劣汰。“聘用制”导致人才流动频繁,目前许多事业单位都存有流动人员档案。档案工作已逐步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旧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及模式已不适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例如: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员流动政策的逐步放开,人才竞争现象日益加剧,流动人员的数量也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问题亦愈来愈突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被认为是职工身份证明、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的人事档案,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当今却被冷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形成“弃档”、“死档”。因此,人事档案管理也应与时俱进,对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做进一步的改善,使之适应人事改革。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使之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改进并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于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策

(一)档案管理创新应与改革同步实施

根据《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人发[2000]31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等人事制度改革相关文件精神,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2、2005年进行了两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建立并实施了全员聘用合同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作方式发生变化,档案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结合实际情况,笔者认为:(1)改革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建立起一种国家所有、公共管理、社会共享、个人知情的新型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由各级档案馆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共享平台。(2)应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拓宽人事档案的利用渠道,强化档案的服务功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开发利用的环节上来。(3)针对人事档案管理岗位的特殊性,设立与之相应的聘用期限,以保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实行了岗位聘用制。这种改革打破了身份的界限,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但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实行一刀切的,未对特殊岗位设立不同的聘用期限。比如人事档案管理岗位,这个岗位需要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经验,在聘用期限上应该要设置得比其他岗位长,保障档案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否则不利于人事档案的妥善管理。

(二)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医疗制度和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对于卫生事业单位档案的管理模式、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工作的政治性、服务性,决定了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档案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更新服务观念,深化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式;要依法管理,依法利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如: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两次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大量的档案材料。第一次改革时。档案管理意识不强,未将档案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造成改革档案材料收集不完整。针对这一问题,在第二次实施改革时,档案管理人员参与到整个改革制定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每个阶段形成的材料,严格把关,认真进行核查验证,剔除不规范的材料,根据档案建设的要求及时督促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形成完整、规范的材料。档案工作是最平凡的工作,但是,又是最光荣的工作,它记录了单位、社会的历史变迁过程,档案人员就是历史的记录员。文书档案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客观地反映着问题处理、领导决策、基本建设、研究开发等方面过程和成果。

四、结语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原有的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滞后,已不能适应人事改革工作发展的需要,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的关键是要与时俱进,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断适应和满足时代的需求,及时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人才资源。只有这样,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新的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人才流动、人尽其才,有利于人事档案规范化、现代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的变化,转变观念,拓宽视野,不断提高服务能力,积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在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逐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