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机场夜间与日间雷暴的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乌鲁木齐机场夜间与日间雷暴的对比分析

谭婷

(民航新疆空管局气象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6)

摘要:本文通过对2014年8月21日夜间与日间雷暴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以连续的天气雷达资料研究雷暴的强度变化和移动方向,以各气象要素的连续变化分析雷暴对本场的过程影响和典型特征,通过对夜间和日间雷暴的综合分析、对比研究,进而发现规律,总结不同特点。以强降水区为研究重点,结合雷达图和气象要素等资料,总结强降水出现时的雷达特征及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进而指导实践工作。

关键词:夜间雷暴、日间雷暴、对比分析、雷达移动、要素分析

引言

雷暴是一种强对流天气,能引起大风、扬沙、强降水等复杂天气。产生的闪电,可瞬间释放大量电量,击伤机身,对飞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出现强雷暴时,飞机在空中要绕飞避让,无法着陆时需备降其他机场,无形中增加了飞行成本。本文通过跟踪雷暴的移动,研究雷暴各阶段对本场的影响,进一步认识雷暴天气,从而更好地服务用户。

1夜间雷暴

1.1夜间雷暴过程概要

由降水分布可知,此次降水主要集中于2100-2130,半小时降水量3.4mm,为阵性集中降水。

1.4夜间雷暴移动过程

18:54

本场西面30KM出现一个强中心;

19:49

本场北面偏西处又出现一个强对流区;

20:00、20:22、20:56、21:29

原来本场西面30KM的强中心移至本场西南面,北面的强对流区向本场靠近,两个大的对流区中间出现一个狭长且强度渐增的连接带,其范围不断扩大。20:00出现一个连接带,20:22扩大为两个,20:56连接带上出现3个小的强中心并接近本场,21:29连接带强度已减弱。结合实况资料,发现强降水区发生在20:56与21:29。

1.5夜间雷暴过程气象要素的分析(天气实况资料)

1.5.1降水前(出现TS(或闪电)后)

1800-1830(重点关注风向变化)

风向:由南风或东南风向西南风转变(转后风向230°);

风速:2m/s减到1m/s(减弱)

温度、湿度、气压:变化均不大,因风速不大,对其他要素影响较小;

1830-1900-1930(风向变化)

风向:稳定在230°左右;

风速:迅速上升(由1m/s迅速升至7m/s);

温度:陡升1.5摄氏度(强烈西南风);

湿度:陡降8左右(强烈西南风);

气压:匀速下降;

1.5.2降水中(重点关注2030-2130)

风向:由230°转为180°;

风速:先迅速减弱(6至2m/s),后迅速加强(2至7m/s);

温度:直降,特别在风速稳定在7m/s,产生强降水后,温度剧降;(由大量降水蒸发而导致);

湿度:刚降水时陡升后维持;

气压:陡升后维持(气压整体变化不大);

降水量:2100-2130最大,达3.4mm(过程降水共3.8mm);

1.5.3降水后(仍有TS(或闪电))

风向:稳定在160°-170°左右;

风速:逐降(7m/s阶梯型降至4m/s);

温度:降到最低;

湿度:陡升后维持,因雨后云开产生的蒸发;

气压:基本维持,无太大波动;

1.6夜间雷暴特点

①雷暴开始进入后,风向随雷暴的移动转变,有个逆时针变化(西、西南风向南风转变),

风速不大;

②降水前风速加大,引起温、湿度的剧烈变化;降水中风速加大,引起降水强度及温度的剧烈变化,而湿度的剧变发生在雨停后;

③气压符合先下降后抬升的规律,由于此次雷暴发生在深夜,抬升幅度不太大。

2日间雷暴

2.1日间雷暴过程概要

从降水分布知,降水主要集中在0510-0530,半小时降水量1.3mm,为阵性集中降水。

2.4日间雷暴移动过程

04:56

本场西北面25KM处出现一个强中心,有红区;

05:01

强中心向本场移动

05:17

形成几个小的雷暴团,分布在270-240的区域内。

05:33

强度减弱,无明显的黄点(强对流区)

结合实况,发现强降水发生在05:17附近;

2.5日间雷暴过程气象要素的分析(天气实况资料)

2.5.1降水中

风向:逆时针旋转(280°—200°—150°);

风速:稳定,4至3m/s;

温度:强降水区,温度剧降2度,0530达到最低;

湿度:强降水区,湿度剧升10,在0530达到最大;

气压:变化不大;

强降水区(0510-0520)1.3mm(过程降水共1.3mm);

2.5.2降水后

风向:稳定在150°左右;

风速:加大,3至6m/s;

温度:阶梯上升;

湿度:阶梯下降;

气压:阶梯下降。

温度、湿度、气压阶梯变化原因为风向风速、云况和日照所致:风向为东南风,风速较大(4至6m/s),同时阵性降水后,云开始开散,低云逐渐减量消失,高云存在,造成温度持续上升,湿度、气压持续下降。

2.6日间雷暴特点

①雷暴开始进入后,风向随雷暴的移动转变,呈逆时针变化(西、西南风向南风转变),

风速3至4m/s;

②降水前风向风速变化引起温度湿度的变化;强降水区,风速较大,强度变化大,温度

剧降最低,湿度剧升至最高;

③气压在强降水区变化不大,雨后气压直线下降,其成因为雷暴发生在正午,雨后云开,

日照加大,温度上升,湿度减少,且受本场南风影响,导致气压直线下降;

3结论

3.1相同点

①雷暴进入后,风向随雷暴的移动转变,呈逆时针变化(西、西南风向南风转变);

②强降水区风速较大;

③温度最低、湿度最高均在强降水区附近;

3.2不同点

①夜间雷暴过后,温度持续低,湿度持续高,气压波动不大;

②日间雷暴过后,云开,日照加强,造成温度逐升,湿度逐低,气压逐低,且波动较大。

作者简介:

谭婷(1989-),女,汉族,安徽省萧县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民航气象观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