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染病预防控制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浅析传染病预防控制与管理

李松梅

李松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43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32021)

【摘要】传染病威胁人类健康,随人类生活质量提高,对传染病预防控制与管理要求日益提高,国家在公共卫生领域投入较大,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近些年我国的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但仍不断面临新挑战、遇到新问题,传染病预防控制与管理仍任重而道远,本研究通过分析传染病特点从以下方面探讨预防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浅析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R1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8-0299-02

为实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卫生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47项标准。对传染病的预防、诊断、控制与监测分别做出要求,详细规定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各个环节。感染病人为最重要传染源,为控制传染病的传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总结以往工作的不足,为提高传染病预防控制与管理强度提出建议。

1传染病发病特点

传染病一直以来困扰着人们,二战后随科技的迅猛发展,医学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抗生素的诞生为传染病有效控制研究中的里程碑,有效控制传染病死亡率,从50%下降至10%[2]。但传染病预防控制与管理不能掉以轻心,仍面临许多挑战与困难。为有效控制传染疾病,应先了解其特性。传染病传播途径广,传染病的基本特点为以下几种:

1.1病原体??指各种微生物与寄生虫进入体内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有病毒、衣原体、真菌、细菌、支原体等[3]。当大量病原体入侵体内,机体免疫能力不足以抵御时出现相应病症。

1.2?传染性病原体通过宿主排出体外到达新宿主体内。感染性为传染病最主要特点,可通过各种渠道,最常见通过呼吸传染,接触感染,传染强度与数量、免疫状况、毒力等因素相关。

1.3?流行性与季节性传染病流行性指某地区某时间某种传染病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或其他时间段,指短期大量传播的传染病。季节性特点指部分病原体常在特定季节滋生,最易滋生病原体为春季。

2传染病防控措施

2.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人们关于传染病预防控制意识十分重要,普及相关防控知识:不与他人共用私人用品,避免在传染病易发期去人口密集区活动等。若每人都有较强防范意识,传染病将失去蔓延机会,很大程度上减少相关部门工作强度,可将经费用于其他重要项目研究。

2.2医疗系统建立完善的防控机制目前我国贫富分布不均,大部分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仍处于低水平,传染病的防控机制很不完善,政府面临突发病症时,无专项留用经费,缺乏疫情储备药物。疫情发生时迅速,波及范围广,经药物运到时可能延误了治疗时间,对疫情控制很不利。流行性传染病发生期间易在健康人群与感染人群中传播。为有效控制应改善医院环境,提供患者干净、舒适的治疗环境,完善医疗水平,构建合理治疗体系。

2.3完善传染病的防控机制首先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加强对病原体、患者发病、死亡的监测力度;建立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机制,例如公共卫生治疗救助体系、卫生监督体系等[4];加强卫生检查工作:相关部门应履行职责,积极做好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加大对大型活动或人口密集区健康隐患监测。

3?传染病管理措施

3.1?患者管理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在传染病控制过程中,应主要对传染源进行有效管理,未控制好传染源会导致大量人群感染。对传染源的控制应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

报告的原则,有效控制散播渠道。

3.2接触者的管理

接触者指与感染人群接触过有可能感染的人群,依照传染病防治法采取观察与隔离措施,在彻底判断未患的感染病前采取隔离措施留院观察。观察时注意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对接触者进行测量体温、问诊,可进行正常工作与学习。

3.3医院感染管理

由于感染人员全部在医院接受治疗,医院也为传染高危地区,医院感染包括在院治疗的其他患者及医护人员。为降低传染机率,医疗机构需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为医院内住院患者及医师提供基础保证。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应在12h内向当地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因院内感染导致患者死亡;出现5例以上院内感染等。医护人员根据传染病的危险程度做好相应等级的防护措施。

4讨论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致力于传染病防控工作,现传染病已不再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但传染病预防控制与管理工作仍不能掉以轻心,一些受控制的传染病又出现新疫情,新型传染病层出不穷,发病率也居高不下。随着人们滥食野味,食品安全性问题导致的感染病一发不可收拾,因其流行性、反复性、突发性给人们带来不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与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通过自我保护意识可降低自身患传染病可能性,完善国家医疗系统与防控机制,从宏观降低整体感染可能性。规范的医疗机制,为突发性疫情做好药物准备与经费准备,避免申请耽误了治疗时间。同时将受感人群与正常人群隔离,有效阻断了传染源,将接触者留院观察,保证了健康人群被传染的可能性,最大程度降低传染病发病水平。

综上,传染病预防控制与管理工作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防治的过程中要去糙取精,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经验弥补过去的不足。达到新的预防工作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张智,张吉慧,苏孟等.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6):1005-1005.

[2]徐威萍.企业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5):85-86.

[3]王炳胜,邵祥稳,张渊弘等.维和任务区传染病预防[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0):982-984.

[4]段洪斌.第九届亚冬会传染病预防、治疗、监督工作的经验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