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患者的表现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锁骨骨折患者的表现及治疗

李成镇

李成镇(黑龙江省医院150036)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200-01

1临床表现

1.1症状

锁骨位置表浅,外伤后局部肿胀、皮下瘀血、伤侧肢体功能受限,肩部下垂,身体向前内倾斜,上臂贴胸不敢活动,并用健手托扶患肘,身体向患侧倾斜,以减轻上肢重量牵拉引起疼痛。

1.2体征

局部肿胀、皮下瘀血、压痛或有畸形,畸形处可触到移位的骨折断端,如骨折移位并有重叠,肩峰与胸骨柄间距离变短。幼儿青枝骨折畸形多不明显,且常不能自诉疼痛部位,只有啼哭表现,但其头多向患侧偏斜、颌部转向健侧,此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有时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可刺破胸膜发生气胸,或损伤锁骨下血管和神经,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

1.3分型

锁骨骨折按部位分为三类。

1.3.1第一类为锁骨中1/3骨折,占锁骨骨折的80%。锁骨在此处由管状变为扁平,且该处骨质相对薄弱,易发生骨折。97%此型骨折中度移位可以保守治疗。3%病人有完全移位和短缩,需手术治疗。

1.3.2第二类为锁骨外1/3骨折,占锁骨骨折12%~2l%。根据骨折和喙锁韧带的不同损伤将其分为5个亚型。

(1)I型发生于喙锁韧带外侧,多无移位。

(2)Ⅱ型发生于喙锁韧带内侧,近折段上移,远折段下移。

(3)Ⅲ型为外侧端包括肩锁关节面的骨折。

(4)Ⅳ型见于儿童喙锁韧带与骨膜相连而骨折近段移位。

(5)V型为粉碎骨折,喙锁韧带附着骨折与远近骨折端分离。

1.3.3第三类为为锁骨内侧1/3骨折,多无错位,占3%~6%。

2治疗

治疗方法很多,计有两百多种,但还没有一个很满意的疗法。非手术疗法,很难保持骨端对位,愈后虽有一定畸形,但多不影响功能;手术内固定有骨折不愈合的危险。

2.1非手术治疗

2.1.1悬吊患肢青枝骨折、不全骨折或内1/3移位不大的骨折,用三角巾或颈腕吊带悬吊患肢1~2周,疼痛消失后开始功能锻炼。

2.1.2复位固定有移位的骨折,手法复位,“8”字形石膏固定或纱布绷带固定4~5周。手法复位可在局麻下进行。病人坐在木凳上,双手叉腰,肩部外旋后伸挺胸,医生站于背后,一脚踏在凳上,顶在病人肩胛间区,双手握住两肩向后、向外、向上牵拉纠正移位。复位后纱布棉垫保护腋窝,用绷带缠绕两肩在背后交叉呈“8”字形,然后用石膏绷带同样固定,使两肩固定在高度后伸、外旋和轻度外展位置。固定后即可练习握拳,伸屈肘关节及双手叉腰后伸,卧硬板床休息,肩胛区可稍垫高,保持肩部后伸。复位后2周内,肿胀减轻后应及时复查调整,4~6周拆除。锁骨骨折复位并不难,但不易保持位置,愈合后上肢功能无影响,所以临床不强求解剖复位。

2.2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

(1)手术方法:锁骨横行骨折可在骨折部位做一2.5cm长的切口,粉碎骨折可根据需要确定切口的长度。向下解剖到锁骨,但不要剥离骨膜。将一枚3.2mm直径的斯氏针插入内侧段松质骨中央,插入深度为3.8~7.5cm,然后取出斯氏针将它向外侧插入外侧骨折端的松质骨,捶击使其从锁骨锥形结节处穿出,轻轻地将皮肤绷紧并在皮夫匕刺破—个小切口,使钉由此穿出,然后拔出此斯氏针。另外选择一枚3.2mm直径的斯氏针,其一半长度具有螺纹,切断无螺纹的一端,使无螺纹部比锁骨内侧的钻孔深度短约1.3cm,再用钻将钉逆行打入外侧骨块。钢钉穿透皮肤后,将钻移到钢钉外侧端,退出钢钉直至其无螺纹部的顶端到达骨折处。整复骨折,再将钢钉钻入内侧骨块,直到螺纹部进到骨折处。钢钉警纹部切不可穿过骨折处,以免引起变形或以后活动时易于折断。用X线摄片检查钢钉位置,位置达到固定要求时,于皮下切断过长的钢钉。如果为陈旧性骨折,在锁骨骨折处的下面和后面植入松质骨。如果使用光滑的斯氏针,则外露的钢钉外侧端必须弯成90°,防止斯氏针向内侧移动。固定完毕后,冲洗伤口,逐层缝合,外用无菌纱布包扎。

术后处理:上臂用吊带悬吊固定1~2周,8~10周后骨折牢固愈合,拔除斯氏针。

(2)钢板和螺丝钉固定:如果锁骨骨折需要做钢板内固定,采用S形或弧形切口显露骨折,剥离少许骨膜,但应足够放置钢板,采用3.5mm有限接触钢板固定,置板于锁骨上方,按锁骨的外形要求将钢板弯曲和塑形。每侧主要骨折块至少放置3枚螺钉,必须消灭骨质缺损。在钻孔和拧螺丝钉时应极其小心,避免损伤锁骨下静脉和胸腔内容物。在钻孔时要在锁骨下面放置一些保护性器械,以防钻头刺入胸腔。另可采用记忆合金固定。术后悬吊7~10天,在此期间进行肩关节钟摆活动,肩关节以下功能锻炼,6~8周后骨折愈合进行肩以上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生活。锁骨外1/3骨折内固定方法可视骨折的类型和部位等不同,选择克氏针张力带或钢板螺丝钉、钩状钢板或喙锁螺钉固定。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05.

[2]胡志毅,沈家维,陶松年.不稳定锁骨外端骨折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