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楼板施工中无缝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混凝土楼板施工中无缝施工技术分析

梁达治

梁达治(广西四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在当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随处可见。大体积混凝土采用无缝施工技术随着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的不断提高而被广泛的应用在当前各种施工形式当中,通过在多个工程施工中进行尝试,经过严格按照制定的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施工控制方式,其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施工和修筑的建筑物未见到任何裂缝,因此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广泛的应用在当前各种建筑施工中。本文结合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的利用和分析,提出了其相应完善和改善的地方,为混凝土日后施工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面积混凝土地面;裂缝;无缝施工;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方式和重点形式。随着当前建筑结构和施工工艺的不断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各种施工工艺不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作为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形式,其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的不断应用是当前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和应用的主要方式。因此在施工的时候,我们需要紧抓施工环节,严格施工过程的管理非常重要,只有在施工中严格的控制各个施工环节和施工工艺,才能够保证答题及混凝土施工质量。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是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更是当前人们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主要的探索热点和追求的施工工艺。

1混凝土无缝施工设计

1.1设计思路。大面积混凝土路面结构无缝施工设计,关键是对裂缝控制的设计。根据温度应力与结构长度呈非线性关系,且混凝土早期(7~10d)温差及收缩变形较大的特点,把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结构按垂直方向设置施工缝,分为若干小块,每一块为一仓,施工期间实行分块跳仓浇筑。这种跳仓浇筑采用了短距离释放应力的办法应对混凝土早期较大的收缩,待混凝土经过早期较大的温差和收缩后,各仓浇筑连接成整体,应对以后较小的收缩,即“先放后抗,抗防兼施,以抗为主”的辩证设计原则。

1.2跳仓间距的确定。根据地基上混凝土板的平均伸缩缝间距计算公式以及施工现场的情况,跳仓间距决定取17m。整个展览馆的平面尺寸为100m×98m,按垂直施工缝分仓,整个区域分成30个网格。

2混凝土施工工艺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按照当前相应的施工技术手段和施工管理措施进行分析与应用,施工时按网格的编号顺序进行跳仓浇筑。在对每一网格内的混凝土进行浇筑的时候,必须采用一次性浇筑方式,提高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浇筑质量因素,不允许出现冷接缝,相邻两块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不得少于7d。

2.1混凝土工程。控制混凝土的用水量及水泥用量,水泥用量越大,含水量越高,则收缩变形越大,且延续的时间越长。在地面施工中,经过试配、选择了配合比为1:1.82:4.07,水灰比0.43,水泥用量328kg/m。由于抗折混凝土的石子级配要求用石量较大,所以掺入了0.75%水泥用量的FDN减水剂,掺入减水剂不仅使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又减少了10%左右的拌合水,减水后使混凝土回缩量减小。混凝土骨料中的砂子采用中、粗砂,根据有关试验资料表明,当采用细度模数为2.79,平均粒径为0.381的中、粗砂,比采用细度模数为2.12、平均粒径为0.336的细砂,每1m3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20~25kg水泥用量可相应减少28~35kg。如用细度较低的砂子,可以加大高效减水剂的剂量,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

2.2主要技术措施。

2.2.1混凝土的搅拌。搅拌在现场进行,为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现场砂石采取遮阳降温(因为是夏季),必要时洒水降温,袋装水泥仓库保持空气流通,搅拌时搅拌机每2h浇水一次,混凝土输送管上覆盖麻袋,并洒水保湿。

2.2.2坍落度严格控制。坍落度控制在(12.2)cm,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水灰比、坍落度和入模温度进行测定,初始施工时坍落度应每1h检查一次,质量稳定后,2~4h检查一次。混凝土入模温度测试每工作班不应少于两次。

2.3混凝土振捣必须充分。混凝土入模后先用插人式振动棒振密振实,然后用振捣粱振至表面平整,后用Φ180的钢管(内装砂子),制成的提浆滚在混凝土表面来回滚压提浆,用人工抹平。

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水养护7d以上。注意混凝土所处的大气环境,在干燥季节或风口处应加强保水措施,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速度过快,以控制其出现早期表面裂缝。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目的是要使混凝土保持或可能接近于饱和状态,使水化作用达到最大的速度,以得到更高强度的混凝土。在养护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连续湿养护(即盖草袋子、洒水养护)时混凝土强度在各龄期均为最高。特别是混凝土在浇筑后内部处于升温阶段时要适时进行湿养护,以加强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峰值,又可以防止后期的强度损失。尤其掺加减水剂后更需要保证养护时间。

3施工控制措施

3.1要求搅拌站严格执行配合比,施工配合比可根据现场材料情况在允许范围内进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3.2混凝土出站前,要求测试坍落度,同时观察和易性,不得出现离析、分层等现象,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出厂。

3.3浇筑混凝土时,对到施工现场的每车混凝土都要求测坍落度,控制在160~180mm,并观察其和易性,不得存在离析、泌水现象。表观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坚决退场。

3.4混凝土振捣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不能漏振、欠振和过振,更不得用振捣器拖赶混凝土,振捣时间掌握在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和不再下沉为准。

3.5混凝土表面经耐磨处理并压光后立即覆盖塑料布进行保水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一直处于潮湿状态。

3.6表面防裂施工技术要点。

3.6.1泵送混凝土经振捣后表面水泥浆较厚,容易引起表面裂缝,首先,要求在振捣最上一层混凝土时,控制振捣时间,注意避免表层产生太厚浮浆层。

3.6.2除了水泥水化作用影响,外界气温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与内部产生温差,气温的骤降也会增加混凝土表层与内部温度差的梯度。在浇捣后,必须及时用2m长括尺,将多余浮浆层刮除,按施工员测设的标高控制点,将混凝土表面括拍平整。有凹坑的部位必须用混凝土填平,在混凝土收浆接近初凝时,混凝土面进行二次抹光,在混凝土收浆凝固施工期间,除了具体施工人员外,不得在未干硬的混凝土面上随意行走,收浆工作完成的面必须同步及时覆盖表面养护保护层。

4现场监测与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大面积混凝土水化热大小及施工过程中早、中、后期温度升降和应力发展规律,根据本工程地面结构平面尺寸、形状以及厚度,在不同位置设置了温度监测器,在测点被覆盖、振捣、抹平后记录入模温度。依据大面积混凝土早期升温快,后期降温也较快的特点,在温度收缩应力计算的基础上,确定测温时间为30d:1~3d每4h测读一次,3~14d每6h测读一次,以后每12h测读一次,若遇温度突变或温度过高应记录一次。

5结论

随着当前建筑规模和建筑结构形式的不断变化,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广泛的应用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为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奠定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