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LV-I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HTLV-I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探讨

李莹张硕王淼赵娟

(1保定市中心血站河北保定071000)

(2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河北保定072750)

【摘要】目的:探讨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HTLV-Ⅰ)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选择保定市中心血站2017年10月24日—2017年11月14日完成HTLV-Ⅰ检测的血液样本4959份进行研究,所有血液样本均应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初筛检测,初筛经双孔试验确认为HTLV-Ⅰ阳性者进一步予以免疫印迹法(WB)确证,同时统计学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地区、职业分组间HTLV-Ⅰ血清流行病学情况。结果:本次4959份血液样本经ELISA初筛检出HTLV-Ⅰ阳性11份,检出率为0.22%,进一步经WB确证有反应性1份,HTLV-Ⅰ阳性检出率为0.02%;在性别上、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不同职业间HTLV-Ⅰ检出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保定市地区HTLV-Ⅰ感染率较低,血清流行病学并不明显,在不同的性别、年龄、地区、职业之间差异不明显,还有待在以后大样本中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血清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51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350-02

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作为逆转录病毒科肿瘤病毒亚科哺乳类病毒,主要有两种类型,即Ⅰ型与Ⅱ型。HTLV-Ⅰ与HTLV-Ⅱ在生物学特征、基因组织,以及对人T细胞嗜性方面大致相同,基因同源性不低于60%[1]。随着相关研究报道看出,HTLV-Ⅰ容易诱发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HTLV相关性神经系统疾病,而HTLV-Ⅱ则与人类疾病并无密切的关系,为此学者主要研究与探索的是HTLV-Ⅰ及其感染情况。从国内外流行病学来看,HTLV-Ⅰ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均有出现,但以日本西南部、南非、加勒比海等地区相对流行,比如日本西南部健康人群中HTLV-Ⅰ抗体阳性率可达到9~26%[2]。我国属于低发地区,但也有一定数目的病患出现,为此需进一步探索其流行病学特征。本文就保定市中心血站2017年10月24日—2017年11月14日完成HTLV-Ⅰ检测的血液样本4959份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择保定市中心血站2017年10月24日—2017年11月14日完成HTLV-Ⅰ检测的血液样本4959份进行研究。入选样本均为无偿献血者血液,年龄18~55岁,采血严格按照血站标准完成。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及处理采集肘部静脉血,测定血色素、ALT、HBsAg合格后采集成分血或全血。留取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后,2~8℃冰箱保存待检。若有乳糜、严重溶血或微生物污染的标本均不能应用[3]。

1.2.2试剂北京万泰生物药业的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批号T20170904B,采取试剂57盒,有效期至2018年9月;质控品选用康彻思坦生物的HTLVAb标准物质,浓度2U/ml,批号201703001,有效期至2019年3月;以及免疫印迹(WB)HTLV-Ⅰ试剂盒。

1.2.3仪器烟台艾德康ELISA1800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

1.2.4筛查与确证HTLV-Ⅰ抗体初筛采取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处理,初筛阳性者以同一批试剂进一步重复完成两孔法复查,综合判断复查结果,两孔中任何一孔为阳性反应则判断为阳性,两孔均为阴性则判断为阴性。两孔复查结果为阳性者进一步用WB法确证,相关操作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执行。

1.3观察指标

记录初筛与确证结果,同时统计学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地区、职业分组间HTLV-Ⅰ血清流行病学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SPSS22.0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初筛与确证结果

本次4959份血液样本经ELISA初筛检出HTLV-Ⅰ阳性11份,检出率为0.22%,进一步经WB确证有反应性1份,HTLV-Ⅰ阳性检出率为0.02%。

2.2比较性别、年龄、地区、职业间HTLV-Ⅰ检出阳性率情况

在性别上、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不同职业间HTLV-Ⅰ检出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对不同性别、年龄、地区、职业间HTLV-Ⅰ检出阳性率比较

3.讨论

HTLV-Ⅰ作为发现最早的人类逆转录病毒,已知疾病的病原体有两种,其一为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二为退行性神经疾病,二者均可能和HTLV-Ⅰ有关。HTLV感染的细胞大部分为CD4+T淋巴细胞,特定条件下能感染非T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骨髓干细胞等。HTLV-Ⅰ可经血液、性接触、注射等途径传染,部分还可能经产道、胎盘及哺乳等渠道传播[4]。在20世纪末期,我国已有学者对一些地区HTLV-Ⅰ血清流行病学展开了调查,比如1985年有报道台湾2545份标本,检出阳性17份(0.90%),同年有报道对28省市10013份样本进行筛查,检出8份阳性,检出率为0.08%,检出率均不高;在1997年有报道对广东省2224份血液样本筛查,检出HTLV-Ⅰ阳性率1.57%,而对新疆南部2642份进行了筛查,阳性率为0.34%[5]。通过这些报道看出,我国沿海地区HTLV-Ⅰ检出率较高,偏远的内地则检出率较低。

在本次研究中将4959份样本进行了初筛与确证,结果发现经ELISA初筛检出HTLV-Ⅰ阳性11份,检出率为0.22%,进一步经WB确证有反应性1份,HTLV-Ⅰ阳性检出率为0.02%;在性别上、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不同职业间HTLV-Ⅰ检出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中因检出HTLV-Ⅰ阳性样本量较小,难以进行充分的统计学分析,而且对其流行病学结果也并不太全面。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分析,本次1例HTLV-Ⅰ阳性者来自外地,为广东沿海地区户籍人口,而我地区近几年外来人员增多,流动人口增长,献血来源超越了地域限制,外来人员也主动加入无偿献血事业,但这会加大人群感染HTLV的几率。此外,从职业分析,固定职业、学生中并无检出HTLV-Ⅰ阳性,而非固定职业者检出1份,为了建立安全的献血机制,应有固定的献血人群,才能进一步维持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我地区HTLV-Ⅰ感染率较低,血清流行病学并不明显,在不同的性别、年龄、地区、职业之间差异不明显,还有待在以后大样本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拥军,金秀国,关亮,等.浙江沿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TLV感染的流行病学与知晓情况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3):224-226.

[2]王拥军,金秀国,关亮,等.浙江沿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TLV感染的流行病学与知晓情况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7,17(3):224-226.

[3]汪宁,钟平.中国HIV分子流行病学30年[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6):541-546.

[4]李玲,何流,谢金镇,等.无偿献血者HTLV筛查模型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9):998-1000.

[5]江妮娜,董丽,郑雪琼,等.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TLV感染状况调查[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133-134.

作者简介:李莹(1982.5-),籍贯:河北保定,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血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