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护理在垂体瘤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临床路径护理在垂体瘤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陈娟娟

黄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435000

【摘要】目的:探析垂体瘤手术病人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垂体瘤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垂体瘤手术病人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可加速康复,缩短疗程,减少医疗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垂体瘤;手术;临床路径护理

垂体瘤指于垂体前叶、后叶、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会对其生长发育、工作生活及生育功能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病情进展可并发尿崩症、蝶窦炎、脑脊液漏、脑膜炎的病症,医生多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个性化治疗,手术作为垂体瘤经典治疗方案,因病变部位特殊,易增加医疗风险及术后康复,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医者多于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但因护理内容过于琐碎且缺乏规范化合理化流程,影响手术效果[1-2]。临床路径护理坚持患者主体地位,根据手术制定标准化护理流程,保证病人从入院至出院均可享受优质服务,动态调控护理工作,在降低医患双方成本的基础上提高诊疗护理效果。本文旨在探析临床路径护理在垂体瘤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肿瘤科接诊的80例垂体瘤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所有参选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交流障碍、昏迷及遵医性差者。研究组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5.6±2.7)岁。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5.4±2.6)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研究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①入院当天,协助办理入院手续,分发住院须知,妥善安置患者;根据病情决定检查时间,征求患者及家属建议,讨论制定手术方案,讲解手术步骤。②入院2-3d,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戒烟酒,给予营养支持,做术前准备(灌肠、鼻腔、眼),试检医疗设备,准备急救物品;普及疾病知识,告知手术重要性,借助成功病例消除患者恐惧焦虑情绪;组织患者与医生交流,培养信任感,消除隔阂;护士到病房探视患者,轻松交谈,条件许可时熟悉手术室环境;术前前夜,沐浴更衣,保证充足睡眠。③手术当天至3d,指导患者深呼吸,必要时可家属陪同手术,入室前调解室内温度、湿度、光线,协助取舒适体位,适时给予鼓励,妥善将其转运至病房;卧床3d,取头高卧位,根据术中出血情况观察伤口敷料出血情况,注意病情变化,加强脑脊液鼻漏护理,指导缓慢咳嗽,忌用棉球或手纸堵塞鼻腔;记录出入量,调节输液速度;手术当天禁食,术后1d进流食,2d进半流食;术后干预期间认真解说;协助翻身,被动为其按摩肢体,睡前温水擦拭。④术后4-7d,协助下床,给予健康宣教、生活护理,注意伤口、口腔及对症护理,防治并发症;开展床上及床边运动;⑤术后8d至出院,调整作息,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出院时分发健康手册,随访半年,定时通知复查。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协助医生实施手术,术中监测病患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定时检查切口更换敷料,待排气后给予营养支持,病情稳定后开展体能锻炼。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医疗费用。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手术操作日益完善,但因病人受困于疾病加之对手术操作不甚了解,常出现抵触行为,诱发安全事件。护理作为临床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理民众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医疗服务,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就医体验及生命安全。临床路径护理以系统理论为基础,根据患者病情将护理操作模式化、条理化,医护人员严格按事先制定的护理方案为病患提供服务,保证医疗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减少人为失误及重复操作[3]。实践证实,研究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即垂体瘤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坚持患者主体地位、强化基础护理、深化护理内涵,动态调控患者就诊期间医疗事宜,利于患者病情好转,同时可减少医疗费用。薛玉兰[4]则证实该模式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赵丹丹[5]则指出临床护理路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就诊安全性。全面管控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给予入院护理,微笑接诊,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术前干预借助健康教育、情志护理及营养支持帮助营造良好身心状态;术中监护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看护及对症治疗可加速病情好转,尊重患者主诉,注意加强体能及自理能力锻炼,以减轻医患负担;出院随访保证患者在不同健康场所均可享受专业服务,可巩固疗效。总之,垂体瘤手术病人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万艳慧,马静,高雪影,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瘤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2):234-236.

[2]国建立.临床路径护理用于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0):264-265.

[3]郭晶晶,陈小红.经蝶垂体瘤手术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229-230.

[4]薛玉兰.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用于垂体瘤手术患者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6):5246-5247.

[5]赵丹丹.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