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目标设置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3

小学语文学习目标设置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曹高龙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城第二小学曹高龙

[摘要]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教学的起点与归宿。然而小学语文教师习以为常的学习目标设置现状是:学习目标不规范,年段目标不明确,学习目标无核心,理解运用无轻重。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本文提出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目标设置有效性的应对策略:聚焦“四个要素”,把准目标规范;聚焦目标系统,把准联系衔接;聚焦编者意图,把准核心目标;聚焦语用特点,把准运用目标;从而让有效的学习目标助力我们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习目标设置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学校观课活动中,笔者却看到不少语文课堂,“课上热热闹闹,课后空空荡荡”,教学如同“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如果你看到学习目标的设置过程,就会“恍然大悟”——执教者根本不会或不重视制订学习目标,教学几乎是没有“航标乱行船”。显然,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习以为常的学习目标设置现状,也是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低效、微效,甚至无效的主要原因。

(一)小学语文学习目标设置的现状分析

1、学习目标不规范

如一教师的学习目标设置:

课例一:《灰雀》(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读本课5个生字,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生词“胸脯、婉转”。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说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懂得列宁喜欢灰雀,热爱自然的情感,初步感受列宁对儿童的爱护。

这一课时学习目标中存在3个问题:目标1行为主体错了,是教师而不是学生,目标1、2行为条件不明确,“理解生词”与“说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没有行为条件的支撑,不能体现学习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就容易落空。目标3在情感目标中使用“懂得”是不确切的。

2、年段目标不明确

如我校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

课例二:《跨越百年的美丽》(六年级下册)

(1)会写14个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能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的有关词句的意思,初步感知“美丽”的内涵。

(3)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该目标清楚、简单,但也因课程目标的影响致使目标不清。目标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目标的,是任何年级都要做的事情,不是六年级所特有的。至于目标3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放到任何一个年级任何一篇课文都可以,只是课程目标。没有切合的年段、年级目标,那么学生就得不到真正的提升,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3、学习目标无核心

课例四:《晏子使楚》(五年级下册)

(1)会认8个汉字,美观书写由11个左右结构的生字构成的“盘点词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积累“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拓展成语。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明晰课文是由开头、中间、结尾这三个部分组成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人物对话中间句的不同语气。

(3)从故事二中感受晏子语言委婉含蓄的表达特色,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根据提供的情境,尝试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化解矛盾或摆脱困境。

从本课的学习目标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教师预设的核心目标应该是“感悟并运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第一个目标中实际上包含8个汉字,美观地写11个左右结构的生字、积累三个拓展成语三个小目标。第二个目标中,包含着“了解文章表达顺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两个小目标。第三个大目标中,包含“感受语言特点”和“体会晏子精神”两个小目标。只有第四个大目标是唯一的。细细算来,在短短40分钟内。目标如此之多,核心目标就会被湮没于目标之海中了。

4、理解运用无轻重

我校教师日常学习目标的设置:

课例五:《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四年级下册)

(1)理解“障碍物、证明”等词语的意思,学习“揭、碍”两个生字。

(2)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并发明雷达的。在积累中学会运用。

(3)了解课文的写法,尝试运用。

从课例中,虽然在目标第一条、第二条都出现了运用,但深入探究,运用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并不处于主要地位。比如,目标2中运用只是一小部分要求。目标3中,只是笼统提一下。这样无法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引导与实践,很难达成指向语用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学习目标设置的应对策略

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航标灯,教,围绕学习目标而教;学,紧扣学习目标而学;练习与测评,也应该与学习目标相一致。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堂学习目标的设置,积极探讨学习目标设置的有关策略,改进目标设置的不良状况,增强设计的实效性。

1、聚焦“四个要素”,把准目标规范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一书认为,有效的学习目标必须具有“四个要素,这是把握学习目标规范的基本准则。

(1)学习目标设置上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切忌使用“引导、培养、组织、教会”之类描述教师行为的语词,而是应用“认读、背诵、解释”,“写出”,“仿照……对……一段话”,“对……做出评价”等来描述。

(2)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中应尽量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评价的用词,以增强设置学习目标的实效性。尽量少用或不用“熟悉”“揣摩”“体会”等笼统、含糊、难以观察、仅表示内部心理活动的动词,这难以检测。而要采用“说出”“描述”“说明”“分析”“讨论”“交流”等直接反映学生活动的行为动词,则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测。

(3)学习目标中的行为条件设置应该跟行为动词架构成条件语句,指向目标落实的具体途径。有位教师这样表述学习目标:①关注文中三处描写爱因斯坦“表现特别”的语句,领会言下之意;②围绕爱因斯坦“伟大不伟大”展开讨论,学会有理有据的评说;③体会“一边……一边”这个句式所表达的含义,尝试运用。其中“关注、讨论、体会、运用”则指向了落实目标的具体方法与途径。

