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教会对城市信教妇女亲近社交的影响李薇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基督教教会对城市信教妇女亲近社交的影响李薇薇

李薇薇郑雅丽张润润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300

摘要:各种宗教都通过对世俗价值的贬抑和对神圣价值的推崇,来达到缓解和摆脱人们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执著与追求,进而起到心理调节作用,基督教也不例外。教会作为一个团体,在基督徒妇女的日常社交中,起到相当大的支持作用,包括社会支持与归属感的增加、教育娱乐功能与团体治疗的效果。但过分的热衷于传教活动和信徒圈的排他性也会带来消极影响。

关键词:基督教教会;妇女;亲近社交;影响

本文系:山东师范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10445002】

前言:

截止2014年,我国基督教信徒人数在2300万至4000万之间,妇女人数约占三分之二,而且每年人数都在快速增长。由此可见,基督教信仰已经成为当代妇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研究基督教会对城市妇女亲近社交的影响,调查团队对济南市经四路教堂,洪家楼教堂、合肥市双七教堂、巢湖市巢城教堂、莆田市梅峰教堂进行实地调查,同时通过对文献和调查数据的分析,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发现。

一、城市妇女信仰基督教的状况

基督教教会丰富多样的宣传方式吸引着信仰者,她们积极参加祷告、读经和唱圣诗等教会活动,坚持每周做礼拜,对信教的热衷程度很高。信徒在教会中与邻里、亲属或朋友进行交心、攀谈,谈论自己对一些教义的看法以及这些教义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内心得到安定与快乐。

二、基督教教会对妇女亲近社交的积极影响

(一)提供社交场所,给予教徒社会支持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其中,爱与归属的需要对于女性尤为重要,教会的归属感主要体现在给予妇女情感和经济上的支持。

刘女士在生活中一直觉得很孤独,没有很好的朋友,日常活动非常单一,也很少与人交流,就算是和亲近一点的朋友、亲戚在一起,也会觉得无话可说。一直到参加了教会的“小组”,她觉得找到了一个“家”,特别有归属感。教会兄弟姐妹热情的笑容,使她开始敢于把自己的个人或家庭问题提出来求助,也感觉得到了帮助,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黯淡无光和无趣。

陈女士在教会中得到了经济支持。和善的兄弟姐妹,即使彼此素昧平生,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总会伸出双手帮忙。教会在许多节假日的时候还会给各弟兄姐妹分发礼物,对于经济实在紧张的,会无条件帮助。说到最后她还举了个教会的一个老姐姐的例子,没有亲人每天守在身边照顾,教会的人就去帮忙做饭、洗衣,临终前的生活由教会信徒轮流打理,去世后的葬礼也由教会操办。

通过教会团体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基督徒妇女在社会上找到了一个“第二家庭”,这个家庭是一个理想的家庭,有一位全能的上帝做父亲,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应该互相帮助。调查显示,信教之后66%的信仰者更乐于参加社交活动,这与基督教的固定活动有关,教堂也成为人们的社交场所,在教堂中人们更乐于互相倾诉,使得压抑的身心得以释放。可见教会的支持对妇女的亲近社交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二)开展多样的娱乐教育活动,丰富人际交往方式

宗教活动过去30年在城市发挥了娱乐和教育功能,丰富了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本文以莆田市梅峰教堂的一次聚会活动为例,探讨固定的聚会程序,对受访妇女的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

这是梅峰教堂某次聚会活动的一个具体时间表:9::00--9:30,慢唱《神啊,我的心如鹿切慕》后祷告;9::30--10:30,敬拜;10:40--11:30,一人先读圣经,另一人听,然后两人默想,写下感受;11:30--12:30,共同分享;12:30--1:30,午休;1:30--2:30,属灵漫步:单独自由默想;2:30--3:00,反思经历,与上帝对话,体会美妙;3:00--4:00,彼此交流;4:00--5:00,唱诗、敬拜共祷。

从时间表的内容可以得出教会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到教会来,不乏一些想打发时间,拓宽朋友圈、宣泄情感的。

张女士谈到她参加聚会活动的心境变化:“每次唱教歌都像是一种宣泄的方式,参加完聚会活动后就觉得心胸开阔,会觉得很开心很舒服。”另外她还着重讲到:“教会在许多节假日的时候还会给各弟兄姐妹分发礼物。”可以说教会不仅给信徒带来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能在一些特殊时间带来意外收获,加深了信徒对教会的依赖度。

教会也在这些活动中给信徒产生了教育作用。在小组中他们通过互动相互交流感受,相互祷告,相互感动,彼此扶持,并有讨论和回应,加深对主祷文等理解,同时共诵经文及主祷文,在灵悦和光照中共同长进。

