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节能技术在建筑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2

生态节能技术在建筑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黄珂,高大山,高明,梁茵

黄珂,高大山,高明,梁茵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摘要:建筑设计教学中不仅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融入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传统的类型建筑设计教学中需要相关课程教师介入到建筑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文章结合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对生态节能技术在建筑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技术;节能;建筑教学

Ecologicalenergy-savingtechnologyintheconstructionoftheteachingpractice

(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instituteofcivilengineeringandarchitecture,sichuanmianyang621010)

Pickto:architecturaldesignteachingneedsnotonlythetraditionalteachingmode,alsoneedtoconstantlyintothenewtheoryandtechnicalachievementstostrengthenthestudenttotherelevantknowledgeofthemaster.Thetypeoftraditionalarchitecturaldesignteachingneedrelatedcoursesteachersinterventiontoarchitecturaldesignintheprocessofteaching.Combiningwiththepracticalexperienceofteachingwork,ontheecologicalenergy-savingtechnologyinbuildingisappliedtotheteachingmethodisputforwardandthesuggestion.

Keywords:ecologicaltechnology;Energysaving;Buildingteaching

前言

所谓生态节能建筑,即用生态学的理论指导的建筑方案设计。生态建筑历经数十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设计思想、原则、方法。如设计中使能源使用集约化,运用建筑热工原理节约能源,利用高技术创造低能耗的环境,结合气候进行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运用新材料、新构造、新的建筑体系,降低建筑的内耗能量,合理利用气候,阳光等自然能源因素。如何将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建筑学的教学实践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1建筑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1.1教学内容

传统的建筑学教育目的是培养“能够熟练完成建筑方案以及施工图设计”的职业建筑师,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管理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工程技术知识;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建筑方案设计,并将其转换为合乎规范的工程图纸,以建筑方案设计技能为核心,培养学生项目策划、开发管理和多专业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建筑学课程体系主要由四大方面构成:(1)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力学、结构、计算机技术、画法几何及外语等课程;(2)专业知识课程: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类型化的建筑设计课程;(3)人文素质与美学修养课程:中外建筑历史、美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外文化比较学、美术等人文学科;(4)专业能力拓展课程:房地产开发、建筑环境行为学、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设备等课程。

反思现有的建筑教育,在课程教学中也并非没有生态意识和技术的教育,在一些相关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中,教师会或多或少地介绍一些生态意识和技术方面的知识。但这种没有形成体系的,没有被优化组织的教学内容,其效果是有限的。在我国许多大学中,相关的一般性的生态教育多数处在选修课的状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行的教学课程体系安排中,许多院校并没有独立的生态建筑课程,向学生系统全面地介绍生态思想及生态建筑的知识,学生们所掌握的生态建筑知识大多来自于各类学术书刊、讲座和课上的片言只语,对生态建筑知识的了解是肤浅和片断的,而对各类生态建筑实践背后指导思想更是知之甚少。

1.2教学模式

建筑设计课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各种复杂的建筑及环境问题的处理能力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筑方案设计能力。长期以来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建筑设计主要方法类似传统技艺的传承方式:传、帮、带,或者像现在流行的设计工作室模式:学生作为学徒跟随着教师在他们的教室或办公室工作。这是长久以来,建筑学教育模式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建筑教育主导的教学模式其重点在于对不同类型的建筑方案进行设计:为此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例如公厕、住宅、小卖部、幼儿园、图书馆、医院、居住区、高层建筑以及城市设计。实际教学时,常常把建筑设计设定为一个层次循序渐进、难度由浅入深的过程。培养学生在从建筑单体到复杂建筑群体的专业训练过程中的中解决特定设计问题的能力。

但是现在教育评估体系通常关注于教师的教学量或者论文数量,并以此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职称评定,至于教师的授课方法、教学内容等则无从考量。为减轻工作量,教师常常沿用驾轻就熟的教案或者设计任务书,长久都不更新,这对于我们的教育发展相当不利。

1.3生态节能建筑的思想

传统的建筑学更多地着眼于建筑形式、哲学、文化与美学的法则,涉及建筑科学和技术问题并不多。然而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创作绝非孤立存在,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现代科学思维、新材料、新技术在设计中不断融入其中,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关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是整体设计思想,其要点在于全面协调与建筑相关的各种元素,其中既有建筑环境中的各种外部因素:空气、太阳、土壤、雨水、植被等,也包括建筑本身所采用内部空间的维护结构与暖通技术能手段措施。这种生态节能原则为传统的建筑学带来新的思想和方法,也为建筑设计观念的转变提供了契机和动力。近年来,运用生态学原理、生态原则进行设计的绿色建筑理论体系迅速发展并逐步成熟,因此必须将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

2生态节能技术在建筑教学的实践探索

2.1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

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同样地,建筑学学科发展至今,建筑技术创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出现,这使得现有教材和指导书的部分内容与时代要求不符。新的生态节能设计理念如健康原则、环境原则、人文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节约原则一著名的3R原则——Reduce(质与能量的消耗及效率的高低)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循环使用及重复使用)。强调节约能源,如:设计中使能源使用集约化,运用建筑热工原理节约能源,利用高技术创造低能耗的环境,结合气候进行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运用新材料、新构造、新的建筑体系,降低建筑的内耗能量,合理利用气候,阳光等自然能源因素。这些学科内容得不到及时的反映和补充,而这些新的知识和内容正与当代社会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应该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和思想体系,以与本学科特点与学科发展密切相关、带有规律性的基本理论和内容为基础,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2.2调整教学组织,注重技术与建筑方案的结合

生态节能技术在建筑教学中的运用是整体设计方法的要求,也是生态建筑教育的必然。在开放式的生态建筑教育观指导下,必然需要建筑环境控制、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构造等课程教师介入建筑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例如在教学班中配备数名其他学科的辅导老师,或者对某个专题进行集中答疑,学生们的生态建筑设计想法会及时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对于学生设计方案成果的评价,则可以借鉴目前国际上推行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例如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推行的LEED标准,或者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可以从这些认证体系中对方案模型的节能效果进行评价,并与传统建筑的功能与造型结合起来,这对提高和完善我们的生态节能建筑教育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3结语

未来的建筑和城市建设是为我们提供理想的居住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建筑、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等,都离不开建筑学教育。多学科的交叉辅助教学与评价体系在生态建筑教学实践中起着桥梁联系的纽带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调整教学组织,在建筑学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增强他们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珂﹒筑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科教文汇[J]﹒2009.(1):146.

[2]赵祥﹒西南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高等教育研究[J]﹒2006.(1):6.

[3]仲德盭,陈静﹒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学教育思考﹒建筑学报[J]﹒2007(1):1-4.

[4]陈喆,刘刚,张建﹒生态思想与建筑设计教学模式变革﹒建筑学报[J]﹒2007(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