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人文精神的构建——以应用技术型大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析大学人文精神的构建——以应用技术型大学为例

刘欣蕾

南宁学院

摘要:大学人文精神反映的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特定的发展区域中、特定的大学发展进程中的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大学精神的集合,很大程度的反映了一个高校的教育水平,也影响这一个地区的文明建设。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不同类型的大学应具备不同类型的人文精神,应用技术型大学应从其自身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入手构建具备自身精神内核的大学人文精神。

关键词:大学,人文精神,应用技术型大学

一、大学人文精神的定义

“人文精神”一词来自于西方的“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而在中国文化中,也早有“人文”一词,指的是一种礼教文化。也有人认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对人的价值、生存意义的关注,对人类命运、人类的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

“人文精神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会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大学人文精神是指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人文精神,是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积淀,具备大学本身的文化特质的,内涵丰富的一种文化精神。大学人文精神应当关注几个问题:人应该如何生活,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标准等等。

因此,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不同类型的大学中,大学人文精神的构建也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它反映的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特定的发展区域中、特定的大学发展进程中的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们的价值观、人性观和大学精神的集合,很大程度的反映了一个高校的教育水平,也影响这一个地区的文明建设。

二、大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现代大学具备四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文化的传承创新。第四大职能的明确提出,是对高等教育的一种重新认识,强调了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通过传授和探索高深知识来实现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不仅丰富了人类的文明,也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智力支持,为人的自我认识、为社会的不断进步提供帮助。大学不仅仅是为社会培育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大学所培育的人才与文化对于国家与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现代大学的职能来看,大学本身就具有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社会职能。“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的构建决定了大学所培养人才的素质以及自身发展的方向,并最终影响区域的地方特色建设和区域的地方发展水平。所以说,大学必须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那么就必须强调大学人文精神这一核心内核。

三、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文精神构建的建议

应用技术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不同,是以培养具有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的大学。那么应用技术型大学就应当构建具备自身特色的人文精神体系。

现有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多强调培养实践型人才,所以更注重理工科的发展,而忽视了人文学科的发展,这不仅忽视了校园文化的沉淀,也忽视了自身大学人文精神建设的重要性。

对于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文精神构建,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要构建大学人文精神,首先应从根本下手,正如当年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教授所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人文精神的根本缔造者是一批具备高水平、有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正是他们树立了大学的人文精神,并使之长青。

不仅如此,还应强化教师队伍人文教育的自觉性,教师队伍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人群,同时,教师队伍也是学生们向往的人生楷模和最乐于模仿的人群,教师们上课的风采中流露出的人格魅力、思想倾向、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无形中会给学生的人生造成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队伍必须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有意识的去传递积极意义的正能量,这种积极的言传身教对于构建大学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结合专业特色,构建独特人文精神

如上文所述,应用技术型大学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在构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人文精神时,应考虑到其独特性,另外,不同的应用技术型大学也有其独特的个性,应当考虑到不同大学的专业设定特色来进行人文精神的构建。应用技术型大学应从其自身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入手,构建具备自身精神内核的大学人文精神。

以应用技术型大学艺术类专业为例,无论是艺术创作或艺术品制作,都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本身与人文精神就有一定的契合点,应当说工匠精神凝聚着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对于完美的追求,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其中必然包含着文化传承与创新,这理应成为此类大学人文精神的核心。

(三)以特色第二课堂活动促建独特大学人文精神

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大学人文精神的构建,校园文化的营造很大程度上也是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的,所以,要构建具备自身精神内核的人文精神必须重视创建具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

构建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应当是第一课堂的延伸,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优质的特色第二课堂活动应当以专业为依托,以培养全方位、复合型人才为标准,有目的地进行,应避免漫无目的的开展活动,这样既使学生精力分散,又不能达到构建大学人文精神的目的。同时,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应当多样。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感受到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也在举办各类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特色大学人文精神。

此外,在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时,应当考虑就业市场对于学生的要求,不同专业应设计不同的第二课堂体系,避免“千人一面”,比如说,对强调语言沟通的专业,应设计相对应的“语言工程系列活动”,而对强调服务的专业,应设计相对应的“礼仪服务系列活动”,将不同专业的就业要求融入到第二课堂的活动中。这样的第二课题活动体系的设计,既满足了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完善自己能力的要求,也满足了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同时,也为构建应用型大学的人文精神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