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19
/ 2

关于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问题探讨

滕善琼

滕善琼(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530012)

[摘要]本文以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为研究对象,对相关问题展开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发展特点,在分析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部控制规范的改进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一些帮助,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也能提供借鉴。

[关键词]内部控制规范问题建议

一、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发展特点

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在我国来说起步相对较晚。学术界与业界在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启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而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相关研究没有取得更多的进展。正是由于理论指导上的缺乏,致使大家对于内部控制规范的理解程度还很低,还不全面,存在很多误区。而随着管理领域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成熟,致使业界对于内部控制规范的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可见对于内部控制规范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我国真正开始重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后期开始的,尤其是新世纪初期的一段时间,单从这段时间出台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数量来看,我们就能发现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内部控制规范的重视力度和决心。从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些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发展特点:

1、内部会计控制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我们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目前大部分内部控制规范的研究与发展是集中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这一点也无可厚非,

会计是企事业单位经营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涉及的都是关系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会计是企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能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和服务。目前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内容的相关规范主要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等等,随着其他相关内部控制规范的陆续出台,内部控制的完整规范体系也随之建立。

2、内部控制概念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思想

在目前我国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中,所应用的一些概念性的描述很多借鉴了西方的相关概念体系,譬如:与1986年国家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所应用的概念正是美国CAP于1958年所提出的。即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并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随后这个概念在以后财政部发布的其他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中得已继承。

二、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我国内部控制规范未涉及内部控制的经营性目标

我国内部控制规范没有提及内部控制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的经营性目标。在内部控制的方法和内容上更多地着眼于监督而不是着眼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内部控制是管理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其根本作用在于衡量和纠正下属人员的活动,以保证事态的发展符合计划的要求。它要求按照目标和计划,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找出消极偏差之所在,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防止损失,以保证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

2、我国内部控制规范未提及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包括员工的诚实性和道德观、员工的胜任能力、管理当局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组织结构、授予权利和责任的方式、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等。控制环境构成了一个单位的氛围。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能否顺利贯彻执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可是比较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主体过于单一,致使对于内部控制环境相关内容的缺失。

3、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范围过窄

通过以上的相关分析,我们也了解到财政部制定的内部控制规范范围仅限于内部会计控制,而不是通常所讲的内部控制。该规范“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在相关规定的内容中,没有包括组织结构控制和人员素质控制等内容。

三、关于内部控制规范的改进建议

针对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上述不足以及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提出如下改进建议,以期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所裨益。

1、完善内部控制规范所涉及的经营性目标

经营性是企业发展的重点,内部控制规范要充分考虑经营过程的主要环节,要将进货、营运、出货、营销及销售、顾客服务、人力资源、行政管理服务、采购、信息技术管理、研究开发、风险管理等内容融入内部控制规范当中,建立一个连贯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完善内部控制规范所涉及的经营性目标。

2、完善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中的内部控制环境

我们应该在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中对内部控制环境做出基本的规定,如指出公司治理在控制环境中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公司治理的一般原则、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等。

3、扩大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范围

应该放弃内部会计控制的提法,借鉴一体化内部控制思想,不再区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使得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从企业的角度做出原则性的规定,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会计领域。相应地,方法上应包括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人员素质控制、内部审计控制。

【参考文献】

[1]崔静.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评价与测试.网络财富.2009/12.

[2]陈晓红.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几点思考.经济师.2009/07.

[3]梁慧峰.浅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现代商业.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