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外科胃肠减压的护理进展

/ 2

腹部外科胃肠减压的护理进展

梁玉

梁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外一科广西桂林541002)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413-02

【关键词】胃肠减压护理进展

胃肠减压是一个较简单而有效的治疗腹部外科疾病的手段。胃肠减压是否恰当、有效,关系到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由此引起并发症的发生。现对胃肠减压胃管置入长度、胃管的选择、胃管的固定、胃管留置期间的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1胃管的插入长度

临床上插胃管长度通常是测量患者前额发际正中至胸骨剑突处的距离,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按此长度插入胃管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1]。燕纯叔等[2]认为,如果按教材上描述成人一般插胃管长度置入45~55cm即可到达胃,针对普外科患者的特点及置管的目的,我们的置入长度一般是55~68cm,即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部,再加上从鼻尖至发际的长度。此时胃管前端胃窦与胃体之间,术后均能达到有效的胃肠减压,使肠蠕动恢复加快。杨惠吟等[3]研究认为,胃管插入深度到达贲门10cm以上才能充分引流胃液。钱国英[4]认为传统胃管插入长度45~55cm,术中探查发现胃管插入太浅,胃管端孔在贲门下2~5cm处,而有部分侧孔留在食管,采用耳垂-鼻尖-剑突-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插入长度约为60~65cm,术中证实胃管端孔及各侧孔均进入胃体中下部,且胃管在胃内无盘曲、打结、折叠现象。梁秋霞[5]研究证实进行胃肠减压时,插入长度55~70cm才能保证胃管侧孔完全进入胃内,术后患者无腹胀,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这与姚娇[6]、易先梅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吴继红等[8]以身高为自变量,以实际置入的鼻胃管长度为应变量总结出鼻胃管与身高之间的回归方程(Y=0.238x+19.72)。老年患者胃的位置比年轻人稍有下垂,按传统体表标志法留置胃管,经手术医生术中探查,胃管前端仅到达食管下端或贲门部,造成引流效果不佳。朱守林[9]对成人胃肠减压胃管留置长度进行循证医学研究认为:患者胃管长度按照常规长度,分别根据患者性别、身高、体型对患者的胃管长度分别增加5~15cm(常规女患者身高165cm以下增加5cm左右,165cm以上增加8cm左右,男患者175cm以下增加10cm左右,175cm以上增加15cm左右),通过循证医学研究,完善了成人胃肠减压胃管置入的长度指标,即一般长度在55~68cm之间,但这个长度也不是绝对的,置管长度与置管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型、疾病等均有密切关系。

2胃管的选择

置管前要进行充分的评估,询问患者进食情况,根据患者所患的疾病、年龄和手术方式选择型号合适的胃管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10]。一次性乳胶胃管管径粗,管腔小,刺激性大,行胃肠减压插管时病人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其后诉咽喉部疼痛。且管壁不透明、不能显影、没有刻度[11]。在临床上,组织相容性大的硅胶胃管和乳胶材料的胃管正逐渐代替组织相容性小的勒文氏胃管。陈红等[12]认为DRW型胃管前端钝化,不易损伤食管及胃粘膜,对病人鼻咽、食管、胃粘膜损伤程度轻,表面光滑无异味,有一定的坚韧性,容易顺利插入,恶心、呕吐现象出现很少,胃肠减压后病人诉咽喉部疼痛少。郝璐等[13]认为新型双腔胃管吸引效能优于普通胃管,患者胃管脱落率、咽炎发生率明显降低,无外固定物致皮肤过敏情况。张秋娟等[14]认为胃管要选择质量轻、弹性好、无异味、与组织相容性大的硅胶胃管,对患者刺激小;管腔透明,便于观察管内情况,一般8~20号硅胶胃管为宜。对饱食后胃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我们选用20号的胃管,少数用18号;已行禁食或胃肠道准备的手术的患者选用18号胃管。

