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

刘海鹏

枣庄监狱技术服务中心山东枣庄277522

摘要:受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暴雨天气日益频繁。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雨水系统规划设计范围日益加大,已经逐渐超过了原有规划设计方法适用范围,很多城市遇到暴雨就成内涝,居民无法正常出行、工作,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内涝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内涝,首先就要着眼于防洪排涝规划设计,本文从防洪排涝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探讨符合现代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需要的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

关键词:城市规划;防洪;排涝;设计

1.防洪排涝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防洪排涝规划应是城市总体规划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各环节中要贯彻现代治水理念,加强内河整治,建设完整、系统、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水环境体系。确保水系建设规划科学、目标明确、管理到位、建设重点突出。江河、湖泊流经城市往往会存在城市规划与防洪规划矛盾,总体城市规划和防洪规划需体现相应法规要求。在城市建设上与防洪排涝有矛盾的,应以防洪排涝为主,为了不影响城市景观,可划定一定面积的滞洪区,降低洪水位,既解决好防洪排涝问题,又在城市增加湖面、水面,加深人与自然和谐,同时使堤防整治更加活水、清水、亲水,提高城市品位。

2堤防工程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环境保护和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城市堤防位于滨水地带,空气清新、人口密集,城市堤防从单一的水利工程,也融合防洪、交通、休闲、园林景观为一体,有效的提升了城市品位。城市水利规划要将河道规划作为重点,江河两岸的堤防建设要使江河沿岸成为防洪线、交通线、亮丽景观线和繁荣经济线。因此,堤防工程应在不影响防洪安全前提下,合理利用江河两岸滨水地带,结合城市规划旅游、商业、交通、景观等多方面的要求进行建设。给市民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3.堤防工程与水库结合

堤防工程与水库结合是解决城市防洪问题经常采取的措施。堤防是工程较简单的基本防洪措施,对常遇洪水有很好防守作用。但面对超标洪水,则防守困难,日益扩大的城市规模意味着超标洪水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一味加高堤防,不仅经济上不合理,技术上也不科学,同时影响周边环境景观。堤防太高,洪水的渗透比降加大,堤防出现管涌,渗透破坏的几率也增加,一旦失事,造成的损失也将更加惨重。因此在立足加固堤防防洪能力同时,有必要在中上游兴建控制流域性洪水水库,形成堤库结合防洪体系。如某城区据国家防洪标准规定、流域特点、防护对象重要性确定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城市堤防标准可以设置为20-30年一遇,上游规划上某水利枢纽工程,承担提高到50年一遇的防洪任务。

4.防洪堤的堤线和堤型设计

4.1堤防工程设计的测图要求

在堤防设计的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地形图比例尺。选线阶段可用1:10000、l:50000地形图。定线测量需要1:1000―1:10000专用带状地形图,常用1:2000地形图。带状地形图宽度需满足防渗、排渗区、护岸工程、料场区、工场布置区及护堤地范围等的要求。纵断面图要求一个纵断面尽量在一幅图纸上,并满足相关文字注记。横断面图间距除了满足各阶段精度要求外还要有代表性。

4.2堤线布置

堤防的沿程走向和位置即堤线,堤线选择要综合城市规划、地形地质条件、河流和海岸线变迁、洪水和潮流方向、防汛抢险和维护管理要求和现有工程状况等因素考虑。要合理利用岸边地形,以减小工程量、节约投资,可以利用较高岗地、路基以减少堤防工程量,如果是重新规划城市防洪工程,应考虑利用现有堤防。堤基问题是大多数城市堤防工程失事原因所在,因此堤线应尽可能避开软弱地基、强透水地基、深水地带、占河道,选择在地质和土质好、岸滩稳定的滩岸上施工。堤线走向选择与大洪水水流走向平行、蜿蜒曲折河段,沿着曲折河段的边缘,或者进行河道裁弯取直,不宜采用随河槽迂回的堤线。堤线宜顺直,不宜折线或急弯,转折处连接以平缓曲线,海堤、湖堤修建尽量避开暴潮或强风正面袭击。堤防水侧应有足够通道,保证防汛抢险运输车辆汛期通行。

5.自排、抽排规模与滞洪区

有防洪就有排涝问题。城市内河防洪和排涝相互联系,并以排涝为主,因此河道整治要合理确定河宽,使水工建筑物达到不影响景观又不造成内涝的效果。城市排涝分自排和抽排。自排是堤防外江水位位于防洪排涝闸关闸水位以下时,保护区遭遇设计标准下的雨水或洪水能通过防洪排涝闸及时自流排出堤防外。排涝区域内,含有不可被淹的预设范畴,要依循这一范畴及调蓄区现有容积、排涝区现有硬化态势等算出可用自排量。抽排则是在堤防外江涨水,关闭防洪排涝闸后,保护区设计标准下暴雨、洪水能通过排涝泵站及时抽排出堤防外。设计精准抽排标准要考量到排水区支流状态、出水口高程等,还要顾及雨水及洪水同期态势下城区需要的特有排频。自排和抽排排涝流量与排涝区内是否有调蓄区、排涝设计标准有很大关系,排涝设计标准高,排涝区汇流量就大,反之,汇流量就小,二者成正比关系。同一排涝标准设计,若没有滞洪区,排涝区表面硬化程度高,则排涝流量大;反之则排涝流量小。二者也是正比关系。排涝区相关标准的确定、排水管网规划和滞洪区建设极为重要,如果城市排涝工程建设不到位,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内涝就会日益严重。从城市发展考虑,新开发区排涝标准建议设置在10年一遇以上。抽水流量规模大小、河道涝水位高低、滞洪区面积之间动态平衡,建议依照滞洪区面积增减、涝水标高升降合理组合,多方案比较,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6.防洪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防洪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要充分利用滨水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性,滨河护岸应尽可能实现人工环境向自然环境自然过度,体现人文与自然和谐之美;提高滨水区亲水、近水性。景观工程要在重视防洪的前提下把水利工程与景观设计结合,加强景观的亲水性,让河道常水位接近城市活动空间,把景观做到常水位;向生态治河转变,将滨水绿地延伸到河道护坡,与驳岸形成整体,营造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生态环境;协调的环境是滨水防洪堤景观规划设计重点。规划设计要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努力恢复遭破坏的生态要素,恢复、创造城市生态环境;确保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防洪安全原则之内,在常运用情况下遭遇洪水不会漫淹堤坝、沟槽;最后,滨水地区防洪堤、景观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地位,解决水体可达性、可视性、水睦相隔性与生态要素关联性。

结束语:

我国城市防洪排涝问题长期大量存在,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受固有城市布局限制和城市规划领域技术制约,防洪排涝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防洪排涝规划设计从根本上影响城市防洪能力,是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城市洪涝威胁的第一站。因此,必须广泛吸取社会经验,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水平,做好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李致远.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6):131-132.

[2]范锡建.安陆市城市防洪排涝的思考[J].工业B,2015(33):278-279.

[3]周坚毅.可持续条件下的城市水系环境综合改造实践研究[J].低碳世界,2016(6):67-68.

[4]朱钊.国际雨洪管理体系发展研究[J].城乡建设,2015(1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