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护理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护理效果评价

邱福兰

邱福兰

(米易县人民医院内科四川攀枝花617200)

【摘要】目的:对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67例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根据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分别实施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次数、ST段压低减少次数以及下移减少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发作时间,减少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综合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253-02

无痛性心肌缺血(SMI)也被称作隐性冠心病或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普遍存在于各个类型的冠心病患者中,近年来被广泛重视。虽然患者缺乏临床主诉,但发生心肌缺血,会给心脏带来严重损伤,进一步导致出现心肌梗死、猝死等严重心血管系统事件发生,最终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因此,要对SMI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本次研究对我科收治的34例老年SMI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取得显著疗效,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67例老年S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满足1979年制定的WHO冠心病诊断标准[2]。其中,35例男,32例女,年龄64~85岁,平均年龄(76.2±10.2)岁,根据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研究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经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如实施心电监护、基础护理等护理措施;给予研究组患者综合护理,主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2.1健康教育首先对患者讲解无痛性心肌缺血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认识到该种疾病潜在的高度危险性、严重后果等,引起患者重视,使患者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另外,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心电图特征,及早发现、诊断以及治疗。

1.2.2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受到疾病困扰,身体、心理等受到较大伤害,进而易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给病情产生不利影响,严重者加重病情,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有效缓解或者消除不良情绪;另外,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要根据患者性格,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确保使患者保持平和、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1.2.3加强巡视、监测由于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不具有自主症状,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血压、心率以及心电图等进行密切监测;尤其是高危人群,要着重关注,加大巡视力度;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首先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床旁准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方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1.2.4运动指导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其制定适量、合理的运动计划,注意控制运动量,以患者感觉良好为度,避免过度劳累。如患者运动量、劳动量过大,则会加重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耐心、认真的对患者实施科学运动教育。为患者确定合适的运动项目、时间以及运动量,告知患者如出现气急、心悸等前期症状时,要立刻停止运动,并寻求医师帮助,以便能够有效控制病情,防止恶化。

1.2.5饮食护理为患者合理搭配饮食,指导患者饮食:低脂肪、低盐、多纤维、易消化以及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禁止食用油腻、辛辣性食物。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时间、次数、ST段压低减少次数以及下移减少量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将采用(x-±s)描述,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P<0.05则表明检验有统计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为(13.15±2.05)h,发作次数为(4.11±1.35)次,ST段压低减少次数为(153.42±9.72)次,下移减少量为(0.08±0.04)mV;对照组:心肌缺血发作时间为(7.79±1.75)h,发作持续时间为(20.05±2.64)次,ST段压低减少次数为(95.20±19.65)次,下移减少量为(0.03±0.01)mV;经对比,研究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次数、ST段压低减少次数以及下移减少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冠心病为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冠心病指的是心肌功能由于冠状动脉供血狭窄或者不足导致发生的器质性病变,临床主要将其分为无痛性心肌缺血、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猝死等。其中,无痛性心肌缺血存在于不同种类的冠心病中,如治疗不及时,会给患者健康、生命产生严重威胁。传统护理主要注重关注患者外显症状,进而易导致存在护理安全隐患[3]。本组研究对我院34例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加强巡视监测、运动指导以及运动护理等措施,使患者对该疾病有正确的认知,积极配合医师,积极预防潜在发作风险,充分引导患者将自我护理作用发挥出来,最终在护患双方的共同防护下,有效控制疾病。本组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次数、ST段压低减少次数以及下移减少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缩短发作时间,减少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润惠.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广州医药,2015,46(01):82-83.

[2]褚春燕,张兰芳.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05):168-168.

[3]高莉梅.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2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