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促进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中医护理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促进作用

秦金凤

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秦金凤

的脑卒中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行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r指数)评分、肢体运动能力(Fugl-Mege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技术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效果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脑卒中;肢体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1-zym

脑卒中为临床内科常见疾病的一种,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安全[1]。且多数患者经有效治疗后仍不可避免的会遗留后遗症,致残率较高。因此,加强对该病患者治疗与干预的重视,尽可能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非常重要。本研究中以中医护理技术对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7月到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1.2±2.3)岁;观察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2.0±2.6)岁;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两组基本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方式干预,即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并给予患者康复训练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行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中医艾灸干预。取患者足三里、涌泉穴、血海穴、肩前穴等穴位,以艾灸架行艾

灸治疗,待皮肤潮红后暂停艾灸,一天一次。

第二,穴位按摩干预。取患者上肢外关穴、肩隅穴、合谷穴、曲池穴、手三里穴等,下

肢取伏兔穴、丰隆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环跳穴、承山穴等,对穴位进行轻柔、缓揉,按摩方式可采用一指禅、揉法、推法等方式进行,每穴位5min。

第三,拔罐及走罐干预。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促使拔罐部位进行充分暴露,并需做好患者保暖及隐私保护干预,以凡士林涂抹皮肤,以肌肉较高、弹性较好的部位进行拔罐。拔罐前,需检测灌口边缘是否平滑,以避免不良损伤发生;拔罐时需迅速、平稳、精准,以防烫伤现象发生;走罐及留罐期间,需在患者皮肤潮红后停止,每隔一天拔罐一次。两组患者均连续进行干预3个月。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效果;以Ashworth痉挛评定肢体肌力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以干预后

肌力正常为显效;以肌力降低超过2级为有效;以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2)以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以肢体运动能力量表(Fugl-Meger)评估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能力,分值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呈正比[2]。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处理方式均为spss20.0,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50例患者中,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40/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6.06,p=0.014)。

2.2两组Barthel指数及肢体运动能力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ger评分分别为(39.9±3.2)分、(29.3±3.0)分;对照组分别为(39.4±3.5)分、(39.4±3.5)分;组间对比均无较大差异性(t=0.746、1.451,p=0.229、1.451);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ger评分分别为(65.3±4.0)分、(59.8±4.0)分;对照组分别为(51.3±3.7)分、(40.2±3.9)分;干预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18.168、24.808,p=0.000、0.000)。

3讨论

脑卒中也叫“中风”、“脑血管意外”,主要指因突发的脑梗死或出血所致的神经缺损及功能障碍。其发病较为突然,其病情较为严重,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时开展治疗非常必要[3]。然而,多数患者在经有效治疗后,虽可保存生命,但不可不免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语、偏瘫、肢体障碍等严重后遗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

为尽可能改善该病患者的预后情况,本研究中以中医护理技术对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医上认为,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认为经络不畅、气滞血瘀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通过给予患者艾灸、穴位按摩、拔罐走罐等中医技术干预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穴位,达到通畅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行血气、利关节的功效。且根据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的原则,沿着患肢静脉气血方向,进行按摩、艾灸等治疗,还可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血的功效,有利于改善患肢血供情况、维持肌肉营养供给,对避免肌肉萎缩,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技术在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钟绍敏,吴斌,吴怡,等.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184-186.

[2]高素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10-13.

[3]张中兰.运用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对中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9):1486-1487.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