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手术后使用脂肪乳57例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胃肠手术后使用脂肪乳57例的观察

李军作

巴彦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1800

摘要:目的:观察使用脂肪乳进行胃肠手术患者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7例胃肠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29例,对两组患者一起进行10d以上的肠外营养治疗,治疗区别是:观察组使用油脂肪乳进行肠外营养治疗,而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肠外营养治疗。结果:符合入组条件的57例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血常规、白蛋白、肝肾功能、血脂等主要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及炎症应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乳能够安全的用于胃肠手术后患者,其对患者肝肾功、免疫功能及炎症等指标有较好修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胃肠手术;脂肪乳;观察

胃肠道手术前后由干暂禁食及术后初期代谢相对亢进,机体处于负氮平衡。蛋白质分解过多,不利于切口愈合及疾病的康复。故通过胃肠外途径提供人体代谢所需要的葡萄搪、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及电解质等物质显得十分必要。

而脂肪乳剂是肠外营养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物质,提供能量和人体必须脂肪酸,这对于刚进行了胃肠手术的患者进行机体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1]。目前脂肪乳剂有多种,其中以大豆油或红花油经磷脂乳化并加注射用甘油制成的脂肪乳剂最为常用。所以为观察静脉使用脂肪乳对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血浆蛋白的变化、切口愈合的影响以及输注脂肪乳本身的作用,我们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7例胃肠手术患者,对其进行对照观察,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57例胃肠手术患者。在这些患者的中,有女性患者46例,男性患者54例;其平均年龄为(36.51±0.96)岁。其中观察组共有28位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31-89岁,平均年龄(42.9士7.5)岁;在对照组的29位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32-88岁,平均年龄(40士9.8)岁。完成研究的患者疾病组成如下:胃癌D2根治胃空肠吻合术12例,结肠癌根治术12例,直肠癌根治保肛术16例,小肠肿瘤切除吻合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分期、手术方式、体重指数(BMI)、术前营养风险筛查评分(NSR2002score)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这些患者需要进行胃肠道重建手术(需进行胃肠或肠肠吻合);在术前7d内不能经口摄入足够营养,术后需要进行10d上的肠外营养治疗,且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菌血症、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最终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相关事项之后,每一位患者都须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首先在胃肠手术前要对两组患者一起禁食(不能经口摄入足够营养)7d-10d,再分别进行10d以上的肠外营养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要从禁食之初开始每日经外周浅表静脉输人500一1000ml10%一20%的脂肪乳。而对照组则只用进行常规的肠外营养治疗。对照治疗前后,均测定各项指标。

1.3观察指标

在术前1d以及术后第7d最后肠外营养输注结束后的3-7h,按以下指标进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改变及包括菌血症、吻合口漏等在内的不良事件;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肝肾功能指标、电解质(血钾、血钠、血氯)和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肝肾功能、电解质和血脂各项指标中有一项指标超过正常值上限既定义为异常,分别记录超过正常值上限的例数。还要观察切口愈合时间、愈合质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是否出现输液反应、过敏反应、静脉炎等副作用。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用标准差(x±t)、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血常规和基本生化指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肠外营养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研究的57例患者中肝功能异常13例、肾功能异常19例、血脂异常14例和电解质异常11例,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功能异常指标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均在正常进食10d后恢复至正常范围。

使用了脂肪乳的观察组与未使用脂肪乳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血浆蛋白含量更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胃肠手术后切口愈合以及胃肠功能均恢复得更快,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血清总胆固醉及甘油三酯水平均均低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胃肠手术前后的暂禁食及术后胃肠生理功能的变化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所致的营养障碍一直是胃肠外科的重要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切口的愈合及病体的康复,过去对禁食患者主要通过静脉途径补充葡萄糖及适量的白蛋白来弥补胃肠手术患者的营养问题,但由于能量补充不足,手术初期蛋白分解的相对亢进,尿素氮及非蛋白氮升高,特别是对伴肾功能不良患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2]。故通过胃肠外途径补充橄、脂肪、蛋白质显得十分重要。但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脂肪乳剂广泛得被用于肠外营养上后,给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机体各项机能的恢复提供很大的帮助[3]。IntrailPid(脂肪乳剂)是一种供静脉输注的乳剂,含有精制卵磷脂乳化的精馏豆油。其中约55%的脂肪酸是必需脂肪酸,所含能量约46024U/L,对胃肠道手术患者不仅提供了大量能量,又补充了必需脂肪酸,为胃肠道休养生息提供了机会,从而有利于机体及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脂肪乳可以安全的应用于老年患者,其对机体免疫功能、肝功能及脂质过氧化风险的影响优于或至少不差于MCT/LCT,脂肪乳剂在胃肠手术及其他不同病种中的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白雪,李世拥,于波,等.橄榄油脂肪乳在老年胃肠手术患者肠外营养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4,8(3):251-255.

[2]李伟,李志霞.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4):1971-1974.

[3]何颖,王艳荣,党玲.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快速康复的外科护理[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24):2461-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