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生活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基于低碳生活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策略

王培

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低碳概念是在2003年由英国提出的,是指在维持经济较高发展速度的前提下采取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能源代替的方式,来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以使其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进而降低其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以及气候的影响。当前我国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样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二氧化碳问题也已经引起政府的重视,而交通低碳减排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有效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了低碳生活下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低碳;生活下;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策略

1、城市道路交通低碳规划要点

1.1、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1.1.1、步行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的布置

由于步行交通方式主要集中在火车站、居住区等人流量密集的交通枢纽站区域,因此,要在这些步行交通集中区域将其作为节点进行规划。城市内部的步行交通应该构建为一个整体的网络,对于城市中的主路与支路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而将新区的不同步行节点串联起来,以构建起完善的步行网络系统,这种规划的好处是,当人车形成矛盾时,优先使用步行的交通方式。

1.1.2、自行车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组织

由于自行车交通方式主要集中在有湖泊水面的区域以及居住区等风景区或者轨道交通站点,因而要将其作为节点来规划。自行车也应该像步行那样建立起网络,自行车路网主要包括专用自行车道、城市中主要与次要自行车道以及居住区或其他地区的自行车道。通过构建网络来确保自行车连续的通行,同时应该合理的对道路进行分级,此外还要设置自行车租赁点,以方便市民使用。

1.1.3、公共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组织

公共交通主要包括轨道交通、公共汽车交通与水上巴士交通。轨道交通的布置应该选在人流量大的区域,进站与出站都应该做到便捷,而且要注重与其他种类的交通方式的衔接。共同汽车交通应该按照城市的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交通路线,加大公交车的数量,同时降低车站之间的距离,公交车要尽量采取电动性质的;水上巴士在具有航行条件的城市比较实用,采取这种方式能较大够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做好水上巴士的路线选择以及航班间隔,方便人们的出行。

1.1.4、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

站点与步行、自行车网络应该协调好,在站点位置应该布设安全可靠的自行车停留点,还可以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鼓励市民采取自行车出行。

1.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对城市道路的交通设施功能进行探究,也就是与城市中的实际交通情况相协调,并确保城市交通的顺畅。在满足低碳理念的前提下,城市道路系统作为一个互相连接的系统,应该具备科学的等级结构、功能结构与布局结构,因此,在满足低碳理念的前提下,应该做好低碳交通的协调性。

(1)道路等级的划分

依据城市实际情况,将城市道路等级具体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混合支路、特殊功能支路。

(2)道路布局

在当前的低碳理念的前提下,不但要满足道路的可达性,而且要满足高效性。

(3)道路密度

低碳理念下的道路密度的计算方式应该考虑到步行、自行车以及公共交通道路网等指标,进而确保道路密度设置合理。

2、绿色低碳理念下交通规划模式构建措施

低碳理念的提出起源于过多依赖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效应问题,为了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交通、低碳生活等概念被提出并被各国所广泛倡导。绿色低碳理念将绿色与低碳相结合,倡导低碳的生产和生活、倡导能源的绿色和可循环利用。城市交通规划领域贯彻绿色低碳理念需要以下几个环节。

2.1、创设绿色规划目标

第一,交通与环境目标。这方面的目标可以采用道路噪声、汽车尾气、道路绿化率等具体指标来衡量。此指标有利于对交通规划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通过积极推广环保燃料使用,严格执行车辆限行;加强交通对环境、人体健康影响相关知识宣传等措施可以促进此目标的达成。

第二,交通与城市发展目标。中国城市发展较快,对交通规划和交通建设带来很大挑战。需要对交通规划与交通容量对城市整体规划及长远发展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保证交通容量合理配置引导城市布局结构得到有效优化,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实际需求的满足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求;加强对土地开发对交通规划产生影响的评估和管理。具体的指标包括城市道路建设水平、城市路网交通负荷、公众出行满意率等。

