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休克患者观察与护理方式初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1

急诊休克患者观察与护理方式初步研究

黄莉莉

清远市人民医院511518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休克患者观察与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急诊休克患者50例,收治时间为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并将急诊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急诊休克患者护理后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诊休克患者护理后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急诊休克患者(P<0.05)。结论:给予急诊休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增加患者抢救成功率,还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急诊休克;护理方式;护理干预

休克是临床上较为严重且多发的并发症,目前,在对急诊休克患者进行抢救时,不仅要注重治疗方式,还应注重对急诊休克患者护理方式,良好的护理方式能有效增加患者抢救成功率[1]。因此,本院选取50例急诊休克患者分别实施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休克患者50例,收治时间为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并将急诊休克患者进行抽签随机分组方式,其中25例为观察组,25例为对照组。

观察组;观察组急诊休克患者8例为男性,17例为女性,年龄20~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01±0.15)岁。

对照组;对照组急诊休克患者10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年龄21~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06±0.78)岁。

观察组、对照组急诊休克患者的性别与平均年龄,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急诊休克患者观察方式

①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变化。

②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变化的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尿量、皮肤、神志变化。

1.2.2护理方式

对照组;对照组急诊休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给予急诊休克患者进行脉搏和血压常规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从而防止患者呼吸道堵塞,密切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组:观察组急诊休克患者使用护理干预。

抢救护理干预:对于急诊休克患者应立即进行抢救,从而防止患者血压下降,护理人员应将患者血压维持在90/60mmHg左右,然后将患者转入病房,在转送期间,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静脉通畅,给予患者持续静脉给药,随身携带抢救药物和抢救用品,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入病房后,应向值班人员交接所用药物、抢救过程与患者病情,从而保持抢救的连续性,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急诊休克患者护理后的抢救成功率。

对比两组急诊休克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使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急诊休克患者护理后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处理,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X2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急诊休克患者护理后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存在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抢救成功率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急诊休克患者在抢救成功率比较中显著优于对照组急诊休克患者(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近年来,急诊休克患者不断增加,由于急诊休克患者易产生呼吸困难、面色发白等症状,因此,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与生命体征变化,从而能增加患者抢救成功率[2-3]。

在急诊休克患者抢救过程中,给予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保证护理的具体性和全面性,还能有效防止抢救过程中安全隐患发生,通过对患者血压、脉搏、尿量、皮肤、神志变化的详细观察,使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能更好的协助主治医生进行抢救工作,不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抢救工作,还能保证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急诊休克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4-5]。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急诊休克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后,观察组急诊休克患者在抢救成功率比较中显著优于对照组急诊休克患者,并且观察组急诊休克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中显著优于对照组急诊休克患者。

综上所述,给予急诊休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增加患者抢救成功率,还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急诊中运用。

参考文献:

[1]龙辉.骨髓输液在有吸毒史急诊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13-14.

[2]霍红.8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6):128-129.

[3]邱海英.宫外孕破裂大出血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2322.

[4]刘玲.影响急诊抢救室患者心理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4):5288-5289.

[5]李杰,张应宏,王坤等.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价值[C].//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论文集.2014: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