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的药学研究陶建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的药学研究陶建华

陶建华

湖南省湘潭县人民医院411228

【摘要】目的:研究阿莫西林使用过程中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及其药学分析。方法:病例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接诊的使用阿莫西林导致不良反应的67例患者,调查患者服用阿莫西林的量和用药情况,观察其不良反应症状及其发生时间、治疗及转归等。结果:大部患者使用阿莫西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治疗感染,用药途径中有11例为静脉滴注,有56例为口服,静脉滴注者用药量为每次1.2g,每天2次,口服者用药量为每次0.5g,每天3次。口服用药者比静脉滴注用药者明显较多,给药1~7天内发生发生不良反应者比其他时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更高,且多为过敏反应。结论:在患者使用阿莫西林治疗时,应该严格用药规范,根据患者情况正确用药,通过有效规避不良反应,从而尽量减少阿莫西林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阿莫西林;不良反应;药学研究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adversereactionscausedbyamoxicillininthecourseofitsuseanditspharmaceuticalanalysis.Methods:caseselectioninAugust2015~2016yearinAugustinourhospitalwithamoxicillincaused67casesofpatientswithadversereactions,dosageandmedicationinpatientswithamoxicillin,observetheadversereactionandsymptomoccurrence,treatmentandprognosis.Results:themainobjectiveofpatientswithamoxicillinistotreattheinfection,11casesofintravenousrouteofadministration,56casesoforalandintravenousdripwithdosefor1.2geachtime,2timesaday,oraldosagefor0.5geachtime,3timesaday.Oralmedicationismoreobviousthanintravenousdripmedication,and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ishigherthanthatofotherintravenousdrugsin1~7days,andmostofthemareallergicreactions.Conclusion:inpatientswithamoxicillintreatment,medicationshouldbestrictlystandardized,accordingtothesituationofthepatientthroughthecorrectmedication,avoidadversereactions,therebyreducingtheadverseeffectsofamoxicillinpatientsbroughtto.

Keywordsamoxicillin;adverseeffects;pharmaceuticalresearch;

阿莫西林作为一种抗感染治疗中常见的青霉素类药,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等有着较好的抗菌能力,一般用在呼吸系统或者泌尿系统等感染治疗,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1]。但随着临床上广泛使用阿莫西林,因其所致的不良反应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包括不同程度皮肤过敏、过敏性休克、瘙痒、腹痛及血尿等不良症状,少数部分患者甚至还会因严重的不良反应而死亡[2]。所以,对阿莫西林应用的不良反应进行系统的药学研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加强防范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接诊的使用阿莫西林导致不良反应的67例患者,所有的患者都符合本组诊断与研究要求,在6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计42例,女性患者共计25例;年龄介于2岁至82岁之间,平均数是(39.2±5.8)岁;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和记录,其资料皆完整。

1.2方法

调查67例患者服用阿莫西林的量和用药情况,观察其不良反应症状及其发生时间、治疗及转归等。在全部患者服用了阿莫西林并出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针对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人采取及时的针对性治疗,对有过敏症状的患者,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500ml、10%葡萄酸钙20ml、地塞米松10mg及维生素C3g实施静脉滴注。

1.3观察指标

观察67例患者在使用阿莫西林之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时间和给药时间、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等。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SPSS19.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来表达,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

大部分患者使用阿莫西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治疗感染,用药途径中有11例为静脉滴注,有56例为口服,静脉滴注者用药量为每次1.2g,每天2次,口服者用药量为每次0.5g,每天3次。口服用药者比静脉滴注用药者明显较多,两者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

2.2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

在给药患者服用30min内,一共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给药30min~1h内,一共有17例发生不良反应;给药1~7d内,一共有32例发生不良反应;给药7~14d内,一共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给药14d后,一共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综合对比给药1~7天内发生不良反应者比其他时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更高,和其他时间相比有明显区别(P<0.05)。

2.3患者不良反应症状表现

67例患者中,消化系统有不良反应症状的共15例,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及食道溃疡等;神经系统有不良反应症状的共11例,主要症状表现为抑郁、头晕及昏厥等;有过敏反应的共37例,主要症状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红肿、喉头与淋巴结肿大、过敏性休克等;血液系统有不良反应的共1例,主要症状表现为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泌尿系统有不良反应的共1例,主要症状表现为血尿;另外2例不良反应者主要症状表现为嗜睡、高热、视觉模糊。病人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居多,和其他不良反应症状相比有明显区别(P<0.05)。

2.4给予不良反应者实施治疗后转归情况

有31例患者的病情比较轻,在停药之后5d内能够恢复正常,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35例患者的病情在实施针对性治疗后,临床症状也完全消失,只有1例82岁患者因过敏性休克抢救无效而死亡,所以本组的治愈率为98.51%。

3.讨论

阿莫西林作为一种具有显著杀菌效果的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可以快速抑制细胞中细胞壁的合成,从而加快细菌破裂与溶解的速度,可以有效清除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临床应用较为广泛[4]。但是应用阿莫西林后会在人体中分解出多种半抗原物质,当这些物质和人体中的蛋白质进行结合后,就会引发一定程度的过敏抗原反应,引发过敏症状。因此,在临床上给予患者应用阿莫西林进行相关治疗之前,首先要询问患者是否存在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史,实施严格青霉素皮试,若结果呈现为阳性,那么这一类患者就不能应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而对于可以应用阿莫西林治疗的患者,要在用药后密切观察其症状反应,以尽早发现不良反应[5]。需要大剂量应用阿莫西林时,对患者的血清钠含量必须进行严密监测,防止患者出现更严重不良反应。另外,青霉素抗原决定簇会引起多种特异抗体,且青霉素类药物间也会出现部分交叉或者完全交叉的过敏发硬,在青霉素皮试中比较难被检测出来,所以在应用阿莫西林过程中合并使用其他的青霉素药物时必须谨慎使用。

本研究中,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接诊的使用阿莫西林导致不良反应的67例患者,对其服用阿莫西林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观察其不良反应症状及其发生时间、治疗及转归等,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使用阿莫西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治疗感染,用药途径中有11例为静脉滴注,有56例为口服,静脉滴注者用药量为每次1.2g,每天2次,口服者用药量为每次0.5g,每天3次。口服用药者比静脉滴注用药者明显较多,给药1~7天内发生不良反应者比其他时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更高,且多为过敏反应。由此可见,在应用阿莫西林中,必须对患者实施严格检测,合理用药,并密切观察期各项生化指标及症状的变化,预防发生不良反应,对于已经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时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单海慧.探索阿莫西林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5(82):302-303.

[2]再曼,王虎.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6(81):542-543.

[3]刘菊花.探索阿莫西林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1(14):17-18.

[4]王家满,韩琼.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不良反应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01(02):323-324.

[5]汤贵松.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