第三,公共交通目标。包括公共交通出行率、每万人公共交通拥有量等。需要积极进行公交优先系统建设,保证城市公共交通观念、设施、效率、管理、安全优先,在公交布局研究中高度重视换乘,设立具有高效性的公交专用道;对公交各交通方式间的换乘的便捷性、收费的合理性进行协调,建立完善的交通策略方案,合理结合轨道与其他交通方式;积极配合城市长远土地规划及综合性交通规划。

第四,非机动车交通发展目标。包括步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步行交通系统、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水平等。需要将非机动车路权明确,为使用者权益提供更好保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非机动车专用道路。道路条件相对困难时,积极应用标志标线等交通管理手段,尽量为非机动车行驶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停车交通管理及先进技术发展目标。包括智能交通管理、停车场建设等指标。交通规划上要加强对停车场建设规模、地点、布局等的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静态交通管理措施,完善停车引导系统。绿色交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作为支撑,因此,在规划中应积极应用现代智能技术、高效运行技术、安全保障技术等相关先进技术。

2.2、绿色交通规划对策

第一,优化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推动城市发展。首先,以公共交通作为引导,推动城市发展。通过合理的交通控制和引导,促进城市交通方式得到不断优化,积极进行公共交通为主,私人交通为补充的交通结构构建。这实质上也是将绿色低碳理念作为指导实施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对小汽车的使用进行合理控制是促进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得到有效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是交通控制方式的实施须以便捷、人性化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建立作为前提,必须让人们可以以更加快捷、方便地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保证人们的正常出行不受影响。

公共交通的建设和优化涉及公共财政扶持、建设用地安排、道路资源分配等诸多方面。道路网的调整涉及到断头路的打通、支路网的完善等。同时,需要给予公共汽车优先通行的道路路权,优化公交通道建设,只有在做好上述相关工作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公交优先。绿色低碳城市交通规划将公共交通结构优化作为切入点,积极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积极启动能源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广、鼓励应用高效、节能、环保的新能源。例如将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等应用于公共交通工具中,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真正实现低碳绿色交通。

第二,积极进行多模式,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构建以公共交通路线作为骨架的城市交通体系,为公共交通创造良好的物质载体,促进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城市公共交通方式自身优点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进而实现各种公共交通优势互补,实现无缝链接,逐渐形成一个具有高效性和便捷性的公交网络,提高人们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通常情况下,城市公共交通线网在类型上主要有主辅线型、环形、棋盘型、混合型等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布置形式主要为径向线、放射线、支线、环线、切线。放射线型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城市轨道交通布置形式,它的优点是作为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可形成良好的公共交通走廊服务。但是其线路通过城市的繁华市区,建设存在较多局限性,难度较大。各种类型的布置形式在应用过程中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重视各种类型之间的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促进公共交通线网优势得到发挥。

第三,积极进行绿色交通体系模式构建

不同的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中有不同的特点,所有交通方式在城市中所承担的出行比例及其相互组合构成了某个城市的交通模式。为了促进人们的出行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现,需要根据城市实际情况进行绿色交通体系模式构建。在绿色低碳理念下,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无疑是合理的选择。这些交通方式均有能耗低、占地面积小、环境污染少等特点。

总而言之,低碳交通规划管理政策作为低碳城市规划管理政策的一个方面,需要加强公众参与,优先考虑公共交通的发展,建立公共交通发展走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新的思维、目的和手段因地制宜地去完善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管理政策,为实现低碳城市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强,李高,陈怡,欧阳慧.中国低碳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02:42-46.

[2]刘丽薇.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现状与发展策略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7:158.

[3]吕美群.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与交通安全影响[J].山西建筑,2016,10:141-142.

[4]许清溪.浅述城市道路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规划[J].江西建材,2016,13:172+175.

[5]何伟.城市开发区转型期的道路交通规划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14:138-139.

[6]戴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智能城市,2016,1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