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情重德,实为先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重情重德,实为先导

胡祖芳

重庆市铜梁区教师进修学校胡祖芳

摘要:道德教育一直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结果表明道德学习是基于情境的,是道德学习主体在特定的情境中积极建构的结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育德的主阵地,应充分探索和建构促进学生体验感悟、认同内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完善,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育德

情境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此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而“德”或者“道德”,往往就是某种情感的固化及行为表现。由此可见,利用情境来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培养学生美好德性是德育的一条重要路径。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也明确指出“优化案例,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高中教学如此要求,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更需要切实实施这一教学方法。

但在本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在情境创设、情境育德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情境脱离生活实际,追求表面形式,忽视育德过程,忽视价值引导等。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重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情境育德。

一、情境选择要重“实”

“实”,指生活实际和学生真实体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念强调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德育不仅同样始于生活,而且与社会生活的交融更广泛、更深刻。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情境选择一定要关注学生活,选择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实际关联的素材,让学生要有实实在在的体验。

一方面教师通过热点话题、科学趣闻、历史事实等真实的题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或以实物为依据,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实物、标本、模型等方式来创设出情境使学生在此基础上产生思考,获取新知。

另一方面,如果不能设置真实情境或实体情境,我们可以设置推理情境或模拟情境,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某老师在《平等待人》一课,设计了“体验盲人旅行”的模拟情景,学生在真实体验中顺利达成了育德目标。

只有学生认同“真实”,才能感受深刻,才会发自内心的认同,才会做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选择。所以情境选择以“实”为先。

二、情境创设要重“情”

我国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可以说,德育是走心的教育。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情境创设和实施中要重视情感因素。

“以情育德”,教师首先必须充满爱心。教师自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情境,一个充满爱心与热情的教师到教室的状态,与一个冷漠的教师到教室的状态,带给学生的“场效应”肯定是明显不同的。

“以情育德”,要重视情感的激发。在《坚持改革开放》之路一课,某老师播放了《厉害了我的国》片断,学生为之振奋,但播放结束后该老师轻描淡写的过渡到课题。如果说此处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顺势追问“我国取得的成就远远不止这些,你们还知道我国哪些领域取得的成就呢?与大家分享一下”“看了刚才了记录片,你有什么感想要表达?”或者“如果让你给这部记录片重新策划一个片名,你会想到什么?”等等,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再去试着分析原因提出课题,那么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会起到非常强烈的效果。

教师在德育教学中,情境的设置与实施必须要始终坚持“以情抚心、以情入心、以情润心、以情动心”,最终实现“以情育人”。

三、情境实施要“隐”德

初中学生的心理、思维等个性品质都已得到发展,对社会事物和世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同时开放的现代社会让现在的学生接受到多维信息,学生普遍反感家长或老师要求他们“做这样”“这样做”,改变德育策略势在必行,要让德育自然的浸透,往往需要教师把德育隐于对情境的客观理性分析、深度探讨之下。

在《依法行使权利》一课,某老师在情境设置中采用了“楼上邻居家漏水损害楼下邻居财产权益”的案例,“假如你们分别是楼上、楼下人家,你们的想法会是怎样的?”“遇到这种问题,我们有哪些解决途径?”“在众多的解决途径中,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回应,不同的选择、思想和观念互相碰撞,不仅让学生增强了法治观念、掌握了依法维权的途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理解沟通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重要作用,邻里和睦、社会和谐需要人人付出行动。本来是一堂法治课,但德育教育隐藏在法治这件外衣下,很好地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更多的设置和实施隐性的德育教育情境,使德育贯穿课程实施的始终,使“德”渗透于情境教学的终始,让德育实现潜移默化。

道德教育一直是世界各国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更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根本目标和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科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境对道德学习的重要性,打破传统的情境教育藩篱,重构真实、互动的情境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动性、能动性,体验、内生道德情感,培育健康人格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王映学1,2论情境性道德学习与育德情境的创建(1,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7152,河西学院教育系,张掖,734000)

[2]段淑君情境创设要重“情”(河南省长葛市第二高级中学461500)

[3]鲁江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广东深圳第二实验学校518021)

[4]戴明情境育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重建的新向度(江苏省泰州市江堰区励才实验学校225500)

[5]德育教育“情”先中国学术期刑网

[6]陈蓉隐型和渗透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核心(重庆黔江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