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大小三阳患者中血清5′-核苷酸酶检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乙肝大小三阳患者中血清5′-核苷酸酶检测分析

普永冰张莉矣晓丽

普永冰张莉矣晓丽(玉溪市中医院云南玉溪6531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101-02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大、小三阳患者中血清5′-核苷酸酶酶活性(5′-NT)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确定乙肝大、小三阳模式,并进行血清5′-NT(5′-核苷酸酶)酶活性(酶活性在AU2700生化分析仪检测)检测分析。结果大三阳模式中136例有81例5′-NT酶活性↑,阳性率为59.6%;小三阳模式中159例,5′-NT酶活性↑62例,阳性率为39.0%。结论5′-核苷酸酶在乙型肝炎大、小三阳患者中可作为有价值的诊断指标之一。

【关键词】乙型肝炎大三阳小三阳5′-核苷酸酶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传染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而我国又是高发地区,据文献报道:2008年4月最新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1]。HBV血清学检测及HBV-DNA检测是临床分析或判断乙肝患者病程中传染性强弱和疗效观察的重要依据之一。HBeAg和HBV-DNA是目前公认的判断乙型肝炎病毒体内复制的重要指标。

5′-NT是一种特殊的磷酸水解酶,其分布十分广泛,肝、胆、肠、胰、心、脑、肺、肾等脏器和组织的细胞膜上均有分布,它能特异性地水解5′-核苷酸的连于戊糖的5′磷酸,生成核苷和无机磷酸,而血清中的5′-NT主要来源于肝胆系统,因此它对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本文探讨乙型肝炎大、小三阳患者中血清5′-NT的酶活性变化情况,分析血清5′-NT酶活性与乙型肝炎大、小三阳的相关性。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的体检人员及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1.1.1健康对照组为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健康人群体检中随机抽取100例,男44例,女56例,平均年龄38岁,最小21岁,最大70岁,既往无肝胆疾病等。

1.1.2实验组295例其中男性152例,女性143例,平均年龄37岁,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75岁。经临床体检、B超、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并按照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确诊,排除甲、丙、丁、戊等型病毒性肝炎及胆管、胆囊疾病、胆石症、肝硬化、肝癌、肝纤维化及合并感染等。

1.2标本采集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标本4ml,置于血清分离胶管(非可替)中,颠倒混匀3-5次,3000r/min,分离血清,4h内完成乙肝两对半和5′—NT活性测定。标本要求无溶血、脂血。

1.3试剂与仪器

1.3.1试剂乙肝标志物检查的试剂盒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5′-NT试剂由中美合资苏州艾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2仪器洗板机BIO-TEKELX50全自动洗板机,酶标仪是BIO-TEKELX800全自动酶标仪。生化分析仪AU2700。

1.4方法与参考区间

1.4.1乙肝两对半:酶联免疫吸附法。正常的结果:五项指标全阴或仅抗HBs阳性。

1.4.25′-NT速率法,正常参考区间:2-12U/L。

1.5统计学分析SPSS。

2结果

将295例大、小三阳模式患者中大三阳136例,小三阳159例,进行5′-NT酶活性检测。在136例大三阳模式中〔HBsAg(+)、HBeAg(+)、HBcAb(+)〕5′-NT酶活性为14.7±8.1U/L,有81例5′-NT酶活性↑,阳性率为59.6%;在159例小三阳模式中〔HBsAg(+)、HBeAb(+)、HBcAb(+)〕5′-NT酶活性为12.5±5.8U/L,其中5′-NT酶活性↑62例,阳性率为39.0%。健康对照组:100例5′-NT酶活性为5.6±2.1U/L。三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

3讨论

3.1HBV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全球愈约17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每年有五千万例HBV新感染者,一百万例死亡[2]。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自然史中,HBeAg和HBV复制呈正相关[3]。大三阳模式136例有81例5′-NT酶活性↑,阳性率为59.6%;小三阳模式159例,5′-NT酶活性↑62例,阳性率为39.0%。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也说明“大三阳”具有较高的病毒复制水平和很强的传染性。小三阳组中,说明抗HBe的存在并不表示患者体内没有病毒复制,其仍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复制能力,与文献报道相吻合[4]。因此HBV血清标志物检测与HBV-DNA检测相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诊断率,有利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判断药物疗效,为患者提供一个早发现、早治疗、动态观察病情的一个指标。

3.25′-NT不仅具有水解酶的活性,而且具有重要的非水解酶活性,如在细胞生长发育、运动、纤维蛋白合成、神经传递、提高表皮式内皮屏障功能及淋巴细胞的黏附、再循环、免疫应答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作用。5′-NT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细胞膜上,在肝上主要分布在于胆小管和窦状隙内,当肝细胞受损或肝内外梗阻时,才释放入血液中,故血清中5′-NT的水平变化较少受到肝外其它疾病的影响。并且释放的5′-NT只有经胆汁酸的去垢处理才能入血,也就是说只有肝胆系统的组织细胞释放的5′-NT才能入血,故血清5′-NT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及重要性。当HBV病毒在肝脏大量复制,造成肝细胞及组织损伤,5′-NT释放增高。血清5′-NT能较特异敏感的反映肝脏的损害[5],虽然5′-NT活性轻度增高,但是也说明乙型肝炎患者中HBV病毒存在,对肝脏上酶活性的影响。

3.35′-NT的阳性率大三阳的模式比小三阳高,说明5′-NT酶活性测定在乙型肝炎大、小三阳患者中是有诊断价值的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公布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EBloL].2008-4-2.

[2]张卓然.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03.

[3]柴红燕,刘芳,叶光明,等.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荧光定量检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2,6(2):38-45.

[4]崔鲂,胥飚,陈宏础.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前S抗原与病毒载量的关系及意义[J].江西医学检验,2004,22(6):498-500.

[5]罗通行,李萍,高宏秀,等.血清5′-NT及相关生化指标在肝炎诊断中的应用.华西医学,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