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经特色的PBL改革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基于内经特色的PBL改革尝试

田露王玉兴杨锦惠王洪武

田露王玉兴杨锦惠王洪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300193)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1-0218-01

【摘要】笔者根据《内经选读》课程的学习特点,初步设计出以原文为内容的PBL教案,并投入试运行,结果表明此种教案形式,不违背PBL精神,同时较之通用的“临床情景导向学习”更贴近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要求,兼具知识积累与能力提高两个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PBL内经选读教案类型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一种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动性、开放式、探索式学习模式。其教学理念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笔者在参与PBL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加深理解,认为PBL既然是一种教学理念,就不应该被某一种教学形式或方法所束缚,PBL的学习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适合包括医学在内的各种学科,满足终身教育需求。就中医学类现有课程而言,既适应临床课程,又适应基础类课程;既可在学科整合的课程内进行,又可在某一课程内实施。

改进教案形式

1原文教案提出的背景

在引入PBL之初,主要以模仿为主,将台湾以2-4幕次的临床情景病案为教案母板的模式植入中医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此种形式难以完成中医经典理论学科预设的学习目标。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做到运用经典理论解决临床问题,虽经反复引导,也只是停留在只言片语地穿插引用几句经典熟语层面,甚至还出现生搬硬套、抢来硬拽的情况,事实上没有起到提高研读中医经典的能力的积极作用。

有鉴于此,笔者结合《内经选读》的学科特点,试图对通行的PBL教案模式改造成为以内经原文为模板的教案,尝试在《内经选读》课程内进行PBL教学。

2内经PBL课程的设计

2.1教案准备教案内容选自“病之形能”单元中的《素问•评热病论》、《素问•痿论》以及《灵枢•水胀》篇的部分原文,并设计为独幕形式。鉴于当今许多古典医籍仍以繁体字和无标点形式流传于世,因此我们将入选原文进行繁体字还原和无标点处理,形成教案母板。

2.2实施形式将28名学生随机分为3组,每组人数在9-10人间,每组配备一名小组老师。第一次课(两个学时),由小组老师发放统一教案,学生利用10-15分钟熟悉教案,围绕教案相关内容找出关键词,进而确定共识议题和学习目标,分配议题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小组老师根据教案指导版结合本组讨论的具体情况进行适时而简要的引导。第二次课,小组成员按照共识议题次序,逐一阐述学习途径(资料来源)、学习结果(相关知识)、发表观点(独特见解)。组员对议题发言人所陈述的结论与观点进行提问,或结合自选议题的学习,提供补充、修正及反驳。第三次课,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范围内汇报、PPT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并就全班同学的提问进行答辩。此外,完成学习评价及调查问卷。

2.3评价方案除了对学生进行PBL统一评价之外,又针对《内经选读》课程特点,加设了新的评价项目,如:对文献的挖掘深度和广度;对历代诸家注释的不同意见等。

3改革实施的效果

学生们在《内经选读》PBL讨论中,通过脑力激荡,挖掘出了不少值得探索和疑惑不解的问题。提出的议题颇具价值,确定的学习目标具有建设性。课下,认真准备自己负责或关注的议题,从《评热病论》的学习扩张到《内经》中相关篇章,如《热论》、《水热穴论》、《刺热论》、《热病》等。不仅如此,学生们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多渠道地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参考历代注释,充分领略《内经》的博大精深及其对后世中医学的影响,巩固了专业思想。通过分析整理,撰写发言提纲。在汇报中,学生们积极踊跃,各抒己见,充分表达个人见解,有理有据。汇报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还涉及历代医家的运用、发展学术理论的情况,以及对目前临床的指导意义等。这较先前以临床情景为教案母板直接引入于中医经典课程的效果大为改观。

由于学习气氛的轻松、讨论场面的热烈,学生们自然容易发现各自的优点,当然也更容易暴露不足,这在学生们自我学习评价、学习体会中都得到了印证。

4结论

教学法是根据学科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设定的。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学科课程特点灵活运用。特别是在教案设计上,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本课程特色教案形式和内容。我们在《内经选读》PBL教学中所采取的原文教案形式基本达到了预想的学习效果,供同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