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价分离在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中的作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量价分离在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中的作用探讨

倪昱涵林绿

西华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省成都610039

摘要:我国的经济体制随着时代的发展,正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工程造价也从原来的工程概预算加签证的模式向招标投标造价模式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调控下,国家负责统一按计划分配工程建设任务,由量价合一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改革,减少了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量、价矛盾,有利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快速高效的进行,维护了工程市场公平竞争、健康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体制;量价;分离;工程;市场;管理

1量价分离的必要性

以往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为量价合一、固定费率。所谓的量是指定供料,是实物消耗量;价是指定额的直接费单价。工程计价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不同地方的建筑工程定额不同且相对滞后;在实行过程中受当地单位估价表的调控,对定额依赖程度高;当地市场建筑材料及劳动市场因素不断在变动,这些影响因素造成了工程造价不能显示出真实的市场最新价格信息,且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在工程建设中,工程量即实物消耗量是相对稳定的,但直接费单价却随着多种影响因素在变动。工程量的稳定性与直接费单价的变动性相矛盾,不能维持稳定统一的状态,造成量价分离的势在必行。量价分离采取了由政府控制工程项目统一工程量、引导企业自主报价,在招投标过程中政府监督最终产生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将变动的直接费单价与稳定的工程量区分开来。由“量价合一”向“量价分离”转变的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与发展中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最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量价合一”工程计价管理模式特点

2.1预算定额

“量价合一”工程控制管理模式采用预算定额的工程造价方式,工程造价规定了施工方法、实物消耗量标准,按照《预算定额》计算费用。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变化迅速,预算定额变更周期明显缩短,造成修订、更正预算定额的次数增加,引起人力、物力资源的严重浪费,提高了生产成本,已经不适用于现今社会工程市场。

2.2直接费单价

“量价合一”工程计价管理模式下的直接费单价包括人工费用、机械费用、材料费用。不包含因不确定因素造成的风险费用、管理费用等项目,直接费单价相对固定死板,不能轻易变更,见图1。

2.3计价规则

预算定额计算的工程量出了净用量以外,还包含有施工过程中的赶工措施费、其他措施费措施费等施工措施费,工程造价时计算难度增大且耗时延长,不利于快速的进行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造价。

2.4评价标准

“量价合一”工程计价管理模式下的预算定额一般事先确定好了标底价,招投标时选择最接近的企业或承包商中标,这种方式容易因为贪污腐败问题造成标底价泄漏,不能很好的体现市场的公平竞争性。

3“量价分离”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特点

3.1工程量清单计价

“量价分离”工程造价管理模式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国家统筹调控,统一工程量,不再计价定额,实物消耗量与计算规划、计价办法相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消耗定额的制定由专业协会或者咨询公司来完成。

3.2直接费单价

“量价分离”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量清单计价,直接单价费不仅包括了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还包含有管理费用、利润以及风险因素的费用,这些费用可组成综合单价,是企业对于自身的定价,包括了自身机械水平、管理水平、投标策略等价格内容,满足了自主定价,且定价随市场经济变化而变更,满足了市场公平竞争的需求,见图2。

3.3计价规则

“量价分离”工程造价管理模式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计价规则计算得出,保证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工程量不变,计价单价由各个竞争企业自主填报,保证招投标的准确真实性与公平性。

3.4评价标准

“量价分离”工程造价管理模式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按照国家规定,以合理低报价、不低于成本价的标准完成工程造价。工程造价不得低于成本价,低于成本价者不得参与竞标,有效的遏制了市场上的压价歪风,不因盲目压价而降低工程质量,保证了工程项目结果验收的高品质。评价标准同时也弱化了标底的作用,有效遏制了腐败问题的产生。

4量价分离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改革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不断的转型,过程造价管理由量价合一的模式逐步向量价分离模式转变,工程造价管理改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实现了以市场及企业自身情况为基础的公平、公开、合理的工程项目招投标方式,维护了工程市场的公平性与稳定性,使其得以健康持续的发展。按照量价分离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根据市场情况以及自身实力制定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工程竞争情况,有利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顺利、快速且高效的进行。同时也提高了承包商、企业的竞争意识,有利于优化企业自身各项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因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国内有多家企业已经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中,国际常用的量价方式也为我国量价分离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改革提供了有效依据,为量价分离在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江修妍.量价分离是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J].企业导报,2013(5):111-111.

[2]黄磐军.工程量清单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58):00080-00080.

[3]陶志群.浅谈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居业,2015(16).

[4]梁红梅.工程量清单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14):241-241.

[5]韩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7).

[6]张超,韩芝玲.探析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现状与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