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关于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分析

邱爱云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垣曲县供电公司山西垣曲043700

摘要: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以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实现系统优化的科学方法。研究与资产全寿命管理工作相配套的资产全寿命管理标准体系(以下简称LCAM标准体系)。它将为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支撑,并指引和促进公司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各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固化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资产全寿命;重要性;基础管理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在电网资产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整个寿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在电网企业全面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需要在理论研究和模型方法创新方面做大量的工作,从而推进电网企业的成本节约和效益提升。

1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定义及重要性

1.1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定义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LCAM)是指以资产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会计、审计与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期限内将基建、设计、维修、技改及报废的各个过程统筹起来加以考虑,并通过科学筹划与系统管理,尽可能减少资产的无形损耗和人为破坏,达到企业效益的最优化。

1.2资产寿命全周期管理的重要性

1.2.1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优化电网资产成本效益的重要手段

随着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理念的深入,电网企业有必要提升其资产的成本效益比,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在项目的形成开始就将建设和运行的各个阶段进行通盘考虑,在这种考虑中寻求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费用最优化,这样可以避免过去割裂前后阶段的通病,实现项目各个阶段的衔接,保证资产在后期的运行维护费用优化,非常显著地降低企业的总成本。

1.2.2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这种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体现在电网企业内部,还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资产进行了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将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也减少了浪费现象,这样就有利于企业内部节约资金,实现更多的项目开发,也有利于资金的回收和效益的提升,这样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减少重复建设和浪费,在管理中也充分考虑电网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中与环境的协调,确保了电网项目和环境的协调。

1.2.3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也将有利于提升运行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电网行业中,单独的一个元件或者设备的投资都会影响到系统,采用全寿命周期管理有利于研究全网系统的可靠性和故障影响的模型,确定一些关键设备和薄弱环节。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电网企业的运行效率,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资产的要求在前期项目规划中得到了充分的考虑,大大降低了后期资产不稳定的可能性,通过这种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方法,加强了系统性管理,提升运行的管理水平。

2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传统的职能化管理模式的弊端日渐显现

电力企业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企业,电力资产呈现出行业的典型特征。一般意义上来说,传统的职能化管理模式割裂了企业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有效联系,只是将关注点放在本部门、本组织内部,而忽略了企业整体价值。具体来说,供电企业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存在严重脱节,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电力企业基建工程建设周期一般较长,投资建设日与竣工结算日存在较大的时间跨度,而财务部门如果不能有效地对工程建设进管控,就会导致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不统一;二是由于实物资产管理与生产技术管理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台账的对账数额发生偏差;三是由于电力企业实物资产分布广、数量大,基础工作不到位极易造成内部隐患,无法有效发现并解决问题。

2.2所有者管理不到位成为影响供电企业资产管理的体制因素

由于电力企业现行的资产管理结构是垂直分布型,即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领导和管制下,对区域电网公司,如华东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实施有效管理,然后区域电网公司如华东电网公司进而对下级所属各省级、地区电网公司进行结构控制,最后,各省级、地区电网企业再对各县、区供电所形成末级管理。这样,通过层层的分管与分权,电力企业形成垂直并不断向下延伸的职能结构。但是,由于管理权与控制权的层层划分,处在最上游的国家电网公司对最末级的地方区域供电企业基本形成不了有效管理与控制,对供电企业的资产管理也伴随内部体制的层层分级而逐渐减弱。此外,由于这种垂直、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导致在所有者及相关资产管理人员之间存在内部交易、违规操作等问题。这些问题进一步加重了供电企业进行有效资产管理的难度。

2.3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是影响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又一障碍

近年来,电力企业积极改善资产信息化管理,电力资产管理呈现出稳定的发展。但是,由于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应用水平不高,导致电力企业资产信息的传递、管理仍存在一定的发展障碍。具体来说,一方面由于基建、研发、施工、财务、人力等部门分别应用不同的信息处理和管理平台,难以做到数据的统一,也不能为各部门之间相互的业务发展模式提供借鉴与支持。另一方面,在电力设备的各使用期间,由于信息系统建立在不同的处理平台之上,导致电力资产信息并不能有效反映电力资产的实际运营状况。这样,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极大限制了电力企业对资产的有效管理。

3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管理的思路与建议

3.1提高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认识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企业管理上的一次变革,要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导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改变只重视前期投入,忽视后期成本的管理方式、改变过去“分段”管理的情况,采用流程管理模式统一各部门工作目标,优化各阶段业务管理、改变过去低价中标原则,避免因设备质量问题造成后期基建、运维、改造成本的增加等。

3.2建立、完善LCAM的规章制度及相关决策方法

只有建立供电企业LCAM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运行标准,才能实现电力资产的有效管理。建立供电企业LCAM的相关规章制度是指要强化对电力资产在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对相关流程与运行标准进行制度化规定。如建立电力资产维修规章制度,对维修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控。建立供电企业LCAM的相关决策方法是指对电力资产的管理与控制要以最低成本、最优效益为原则,决策的制定与调整要根据电力资产管理系统的整体运营状况加以确定,从而对供电企业电力资产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

3.3建立以数据信息为支撑的LCAM平台

信息是企业的生命力流动的有效形式,供电企业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着力于建立高度集成的LCAM管理信息平台。具体来说,供电企业要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对电力资产信息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设计、研发、维修、技改和报废等环节分别记录电力资产的不同信息,而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由于缺乏信息沟通的有效平台,故造成信息口径不一、数据差异。因此,对电力资产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处理,建立以数据为支撑的信息化平台,成为电力企业有效管控电力资产的有效选择。

4结语

总之,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个不断优化、系统发展的过程,必须结合供电企业在电力资产管理方面的实践加以发展。只有这样,供电企业才能有效控制成本,实现效益最优。

参考文献:

[1]朱光云.基于价值工程和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变电设备管理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2).

[2]张勇.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优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3(10).

[3]王玲.论电网企业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