3固定

胃管的固定完好是保证有效引流的前提[15]。采用双固定的方法:蝶形胶布固定于鼻翼,另用一根细棉线在近鼻翼端胃管上环绕后,经耳朵上缘绕头围1周后在一侧耳朵后打结,同时做好标记。此法能大大减少了胃管脱落的几率。陈丽燕采用某公司生产的加压固定胶带(型号为2733-75可裁剪式),取1条长9-10cm,宽2cm的胶带,从一端的中间剪开长度的3/4,未剪开的1/4部分紧贴在鼻梁上(靠近鼻尖部分),剪开的两条胶带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环形缠绕标记好的胃管2周,然后固定于同侧鼻翼。再取1条3×4cm的胶带将胃管纵行固定于耳垂。应用加压固定胶带固定胃管降低了胃管的脱落率。孙国芳采用胃管及胃肠减压器双重固定的方法:留置胃管成功后接胃肠减压器,把一块2.5cm×7cm医用胶布制成“Y”型固定在病人鼻翼部,撕开的两条胶布分别按顺逆时针向下螺旋绕贴于胃管上。同时固定胃肠减压器,即通过胃肠减压器顶部半封闭状直径约2mm的吊耳,用一段8cm长的细棉线穿过吊耳,在末端打两个外科结成环状,再用一段90cm长的外科绷带穿过棉绳在末端打两个外科结成环状,然后松松地挂在病人的项部衣领外,把胃肠减压器放在病人侧腹部较低位。此法明显减轻了胃管向下的牵拉作用,同时胃肠减压器可以随着病人身体的移动而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胃肠减压器的重力作用使胃管及胃肠减压器脱落的危险性。张凤介绍一种胃管固定方法,即用宽3-4cm,长约8cm的医用胶布一块,将长度的2/3撕成三条,胶布完整的1/3贴在鼻尖上,撕开的三条中间的一条贴于胃管上,两旁的两条分别交叉绕贴胃管一圈后再贴在同侧带的鼻翼,必要时再将一条长4cm、宽1cm的胶布横贴于鼻翼两侧。双耳挂式胃管固定法,取1.5cm长的止血带(已消毒),在其中间对称处各剪0.5cm小口,大小刚能适合胃管穿过即可,用止血钳夹住胃管穿过止血带的两个小口至所需长度(固定胃管处),按操作常规插入胃管至所需长度后,在止血带外侧处用一条细麻绳在中央打一死结,两端细麻绳分别套上小硅胶管(剪取一次性输液管10cm),并在硅胶管两端将棉绳打死结,防止硅胶管移位,最后将两端棉绳拉至枕后打一活结。小段止血带使用及棉绳固定起到增大胃管留置脱出的阻力,套用硅胶管的棉绳可防止耳廓摩擦伤,此方法消除了胶布固定法存在的安全隐患,可防止单纯的棉绳固定法引起的局部组织摩擦伤。

4常见的问题

4.1意外拔(脱)管

意外拔(脱)管(UE)是指导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一旦发生UE,可能对患者造成损伤,延长住院天数,增加费用,影响手术成功,甚至死亡。舒适改变是发生UE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患者舒适。良好的固定方法可防止脱管,增加患者自行拔管的难度。沟通一直被认为是有效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对策之一。加强管道护理质量专项检查和监控,提高措施落实率,可以减少UE的发生。

4.2咽喉不适

持续胃肠减压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舒适是患者最渴望得到满足的基本需要之一。梁杏菊等研究: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减压期间,所有患者均出现咽部疼痛。胃肠减压者由于胃管通过咽喉部有异物感,使吞咽动作加强,胃管随吞咽上下移动,对咽喉部产生机械型刺激,出现咽喉部干燥、疼痛、吞咽及发音障碍,在留置胃管后及时给予氨溴索氧气雾化吸入能有效预防以上症状出现。郑海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咽喉部能有效预防及减轻留置胃管引起的咽喉疼痛、恶心、痰多等症状,提高病人舒适度,增强病人对留置胃管的依从性,使病人更能积极配合治疗。

4.3引流不畅

临床工作中,胃肠减压过程中常遇到引流不畅的情况,影响胃肠减压的效果,胃肠减压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是普外科手术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条件。孔令珍对228例胃肠减压患者胃管引流不畅的原因分析,引起不畅的原因主要为胃管置入深度不适、食物残渣或血凝块堵塞胃管及胃管在胃内打结等。许伍娣等认为引起胃肠减压引流不畅的原因有胃管堵塞、胃管长度不当、压力不当等。

综上所述,要保证胃肠减压引流有效,在进行胃肠减压的期间,护士要加强巡视和对上述各个环节的护理。对于在胃肠减压期间引起咽喉疼痛,如何进行有效的干预,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戴海萍.成人胃管插入深度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1,8:7.

[2]燕纯叔,刘志超.两种胃管置入法用于急性胰腺炎胃肠减压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5):436.

[3]杨惠吟,杜乐暖,刘春霞.成人胃肠减压时胃管留置长度的探讨[J].吉林医学,2006,27(4):395.

[4]钱国英.胃肠减压留置胃管长度与减压效果探讨[J].护理研究,2006,20(3):723-724.

[5]梁秋霞.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减压管插入长度的探讨[J].新医学导刊,2008,7(12):3-4.

[6]姚娇.不同置胃管深度的比较[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6(4):45-48.

[7]易先梅,薛宏达.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的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79.

[8]吴继红,陈雪茹,林建山,等.胃肠减压患者胃管留置长度与身高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35-36.

[9]朱守林,张海林,赵红艳,等.成人胃肠减压胃管留置长度循证护理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3(5):27.

[10]杨利,温雨琼.腹部术后胃肠减压插管深度对疗效的影响[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8,31(6):682.

[11]邱醉然,林华瑶,蚁泽宜,等.DRW型胃管应用于胃肠减压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21.

[12]陈红,万建华.DRW型胃管应用于普外科胃肠减压病人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6):17.

[13]郝璐,孙静,尚磊,等.新型双腔胃管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4):13.

[14]张秋娟,李丽萍.浅谈胃肠减压的临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973.

[15]许伍娣,李素苗.胃肠减压引流不畅的原因分析[J].现代医院杂志,2010,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