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

李蔚

(资源县中峰镇中心卫生院广西资源5414O2)

【摘要】目的:探讨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为有效预防中小学生肠道疾病提供可靠数据。方法:选取我县4所中小学校9个年级组36个班级的1440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加藤厚涂法对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记录学生肠道感染率。结果:经过调查,在1440名学生中,出现肠道寄生虫感染共4种,其中蛔虫感染率为0.97%、钩虫感染率为0.72%、鞭虫感染率为0.65%、蛲虫感染率为0.41%,各寄生虫感染率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男学生感染率为2.73%,女学生感染率为2.66%,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统计分析,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3.13%,中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1.85%,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多重感染,轻度感染30例,中度感染9例;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者主要集中在10~13岁,占感染人数的69.2%。结论:经调查,我县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控制良好,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同时对学生的卫生状况做好长期监督,预防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另外,国家应该提倡卫生部门在平时病症诊断过程中提高警觉性,减少对肠道寄生虫疾病的漏诊、误诊,从而保障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中图分类号】R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389-02

肠道寄生虫感染是常见的肠道疾病,多发病于儿童少年,对中小学生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1]。肠道寄生虫的感染过程比较漫长,一般无明显症状,极易被人们所忽视,通过对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的调查,能够及时的反应当地人们健康水平[2]。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和卫生质量的改善,青少年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这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调查我县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本研究选取4所中小学校9个年级组36个班级的1440名中小学生,采用改良加藤厚涂法对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县4所中小学校9个年级组,每个年级组抽取4个班,总共36个班级共1440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1.2方法

收集被调查对象的新鲜粪便3~6g,置于洁净纸盒中作为样品待检,采用改良加藤厚涂法对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各种寄生虫的虫卵进行观察,并根据《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手册》的标准[3]对寄生虫感染程度进行判断,记录学生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所得的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来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情况

经过调查,在我县1440名学生中,出现肠道寄生虫感染共4种,其中蛔虫感染率为0.97%、钩虫感染率为0.72%、鞭虫感染率为0.65%、蛲虫感染率为0.41%,各寄生虫感染率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男学生感染率为2.73%,女学生感染率为2.66%,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疾病感染源较多,感染方式多样,感染后传播较迅速,极大的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健康[4]。中小学生若感染肠道寄生虫,寄生虫在学生体内将持久潜伏,无明显发病症状,这将对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带来巨大的危害。近年来,国家将全面落实预防寄生虫疾病的目标和任务,对提高中小学生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的意义[5]。肠道寄生虫疾病的流行与分布收多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对肠道寄生虫的防治工作中,不能够紧靠药物治疗和卫生部门进行宣传,还需要整个乡镇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作为支撑,国家对中小学生的食物质量上进一步提高,增强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完善公共健康教育。是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从而有效的降低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发生率。

在研究中,经过调查,我县1440名学生中,出现肠道寄生虫感染共4种,分别是蛔虫、钩虫、鞭虫以及蛲虫,其中蛔虫感染率为0.97%、钩虫感染率为0.72%、鞭虫感染率为0.65%、蛲虫感染率为0.41%;各寄生虫感染率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男学生感染率为2.73%,女学生感染率为2.66%,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与性别关系不大。据统计分析,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3.13%,中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1.85%,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多重感染,轻度感染30例,中度感染9例,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者主要集中在10~13岁,占感染人数的69.2%。但由于我县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学生的卫生教育也比较关注,平时对孩子的卫生习惯养成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家庭环境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孩子在年龄增长的同时,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年龄增长,学生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逐渐下降。

综上所述,经调查,我镇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控制良好,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同时对学生的卫生状况做好长期监督,预防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另外,国家应该提倡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组织积极开展临床医疗人员相互学习,了解该地区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相关知识,在平时病症诊断过程中提高警觉性,减少对肠道寄生虫疾病的漏诊、误诊,从而保障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2000—2009年济南市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J].赵群力,张萍,李新爱,田庆新,雷畅等.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12(10):423-424.

[2]徐宗国.对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04(05):213-214.

[3]宋晓丽,张翠萍,刘志兵,李书梅.金湖县黎城镇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4,06(06):109-110.

[4]宋晓丽,张翠萍,刘志兵,李书梅.金湖县黎城镇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4,06(15):375-376.

[5]王滨,高景枝,郑向梅.城郊某小学学生寄生虫感染及痢疾带菌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5,02(13):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