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肛滴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 2

中药肛滴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王忠平

王忠平(陕西群力无线电器材厂职工医院721300)

【中图分类号】R2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411-02

【关键词】中药肛滴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为了避免再次粘连,除非出现手术指征不得已手术治疗。但随着创伤次数的增加,粘连的机会也增加,有些病人连续4次5次手术治疗,效果也不理想;笔者近几年采用中药肛滴配合西医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数十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治疗方法

1.1西医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2中药治疗:复方大承气汤厚扑、大黄、芒硝【后下】、枳实、炒菜菔子各10g水煎浓缩至200ml过滤后装瓶,用一次性静脉输液管,剪掉前端针头,用细管直接插入肛门内20~30cm,将瓶装的中药煎液滴入,60滴/分;滴完为止,每日1至2次,直至胃肠功能恢复,出现排气或排便。

2分析

肠粘连主要是由于腹内脏器壁层腹膜因多种因素失去原有的光滑度所致,加之腹膜的再生能力极强,损伤局部【包括胃肠修补吻合,肠壁挫伤形成的血肿,手套滑石粉沉积等等】纤维蛋白渗出,逐渐形成纤维带【粘连带】。在胃肠功能紊乱或胃肠负担过重的情况下,由于粘连带的影响,胃肠内容物的正常运行发生障碍,不能顺利通过而造成肠梗阻。引起腹胀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此时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设法让胃肠内容物顺利通行,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是禁食、胃肠减压的情况下,采用中药经胃管注入;但在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中药胃管注入后腹痛加剧,腹胀加重,往往效果不够理想。本人认为:在梗阻未解除的情况下自胃管或口服中药大承气汤,只有给本来负担已够重的肠管进一步加重负担,如果量过大还会造成梗阻肠管破裂的危险。而中药肛门内滴入,通过中药对直肠的刺激及中药经直肠缓慢吸收,而发挥通里攻下,泻热散结,行气消导之功能,而使胃肠蠕动加快,进而改善肠胃功能,出现排气排便,使胃肠内容物运行正常而解除梗阻。

3典型病例

3.1高xx,男,35岁,住院号48263,5年前以“外伤性肠破裂、行肠修补术”分别于术后第一年、第二年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前两次均行粘连松解术而治愈;本次因食凉面后3小时出现腹痛,继之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在当地卫生院输液两天症状不减,再次来院。查腹胀明显,腹部可见有三处手术疤痕,腹软腹部压痛明显,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X线检查提示:腹内肠管胀气明显,并可见阶梯状气液平面三个。入院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即给输液,纠酸、抗感染、胃肠减压,禁饮食。同时用复方大承气汤200ml肛门内滴入,2小时后腹痛减轻,当晚排气后继排出大量稀便,腹痛腹胀消失,梗阻症状解除,住院3天痊愈出院。

3.2杨xx,男,22岁,住院号2253,以“化脓性阑尾炎,弥漫性腹膜炎”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术后第12天准备出院,午饭因食饺子后开始出现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经常规治疗两天症状仍不缓解。X线提示右下腹可见一气液平面,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以粘连性肠梗阻给予胃肠减压,常规补液、纠酸、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措施治疗,同时用复方大承气汤200ml肛滴,4小时后重复一次,于第三次肛滴中药1小时后排气,相继排便,腹痛腹胀诸症消失,于术后第15天出院。

3.3王xx,男,40岁,住院号3591,以腹胀、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1天为主诉住院。患者于一月前因“坏死型胰腺炎”行胰腺减张引流术,术后恢复尚可,本次因饮食不节出现上述症状。入院查体:右下腹近脐部触压痛明显,无肌卫,局部可闻及气过水声,X线检查示,中下腹有2cm之气液平面一个,肠胀气明显;即给输液,肠胃减压的同时,使用中药滴肛,滴入中药一次腹痛减轻,4小时后再肛滴一次,约2小时后出现排气,腹胀腹痛症状消失,继之排出稀便,梗阻症状消失,观察2天后无异常后出院,共住院4天。

4中药滴肛机理

4.1缓慢滴入药液到一定量【50ml以上】时,则可刺激直肠壁感受器,通过盆腔神经和腹下神经将冲动传入脊髓腰骶段的排便中枢,且上传大脑皮质引起便意而发生排便反射,排便中枢通过盆腔,腹下神经传出冲动则使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收缩,肛门内、外括约肌舒张,使粪便排出。同时通过支配腹肌与膈肌的神经使腹肌、膈肌收缩,增加腹压,肠蠕动增加,促使排便[1]。

4.2当滴入中药达到更大容积时,便可刺激横结肠引起结肠“集团蠕动”,[2]使肠蠕动更加活跃使场内积聚之热结一举排出,达到通腑泄下的作用。

4.3动物实验证明:复方大承气汤对肠平滑肌有兴奋作用,能增加胃肠蠕动,加快胃肠排空,且能增加腹腔血流循环和淋巴回流,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起到抑菌、消炎作用,使腹腔内炎症和全身中毒症状随之而减,有利于肌体的恢复。

4.4中药经直肠缓慢吸收后,直接发挥其通里功下,泻热散结通便,行气消导的功能,而解除梗阻。

5中药肛滴的优点

5.1中药肛滴药物在吸收发挥作用的同时。不增加肠胃负担,与胃管注入相比,病人无腹痛加剧,腹胀加重的表现,无梗阻肠管压力过大有可能破裂之虑。

5.2中药肛滴药物在直肠缓慢吸收,与中药灌肠比较,药物在直肠内停留时间长,吸收量多,发挥作用强。

5.3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可重复使用甚至连续使用,并无任何副作用。

5.4适应症广,此法不仅适用于粘连性肠梗阻,对其它类型的无绞窄的肠梗阻也适宜使用,尤其是低位性的肠梗阻。

参考文献

[1][2]顾伯华主编.实用中医外科学.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P270页,1985年出版.统一书号:14119,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