如阅读《圣伊纳爵神操》等灵修著作完成作业,共同分享,特别是通过默观祷告中的一个步骤:出声回应经文对人的影响和帮助,读经后分享见证、感受最触动自己的内容,使人最扎心、最动情,此时成为最感人、最难忘的时刻。在这个气氛和谐共融的共同体中相互激励、劝慰和回应,触及他们心灵深处,使他们得到共鸣和共振,促进信心和人格的成长,从而使基督徒妇女获得了教育。

(三)开设团体课程,培养乐观人生

基督徒妇女生活的常态就是参加各种小组聚会。信教妇女在小组中一起学习,彼此代祷,成为最好的支持团体。合肥双七教堂一个基督徒小组讨论了“饶恕”这一主题。整个课程的步骤分为:感受痛苦、面对仇恨、饶恕伤害自己的人、自愿符合四个部分。张女士分享了在经历被遗弃和家暴后饶恕家人的经历,是教会和各种活动使她解开心结、饶恕家人。祷告之后,她整个人都乐观了,对未来充满信心。整个课程中,教牧人员用虔诚的心,在圣灵的引导下,用基督的爱,促进其团体治疗功能:建立信心,坚定和深化信仰,面对和处理矛盾问题,在祷告灵性修炼中经历神,与神契合,体验爱,从中觉察和修复,增强灵性,圣化和改变,使人成长,从而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由此可见,基督教会通过娱乐教育活动和团体课程对个体的行为以及生活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基督徒妇女表现出仁爱、宽容、平和的心态来处人做事,遵循劳动致富光荣,任劳任怨,不赌博、不偷盗、不说谎话、不酗酒,也很少与家人和邻里争吵,信仰者内心与行为都符合信教团体正当的秩序与规范,从而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帮助。

三、基督教教会对妇女亲近社交的消极影响

(一)家庭生活与信教冲突的选择

1.信教的热衷程度会引发家庭矛盾。

调查显示,如果家人不支持信教有半数以上的信仰者决定放弃信教,可见信教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认为家人才是永远的。有41%的调查者在家庭反对之后仍坚持信教,认为主是生活的唯一,可以看出对于信教的热衷度对家庭和谐还是有一定负面影响。

2.频繁的传教活动缩短了与家人的沟通时间。

调查显示,由于基督教的内在驱动力,有少部分基督教徒把传福音当成他们最主要的活动,缩短了和家人交流沟通的时间,导致了一系列家庭问题的滋生,这说明基督教活动确实有一定的弊端。

(二)信教圈强烈排他性导致的朋友圈缩小

信徒圈内生活鲜明,对不接受福音者排斥,特别是其他宗教的信仰者,有些基督徒甚至认为“这些人不得救”,是恶人。尽管这样的人占少数,但是不同信仰者、不信教者与基督徒同在一个生活圈,难免产生摩擦或误会,增加彼此之间的对立因素。

(三)基督教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基督教对于传统文化的祖先崇拜冲击显著。基督徒不能崇拜祖先,因此在清明节不烧纸钱、不能祭拜祖先,对于基督徒“不认祖宗”的事情可能引发家庭矛盾。

总而言之,在较规范化和带有教育娱乐功能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仁慈的圣像、优美的赞美诗、和善的慕道人员、可亲的兄弟姊妹、讲道的教诲、穆静的祈祷等等,把人们的身心沉浸在神圣超然的情操美与心灵美之中。这种带有抚平心理缺口作用的教堂环境,对于一个长期处于生活和事业紧张奔波中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心旷神怡的安抚所,提高了教徒的道德情操,增加了教徒的团体归属感。但是,频繁的传教活动和信徒圈的排他性会破坏和谐的社交关系。所以,基督徒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非基督徒也不要带有歧视,宗教只是他们的一种精神生活,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生活。这样才有利于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互相建立信任,建构一个对话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约翰?里奇斯.圣经纵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2](英)斯蒂芬?亨特.宗教与日常生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3]范正义.众神喧哗中的十字架:基督教与福建民间信仰共处关系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4]唐晓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及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

[5]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范正义.当前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共处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闽南H县J镇为例[J].世界宗教文化,2011,(1).

[7]周小花、李文钮.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婚姻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赣州市为例[J].理论观察,2008,(5).

作者简介:

1.李薇薇:女,(1994年-),汉族,安徽省合肥市,本科,山东师范大学,个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2.郑雅丽:女,(1995年-),汉族,福建省莆田市,本科,山东师范大学,个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3.张润润:女,(1994年-),汉族,山东省淄博市,本科,山东师范大学,个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