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气机之升降

/ 1

试论气机之升降

张伟罗荣钧

东垣曰:“夫圣人治病,必本四时升降浮沉之理。大抵圣人立法,且如升阳或发散之剂,是助春夏之阳气,令其上升,乃泻秋冬收藏殒杀寒凉之天地之气,以升降浮沉,乃从四时,如治病,不可逆。故经云:顺天则昌,逆天则亡”。东垣先生治病,主张升举发散以助阳气之升腾,以为阳气宜升。我个人以为用药的关键在于形成一种升降共存、上下相争的矛盾争力,而不是单纯的升或降。人体犹如一座楼阁,气血的上下流通正如电梯,既要满足上楼人的需要,又要满足下楼人的需要,当气血的上下运动受到阻滞,就会导致脏腑功能的紊乱,而出现各种病症。

医籍中往往提到气宜降,血宜升;心火宜降,肾水宜升;心肺宜降,肾肝宜升。认为“清升浊自降”,把升降的有机结合割离开来,分而论之,我认为不完整。气血、水火、脏腑,都应能升能降。比如肾脏,主水,主收藏,但对它的要求却是宜升;肺脏,主肃降,在感受风寒邪气时,却可用麻黄汤升散宣通。所以,在脏腑未病时,它们的功用可能偏重于升降的一个方面,但也是升中有降,降中有升的。而在功能紊乱时,用药则需加大其升降的力度以开通宣泄之,不能偏执于一端。许多方剂就体现了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如王清任名方“血府逐瘀汤”,以柴胡、桔梗、上提,枳壳、牛膝下引,上下相争,血气自通。

“气血贵流不贵滞”,升降共存的矛盾争力,可以开通脏腑功能,强化气血的上下交通,从而达到改善内部环境的作用。如东垣所说:“肾肝之病同一治,为俱在下焦,非风药行经则不可,乃受客邪之湿热也,令病人上吐下泻,吐令条达,下者推陈致新,而不是功于单一的吐或下、升或降,其治病心得就是令气液流通。”

现举妇科病案以进一步说明之。

王某,女,29岁,2000年8月30日初诊。

末次月经8月19日来潮,24日午时经挣,于当日晚服草药治疗附件炎;连服4剂停用。自25日出现点滴样出血,色红,后颜色转为咖啡色,至今未净。双寸脉略洪,双尺脉数。处方:党参20g黄芪20g升麻5g柴胡10g青陈皮(各)log当归15g白芍log连翘log淡竹叶log知母log菟丝子20g泽泻20g2剂。

9月3日电话诉:用药2剂,出血干净。本例患者缘于湿热,方中未用一味止血药只在升降中加对症之清热利湿药而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