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2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袁丽丽

袁丽丽(洛阳东方二小河南洛阳471003)

【摘要】1.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理念。2.综合实践活动的多元化评价。3.构建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

Comprehensivepracticeanactivityevaluationsystemofconstructionorpurchaseandpractice

YuanLi-li

【Abstract】1.Comprehensivepracticeanactivityofevaluationprinciple。2.Comprehensivepracticeactivityofpersificationevaluation。3.Setupnewofcomprehensivepracticeactivityevaluationsystem

【Keywords】Comprehensivepracticeanactivity;Evaluationsystem;persificationevaluation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有其特有的活动方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课程”,也不是根据预定的目标设计的课程。而是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展开,师生在其活动展开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新的课程。基于课程的性质,活动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都有新的要求,我们不能再用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评价,而是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彼此的个性化表现进行评价、进行鉴定。

1.综合实践活动倡导的评价理念

1.1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求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我们在实际评价中重过程并非不要结果,而是在重结果的情况下更注重对过程的评价。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过程与结果的连带关系就决定了好的过程就有好的结果。对学生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是对学生研究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进行评价。对学生研究结果、作品进行评价,应从学生研究问题的答案中寻找学生活动的过程,结合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而不能只针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学生的研究结果可能是已有的成果,甚至他们的研究结果是错误的,如果学生们认识到了自己研究结果的错误,那么他们的研究过程就是一个证明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对学生这一过程的肯定比起对好的结果的评价更有意义。

1.2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的价值取向要多元化。由于每个同学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就千差万别,那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用不同的、相应的评价方式。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位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研究的出发点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研究结果。即使同学们的研究结果相同,由于他们的表现、表达方式不同,那么对结果的呈现方式也不尽相同,可以用作品的形式、论文的形式、汇报展的形式等等来表现。所以活动的评价方式也要多元化。

1.3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有整体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也是活动本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活动的评价时,就要把活动的过程、活动的结果、活动的评价等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多角度、整体上评价每个学生的活动,来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

2.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理念上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2.1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还可以是一群教师组成的小组;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活动相关的有关的企业、社区和部门等。

2.2评价内容多元化。包括对小学生态度、能力、方法的评价,以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合作精神、人格发展等方面的评价,还可以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成果的科学性、完整性和新颖性。

2.3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活动过程进行跟踪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小学生活动成果、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可能是一篇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本探究笔记、一次口头汇报、一块展板、一次辩论会、一张网页制作等,因此,结果的评价形式也应该是多样的,可以是情景评价、态度评价、档案评价、作业评价、论文答辩评价等多种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形式。

3.构建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

在具体的活动中,在实践的探索中,有很多教师都在评价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我们在实践中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过程评价、结果评价、质性评价、量性评价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构建起这一新的评价体系?

我们看综合实践活动,它是一个个建构的活动,没有预见性,同时它又是在不断进行着的,又具有运动性。我们也不可能,也不可以用一张试卷,一个活动来评价一个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实验中采用“学分制”来构建这一新的评价体系。让评价融合到活动之中,成为活动的一部分,随着活动的进行评价体系跟着运动、构建。

3.1活动过程的质性评价。由于活动的过程性质的限制,我们不能在过程中有过多的质性评价,因此说活动中的质性评价可以是教师的口头评价,如:你的观点很独到等。可以是肢体语言评价,如:抚摩孩子的头加以鼓励等。也可以是一个表情语言,如:冲孩子的正面微笑表示赞许等。

3.2活动过程的量性评价。活动过程可能是学生的个人活动,也可能是小组互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实行的“学分制”评价,就是在活动中以盖“小红花”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活动情况,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量性地记录了学生的活动过程。比如:教师学生交流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和同学们对他的观点的赞成情况进行评价,把结果量化为分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学分,用红花的方式记录在活动档案袋上。小组活动我们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如一个活动成果发布会(课例简:小组汇报,其他小组举手示意打分,将学分记录在小组活动评价表上)

3.3活动结果的质性、量性评。活动结果的评价采用评价表、档案袋的形式进行,每一次活动都要求学生设计个人、小组活动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和其他评价,评价表中有质性评语,也有量性的学分,最后在活动结束、学期末进行总体评价。

【文章编号】1236-3619(2010)06-1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