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江宁主任治疗恶性肿瘤学术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彭江宁主任治疗恶性肿瘤学术经验

郭剑锋

郭剑锋

(南京中医药大学镇江附属医院<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江苏镇江212003)

【摘要】彭江宁主任在治疗恶性肿瘤时,比较擅长采用中药方法,其可以起到、益气健脾的中重要作用,在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基础上,能够对肿瘤的生长产生有效的抑制,从而有助于生存期的延长。彭师处方用药立足根本,将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对症用药,并将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结合起来,采用单味中药便实现对肿瘤的有效对抗,以此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有助于减轻毒副反应。

【关键词】彭江宁主任;恶性肿瘤;学术经验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0-0314-02

镇江市中医院彭江宁主任医师系镇江市名中医,曾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镇江市中医院肿瘤科主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精于内科、妇科诸病诊治,尤其擅长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治疗,笔者有幸参加“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程”,随彭主任侍诊,现将其治疗恶性肿瘤经验简要介绍如下。

1.中医病机分析

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肿瘤对应中医的“积聚病”,对积聚病的论述散见于诸多的古代医籍中。《黄帝内经》认为,“壮人无积,虚人有之。”《医案必读•积聚篇》也明确提出,“积之所成,正气不足,然后病邪盘踞。”《诸病源候论•积聚篇》也有:“诸脏受邪,初未能成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之病。”《景岳全书•积聚》明确指出“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以上论述均说明了肿瘤的发展变化与人体之正气关系密切。彭师认为,癌瘤的产生是在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调,邪毒乘虚而入,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肿块的发生多责之于气滞、痰凝、湿滞、瘀血、毒聚等相互纠结,日久积滞而成为有形之肿块。肾精是元气的根本,且依靠后天脾胃水谷精微滋养,中晚期肿瘤病人,在机体元气虚衰的基础上,又加之化疗,可进一步损伤脾胃,导致后天之本运化无权,进而累及多脏腑,最终导致无力驱邪外出。此外,还认为放疗的射线损伤,应归属于中医学中“热邪”、“热毒”、“火邪”等症,其病机主要是射线热毒之邪侵袭人体,耗伤气血津液,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所表现出一系列症状。彭师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后提出: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经过多阶段发展而来的,其正气虚,主要以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占大多数,在正虚的基础上产生瘀,因瘀生聚,因聚产瘤,故恶性肿瘤总体病机可归纳为:正气亏虚,瘀毒内结,日久形成以虚为本,虚实夹杂之征候。

2.中医药治疗对策

长期以来,临床医生的手术、放化疗等手段需要将肿瘤尽可能的清除干净,以无瘤生存为治疗原则,所以常常会呈现出过度治疗的趋势。但是近年来随着对肿瘤治疗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恶性肿瘤是一类全身性、系统性疾病,与中医一贯认为的肿瘤是一种局部属实,整体属虚的全身性疾病这一观点相契合。在肿瘤病人患病的各个阶段,均能施以中医辨证施治,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还可以使其生存时间延长,称之为带瘤生存[1]。术后治疗以补养气血为主,放化疗期间,以益气养阴等扶正为主,兼降逆止呕,其后虚实夹杂居多,予清热消瘤、调补配合的扶正祛邪原则治之。从而促进术后病人的机体恢复,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彭师认为:恶性肿瘤尤其是实体肿瘤首先应选择手术治疗,术前术后都可以运用中药调治,如果没有手术机会或放疗、化疗患者以及肿瘤复发转移者也可给予扶正祛邪的中药进行调理,以期望获得带瘤生存。恶性肿瘤的辨治需根据各种临床症状,运用四诊八纲,辨明病变脏腑,寒热虚实,体质情况,病邪性质,审证求因,审因论治,而扶正培本是不变的总原则,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祛邪或攻邪。

3.用药心得

彭师处方用药立足根本,将辩证与辨病相结合,针对肿瘤病因、病位、症状分别用药,务求实效,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运用单味中药对抗肿瘤,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如彭师门诊时常用方“扶正消积”协定方(潞党参、生黄芪、炒苍术、炒白术、逢莪术、威灵仙、干蟾衣、茯苓、茯神、炒当归、广砂仁、半枝莲、炮山甲、白花蛇舌草、冬凌草、生薏苡仁、甘草),用以治疗癌肿,疗效颇佳。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补气健脾、化湿和中,莪术、威灵仙、干蟾衣、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冬凌草清热解毒、消积散癌。诸多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表明以上药物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细胞功能,改善人体免疫能力,从而达到减缓或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2]。彭师还常用药对组方,如肿瘤病人常因各种并发症睡眠欠佳,遂予茯苓、茯神合用,起到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之效。针对邪毒实证患者,予龙骨、牡蛎、蛇六谷、鳖甲合用,起到软坚散结、消除癌肿之功效。

4.病案举例

周某某,男,72岁,经外院确诊为乙状结肠癌多发转移,失去手术时机,患者拒绝行放化疗,要求中医药治疗。症见:神疲乏力,面色晦暗,腹胀,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夜寐欠佳。证属:正气虚衰,痰瘀互结,用方:生黄芪15g、党参15g、当归5g、炒苍术15g、炒白术10g、茯苓10g、茯神10g、法半夏9g、僵蚕15g、浙贝母10g、蒲公英15g、蜂房10g、金荞麦15g、苦参10g、柴胡5g、虎杖10g、山药15g、生鸡内金10g、仙灵脾10g、生木香3g、生薏苡仁15g、生牡蛎(先煎)20g、生龙骨(先煎)20g、蛇六谷(先煎)20g、炙鳖甲(先煎)10g、白花蛇舌草20g、仙鹤草15g、炙甘草5g。上方服用七剂后,患者饮食渐香,腹胀较前减轻,后上方加仙鹤草、北沙参、败酱草,继服20余剂,患者各项症状均明显改善,复查影像学显示肿块缩小,6个月后随诊,患者仍间断口服中药汤剂治疗,饮食、睡眠良好,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彭师认为在癌病治疗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攻法与补法的关系。正如《景岳全书•积聚》所说:“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在治疗中应注意“治实当顾虚”,“补虚勿忘实”,可根据情况,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寓补于攻,或寓攻于补。《医宗必读》中创造性地把攻补两大治法与病程的初中末三期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指出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屡攻屡补,以平为期”,颇受后世医家的重视。彭师告诫我们,一定要谨遵中医“辨证施治”的根本理念,一人一方,不能搞一刀切,千人一方,这样方能在肿瘤证治中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宏文.任光荣论治中晚期恶性肿瘤探讨[J].陕西中医,2010,31(6):716-718.

[2]赵明.彭江宁主任医师治疗食管癌的经验[J].河南中医,2008,28(9):32-33.

[3]钟立敏,周宏霞.白花蛇舌草的药理和临床应用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1,18(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