(4)学习目标的表现程度设置还应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要做到具体明确。

课例七:《编写童话故事》(三年级上册习作七)的学习目标:

①选择一两个动物作为童话中的主人公,说出自己对动物的真情实感。

②根据小动物的外貌和行为特点,选用恰当词语描写动物的神态和动作、对话等行为。

③大胆想象动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的故事,想象故事的情节变化,编写童话故事。

④能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其中各个目标的表现程度“说出自己对动物的真情实感”、“描写动物的神态和动作、对话等行为”“编写童话故事”“修改自己的习作”就是清晰可测可评的,呈递进式。

2、聚焦目标系统,把准联系衔接

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学习目标应有课程意识,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学习目标既不能越位,也不能不到位。要聚焦明确目标系统,弄清之间的联系。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的“阅读理解”的相关学习目标系统。

(1)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在阅读方面总目标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2)学段目标

这一组课文的属第三学段,学段的阅读教学重点目标有:“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巩固第二学段语文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目标基础上,提出“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要求”。此外,还要求学会阅读诗歌以及叙事性,说明性的文章。

(3)本册目标

六年级上册阅读教学重点是: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方法,读课文是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

3、聚焦编者意图,把准核心目标

(1)聚焦组元目标

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的重点目标应当是: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珍贵,体会语句间表达的快乐和眷恋等感情;领悟文章围绕童年生活中代表性组织材料,寄情于物等精彩语段;深切感受自己正经历的童年生活,学习运用课文中领悟的方法、积累的句段,真实表达自己的童年生活及感受。

了解本组的教学重点后,笔者发现编者的意图是让每一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承载组元重点,这样既落实了组元目标,又量体裁衣,从不同的侧重点设计了每一堂课的核心阅读学习目标。把握每篇课文的核心阅读目标,课时核心目标的设置就会迎刃而解。

(2)聚焦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也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其中显示的信息不是文本的重点,就是难点,也是核心目标的提炼点,就不能作为课后练习随便处理。如《桥》的课后习题2是: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从这里就可以得到启发: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说出这些问题,就要读书理解,体会感情,了解写法。这个问题也是调动三维目标整合与实施的枢纽,因此,这堂课的核心学习目标就是:能认真读书并小组讨论,说说课文里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4、聚焦语用特点,把准运用目标

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在于它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根本宗旨。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课文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上,对每一篇课文进行深入的文本解读,把语用的特点一一罗列出来,同时结合学生与年段特点,精准把握语用目标。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新型玻璃》(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次制定的学习目标涉及字词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思维和写话,考虑到了大致的训练方向,几乎是当前比较普遍的模式。以“语用”为镜子,我们可以看到“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并非语文学习的的语用目标,我们学习的特点不是它的特点和作用,而是“用简练的语言说明五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另外,“尝试将自己想发明的一种玻璃写出来”,这样也不够确切,它仅仅罗列了结果,却缺失具体的指导的行为条件。

经过试教后,果然发现了问题,学生对五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表述很不够好,尤其是“变色玻璃”和“吸热玻璃”更甚。“写一种玻璃”更是脱离了课文的范畴,很少能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经过讨论,教师结合年段学科语用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将此学习目标作了调整。

此学习目标在语用技能上有了扎实的突破。学生对五种玻璃的特点与作用不是停留在“了解”的层面,而是落实到“用简短概括的语言进行梳理”,尤其是将重点落实到了“变色玻璃”与“吸热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两个难点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对“写一种玻璃”做出了更为细致的定位,“用文中所出现的说明方法,用第一人称的”等都是可测的目标,也符合年级与学生的特点。只有在清晰的语用目标引领下,教学才能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使语言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总而言之,设置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不容忽视,不容随意,要直面症结,寻求对策,让有效的学习目标助力我们的教学。一句话,赢在“目标”,就能赢在“课堂”。

[参考文献]

[1]江洪春.赢在终点[J].小学语文教学,2014,(6):10-12

[2]张承明.再论“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J].小学语文教学,2014,(2):4-6

[3]付欣.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整组备课[J].小学语文,2012,(1-2):84-86

[4]应建君.从第九届阅读大赛课例看教学目标的设置[J].小学语文教学,2013,(7):41-42

[5]沈玉芬.不教之教:语文教学的入化之境[J].小学语文教师,2017,(6):4-8

[6]向爱平朱爱红.让“目标”成为课堂的航标灯[J].语文教学通讯,2012,(1):17-19

[7]徐洁.把课堂还给学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