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神经分支阻滞麻醉技术

/ 2

上颌神经分支阻滞麻醉技术

边防

边防(黑龙江省医院150030)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190-02

【关键词】麻醉方法

1眶下神经阻滞技术

1.1适应证眶下神经阻滞可用于上颌切牙、尖牙、双尖牙以及这些牙齿骨性支持组织和周围唇区软组织的麻醉。下眼睑、鼻侧和上眼睑亦可同时被麻醉。在眶下孔部位实施眶下神经阻滞适用于其支配区的皮肤浅表手术,如果需要对上颌神经支配的深层组织(例如牙齿)实施手术,则必须直接将局部麻醉药注入眶下管内,并同时进行前上牙槽神经阻滞。

1.2阻滞操作技术

(1)口外入路:通常是在眶下孔部位穿刺进针来完成眶下神经阻滞。嘱患者径直向前看,触摸寻找眶上切迹和眶下孔。然后经眶上切迹和眶下孔做一条假象的垂线,该垂线将依次经过瞳孔、眶下孔、前磨牙和颏孔。

眶下孔通常是位于眶下缘下方1cm、距鼻外侧壁1cm处,如果是阻滞支配上唇的眶下神经分支,在此处穿刺直接在眶下孔表面注入局部麻醉药液1~2ml即可。

如果是要阻滞支配前牙的神经,则必须使穿刺针进入眶下管。值得注意的是,眶下管是向下向内走行,所以为了进入眶下孔,必须将长4cm的22~25号穿刺针向上、向外方向刺入。在操作时,首先在鼻翼中部外侧1cm,或者距中线2.5cm处做局部麻醉药皮丘,将穿刺针与路厄锁卡注射器(内装局部麻醉药2ml)相连接,经皮丘刺入穿刺针,向上、向后和略偏向外侧方向推进穿刺针。进针至1.0~1.5cm深度时可触及眶下孔下方的骨质,并能够诱发出向上唇放射的异感。然后将穿刺针刺入眶下管7~10mm。在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后,注入局部麻醉药液1ml。

但实际上阻滞眶下神经仅须在其穿出眶下孔处浸润注射1%利多卡因1~2ml或其他等效浓度的局部麻醉药即可,而不必使穿刺针准确地进入眶下孔。

(2)口内入路:实施右侧眶下神经阻滞时,操作者可将左手拇指放在应用上述方法找到的眶下孔部位,并用示指拨开上唇,然后将长4cm的25号穿刺针沿着假想的垂线推进,直至到达眶下孔部位。穿刺进针与唇板之间的距离应足够长(大约为0.5cm),以跨过尖牙窝。可根据放在眶下孔部位的左手拇指来调整穿刺针的位置,以使穿刺针在眶下孔入口处触及骨质。穿刺针进入软组织的深度不应超过2cm。在穿刺针前端到达眶下孔部位后,注入局部麻醉药液大约2ml。然后按摩眶下孔部位的皮肤,以促进局部麻醉药液向孔内扩散。

虽然阻滞后可出现下眼睑、鼻侧和上唇的麻刺感和麻木感,但并不一定表示阻滞成功。为了麻醉支配牙齿的前上牙槽神经和中上牙槽神经,必须使局部麻醉药液进入眶下孔,并且使局部麻醉药液沿眶下管向中心部位流动。如果有疑问,可对病变牙齿进行器械检查,以验证阻滞是否成功。

2后上牙槽神经阻滞技术

2.1适应证后上牙槽神经阻滞可用于上颌第3磨牙、第2磨牙和第1磨牙2/3及其骨性支持组织和颊侧软组织的麻醉。由于第1磨牙具有双重神经支配,所以要使第1磨牙达到满意的手术麻醉效果,必须在实施后上牙槽神经阻滞的同时浸润其近中颊侧根。

2.2阻滞操作技术后上牙槽神经自上颌神经发出后进入上颌体,其位于上颌粗隆的远端。在实施右侧后上牙槽神经阻滞时,操作者可将左手示指平行于咬牙合面放在上颌磨牙的颊侧面。然后将该手指向后移动,直至触及上颌骨颧突。然后,旋转该手指,使其指甲面贴近牙槽黏膜,并且手指的膨大部与颧突的后表面相接触。此时,该示指所指的方向即为确切的穿刺进针方向。患者张口不宜过大,因为张口过度可使下颌骨冠状突与靶区紧密接触和(或)妨碍显露。将长4cm的25号穿刺针与3个平面均成45°角刺入颧弓稍后方的黏膜。在上颌粗隆的后部向上、向内和向后推进穿刺针,直至进针深度达1.5~2cm。在回抽试验无血后,注入局部麻醉药液大约2ml。

2.3注意事项为了避免意外性损伤翼静脉丛而导致血肿,在整个阻滞操作中穿刺针均应与上颌骨的后表面持续保持接触。穿刺径路区域内的动脉被刺破亦可导致血肿形成,表现为同侧面部迅速肿胀。静脉损伤引起的血肿发展较为缓慢。但无论是哪一种血肿,患者均可出现明显面部肿胀。如果怀疑并发血肿,应立即进行冷敷处理。

在后上牙槽神经阻滞后,患者不应主观感觉到有麻木感或麻刺感等麻醉体征。阻滞效果是否满意,应通过对相关区域进行器械操作来验证。如果不引起疼痛,即可认为后上牙槽神经阻滞效果满意。

3前上牙槽神经阻滞技术

3.1应用解剖前上牙槽神经是上颌神经较大的分支,在上颌神经穿出眶下孔之前发出。走行在上颌窦前壁的管道内,分为数支支配切牙和尖牙,并发出小分支与中上牙槽神经相交通;成角发出一鼻支,穿下鼻道外侧壁支配下鼻甲道和鼻腔底部的黏膜。

3.2阻滞操作技术本章所介绍的前上牙槽神经阻滞技术是经鼻应用4%可卡因或5%利多卡因(更为常用),通过局部麻醉药的跨黏膜扩散而达到阻滞前上牙槽神经的目的。该阻滞技术的主要优点是操作方法简单。

操作时患者通常取舒适的伸展体位,头部居中,张大口以便于抵达操作部位。操作中必须注意保持患者处于头高位(甚至可稍微前屈头部),以避免局部麻醉药液返流到咽部。将一小块浸有局部麻醉药液的医用纱布卷紧后,紧紧塞入患者双侧鼻腔的前下部(直至抵达下鼻甲水平),纱布的远端露在鼻孔外面。为了获得完善的阻滞效果,必须在鼻腔表面应用局部麻醉药20~30min。该阻滞技术的麻醉范围包括上切牙和尖牙,麻醉作用持续时间短暂(15~30min)。

3.3并发症和注意事项操作时最好不要采用棉花塞,以免吸气时将部分棉花吸入下呼吸道内。在鼻腔表面应用局部麻醉药液时,必须保持患者处于头高位或略向前屈的位置,并且填塞的纱布应略微干燥,以免局部麻醉药液返流到咽部。由于鼻腭神经极邻近用药部位,所以亦可被局部麻醉药液所浸润,从而导致上牙槽缘后部的感觉阻滞。

另外,此种前上牙槽神经阻滞技术存在有两个主要问题:①镇痛效果不完善;②可卡因毒性反应,患者的主要症状是体位性低血压。应用利多卡因时发生毒性反应的危险则较小。

参考文献

[1]刘浪.麻醉与手术[N].重庆日报;2000年.

[2]俞忠良.北京医院疼痛门诊解疼痛[N].人民日报;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