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电教媒体激发剪纸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1

巧用电教媒体激发剪纸兴趣

王丽萍

〔摘要〕民间剪纸作为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美术式样,千百年来一直结合中国各地的民俗和民众的愿望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最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品种之一。湘版美术教材中,每册都有关于剪纸的内容,剪雪花、剪小动物、剪各式各样的窗花作品等。可见剪纸在小学美术课中的地位之重。教师应重视民间剪纸的教学方法,通过借助电教媒体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介绍民间剪纸的概念、范围及基本特征,使学生喜爱剪纸,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爱国热情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剪纸美术课堂电教媒体兴趣

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精华之一,蕴藏着我国劳动人民深厚的乡情美意,积淀了数千年的华夏文化于其中。如今的小学美术教材,几乎每一册都涉及到剪纸,不论是剪一个简单的小鱼,还是一个自由式的窗花,再到剪花样,剪人物,或用各种剪纸和绘画拼图等,都有剪纸内容的涉猎。可见“剪纸”在小学美术课中的地位之重。如何让学生主动“爱”上这项古老又传统的美术形式?在不断的教学实践摸索中,我认为剪纸兴趣的激发与保持,电教媒体的作用“功不可抹”。

1在欣赏中激趣

在剪纸教学中,欣赏教学几乎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导入时的欣赏能一下子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新授时的欣赏能启发学生琢磨和思考;作业时的欣赏能扩展创作的思路;课后的拓展欣赏更能激发学生学好剪纸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欣赏教学前,根据具体的欣赏目标,选择收集好素材,处理好欣赏的内容,诱导学生主动去“领悟”。例如:我在教《对称剪纸》时,根据二年级学生学情,在课堂导入部分,我把网上收集到的民间剪纸大师们的作品制作成ppt展示给学生欣赏,抓住学生的目光引起学生的好奇;在新授时,预设技法中可能出错的地方,事先录制下来,剪接成视频动画重复展示,直观地有目地性的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弥补教师课堂示范中的不足;学生作业时适时地让学生欣赏实物投影抓拍到的同班同学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信心;拓展环节的欣赏,运用幻灯片循环播放功能,增强学生学习记忆。

2在环境中激趣

在剪纸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充满艺术气息的物质环境,是必须的。难的是精神环境的营造。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自由,且利于交流的氛围是萌发学生创新精神的特别需求,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给学生创设能充分自主探索与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要多鼓励学生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学生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及时给予表扬。例如:我在教学《剪纸——窗花》时,特意在教室窗户上贴满窗花,并播放“新年好”的音乐,创设出过年的气氛。教室里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学生开始剪纸时,我用相机把他们的创作过程记录下来,再利用白板视频把学生自己的剪纸过程回放给他们看,让他们相互交流,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巩固了技法又让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在进行作品展示时,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作品去装饰教室,肯定他们的作品价值,这种被认可的愉悦感,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使他们因此更加喜欢剪纸活动,更富有创造的勇气。

3在创作中激趣

在剪纸教学中,技能的掌握是学生从事剪纸创作的基础,是培养剪纸造型能力的重要保障。学生常通过临摹作品、勤加练习掌握这些知识技能,但只有经过独立创造才能强化与巩固。在创作过程中,教师们常常会要求学生画得“跟老师的不一样”,“跟别的同学不一样”。而这种要求常常使孩子束手无策,无从下手。那么在剪纸教学活动中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求新求变的创作思路呢?我认为这个时候电子媒体的优势可得以发挥。例如在教学《剪纸故事》一课时,因为人物形象特征的体现既有“同”又有“异”相对复杂,这就需要学生在创作之前要对人体比例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创作出不一样的作品,我事先设计好多张形态各异的人物剪纸图片,运用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一步一步进行展开,让学生逐步明白不仅可以剪站立的人还有奔跑的人,不仅可以剪正面的人还可以剪侧面的,甚至可以用夸张的手法剪出想象中的人物动态,再添加上多种不同的内部纹样……这样老师要求的“不一样”就变得具体化,明确化,可胖变瘦,可动可静,可夸张可变形等等技法,灵活运用。让学生思路豁然开朗,创作也就成了一件美好的事情了。

“剪纸”这项朴素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因为有了电教媒体适时、适当、适度地介入,充分调动和维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更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将剪纸课堂带入了一个全新境界。

作者单位:湖北省当阳市东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