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名著阅读指导探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25
/ 2

农村中学生名著阅读指导探微

廖国养

广西贺州市贺街镇双莲中学廖国养54280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才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读书,当然要首选经典,首选名著。然而,由于种种主观、客观原因,能主动去读名著的中学生很少,很多人干脆就选择了不读。又特别是农村的中学生,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调查表明,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单凭自己的兴趣和阅读水平造成的;二是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由此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不但喜欢看书,还要利用恰当的时间带着一定的目标去看书,我们语文教师的担子是不轻的。因此,我提出几点看法。

一、选择、推荐合适的名著

学生的阅读有其年龄的特点,他们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高,对作品的选择、阅读自然存在种种不足。因此教师就要结合教学大纲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目。

初一学生阅读情趣还未脱离孩子的童真和稚趣,可以选择一些童话类的书本,也可以选择语言相对比较活泼的著作。如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还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这些这个年龄学生感兴趣的著作。另外还有新课标七年级上、下册所推荐的6部作品,以及与课文相关的一些著作。

到了初二初三,学生的思想和阅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就可以推荐更多的书目了,让他们涉猎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各个领域。

二、培养阅读兴趣,并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阅读名著兴趣的办法:

1、开展读书会。

一般每个月一次,教师事先制定好计划,确定时间和内容。计划表在学期初交给全体学生,目的是让学生提早借阅书本,以便交流时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每一小组由两个负责人组织读书会,会后每个学生写一些读书感想或读书会散记,然后小组负责人把学生的言语摘录下来编辑成读书小报,并对每一期的读书会打分。

2、开展朗诵赛。

有的书不仅要讲,而且还有朗诵,比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部作品是诗,是画,是歌,扣人心弦,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首篇《冬阳童年骆驼队》和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朗读起来最感人。作者用清新活泼的笔调,饱满的热情,把充满童稚的英子刻画得活灵活现,文字活泼轻快,琅琅上口,朗读更能体味文字的风格韵律。在比赛时让学生们制作好幻灯片,配上音乐,把内容显示到屏幕上,让听众也能更好地享受文字带来的美感。

3、课堂拓展,课外延伸。

这是采用比较多的一种形式,上课时,教师要有意识进行拓展,要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利用它们吊起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同时还要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从交流的需要出发,学生从名著中就能读出乐趣,读出成就感。比如上《背影》时,里面的人物描写非常细致,于是教师就可告知学生,《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也是个个性情不同,人人描写传神。学生自然就会在课外找书看。

三、为学生指明阅读方法,并以写促读

第一,要教会学生静下心来,深入到作品的内部,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我们要求学生阅读时心态要平和。精力集中,就像听柔美悠扬的古典音乐一样,让自己的心灵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之中,去联想,去想像,去感受,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穷通作品的内涵,才能陶冶精神,增进智慧,提高语言感受能力,达到阅读作品的真正目的。

第二,教会学生不求甚解。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提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意即不必拘泥于咬文嚼字而重在领会要旨,求其真谛。名著很多,光初中教学大纲要求的就有十几部,书海茫茫,自然无法处处求甚解,同时,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名著中某些内容,学生也无法做到求甚解。因此,读任何一部作品,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哪些内容浏览,哪些内容精读。在特定的情况下,"走马观花"也是一种聪明的做法。既照顾到阅读的实情,又为今后理解作品打下了基础。

第三,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默读、朗读、浏览、赏析、圈点、摘录、批注、比较等。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法,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当学生习惯用某种正确的方法解读文本时,学生就拥有一把打开名著大门的钥匙,能够自由地进进出出,将里面的风景看个究竟。

第四,在阅读实践中我们也常常看到有的学生为显示自己的阅读能力,装模作样,看书的速度很快,结果连文章的大概内容都不知道。这样的读书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一定要带着一定的目的去读书,要学生做到从读书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让学生理解读书是方式、途径,悟情、悟理才是目的。同时,要使读书落到实处,还必须让学生多写多练。

在开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精心准备、有目的的一系列作文题:如①我最喜欢×××(×××必须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1000字左右);②雨果提出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困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这其实也是解读其《悲惨世界》的钥匙,请举出书中有关情节,谈谈你对此的看法等。面对这些题目,学生不读书就无法写,不深入读书就无法写好。这样,就把学生“逼上梁山”,使之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为写而读,读写互动,既满足了学生喜欢读书的愿望,又保证了他们能够读好书,不盲目无序地乱读。

总而言之,文无定法,读书也无定法,思想投入了,只要方法得当,并持之以恒,名著阅读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