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学说在痛风性关节炎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中医体质学说在痛风性关节炎护理中的应用

李新玲

柳州市中医医院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体质学说在痛风性关节炎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为痛风性关节炎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8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试验组),分别采取一般护理、中医体质学说分类护理。对比2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护理效果以及生化检查结果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痰湿、湿热体质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后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体质学说分类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中医体质学说;痛风性关节炎;护理干预;生化检验;护理效果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疾病,中医中属于“痹症”范畴,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心理负担。既往治疗中,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以西药治疗为主,但是胃肠道反应情况明显,增加肾脏功能负担。中医体质学说中心为中医基础理论,综合患者个体生理以及病理情况的基础上指导临床工作的开展[1]。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的重要性,本文就我院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析中医体质学说分类护理干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6年8月-2018年6月,均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n=86),符合风湿协会痛风诊断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此次实验经患者、家属同意,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中位数(35.03±2.30)岁;中医体质分类:痰湿体质30例,湿热体质13例。试验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18-66岁之间,中位数(34.65±2.50)岁;中医体质分类:痰湿体质28例,湿热体质15例。对照组以及试验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组间性别、中医体质分类以及年龄均值等基本资料均衡,P>0.05有实验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一般护理。叮嘱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卧床休息,向患者介绍疾病基本知识,进行患者基础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分散注意力的方法,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干预以及饮食护理(强调高嘌呤饮食危害性)。

试验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医体制学说分类护理。痰湿体质——患者饮食上侧重低盐,摄入量<5g/d,强调洋葱、山楂等食用价值,可以健脾祛湿,禁食甜腻酸涩食物。拇指按压承山穴,有酸胀感为宜,1-2min/次,3次/d,治疗5d左右。另外,服用中药汤剂治疗,陈皮(3g)、香附(6g)、萆薢(12g)、薏苡仁(30g)煎服,2次/d,连续用药3个月。湿热体质——患者饮食上食盐摄入量与痰湿体质患者一致,叮嘱患者多食用杨桃、西瓜一类的清热利湿食物,禁食芒果、荔枝、菠菜等温热食物。拇指按压涌泉穴,3min/次,3次/d,治疗5d左右。另外,指导患者服用中药汤剂治疗,滑石(10g)、沙参以及知母(15g)、熟地以及石膏(20g)、茯苓(30g)煎服,用药次数、间隔时间、时间与痰湿体质患者一致。

1.3观察指标

记录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痰湿、湿热体质效果以及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情况。

1.4效果评价标准[2]

治愈标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症状均消失且受累关节功能、化验指标正常。

显效标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症状、受累关节功能、化验指标均有改善表现。

无效标准——治愈、显效标准未到达,相关指标改善不明显。

1.5统计学方法

8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实验观察指标结果以SPSS19.0计算。临床疗效以%表示、X2检验;血尿酸、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以表示、t检验。P<0.05,表示对比指标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痰湿体质效果对比

试验组、对照组痛风性关节炎痰湿体质患者疗效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X2=4.7567,P=0.0291。

表1痛风性关节炎痰湿体质患者组间疗效对比[n(%)]

2.3生活检查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试验组、对照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相关生化检查指标结果见表3。实验后3项指标对比,P<0.05。

表3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生化检查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3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是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囊、滑囊等组织中导致的病损、炎性反应,集中多发于>40岁患者,以男性患者居多,以第一跖趾关节为多发部位。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多发性,以痰湿、湿热体质居多,和体质类型、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有相关性。当前,由于生活区域(久居湿地)的固定性、饮食不节、大量饮酒等习惯,导致痰湿体质患者呈明显递增比例[3]。针对患者进行西药治疗,虽然可以控制病情,但是不良反应情况且病情反复性明显。中医体质学在明确患者体质类型后实现了分类性的针对性护理,即根据患者体质不同进行饮食、用药指导,更高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利于患者疼痛改善以及关节功能恢复[4]。邹先梅研究指出,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度、提高生活质量[5]。

结果显示:组间治疗效果、生化指标结果对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和马梦晖,史临平,马坚等人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痰湿体质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x2=6.289,P=0.012,湿热体质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x2=6.528,P=0.011[6]。

综上所述,中医体质学说在痛风性关节炎护理中效果更为显著,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申霞.提升中医体质学说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33):346-346.

[2]吴丹纯,刘银艳,潘英华等.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电致孔透皮给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1):184-185.

[3]袁琳梅.中药内外联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护理探讨[J].北方药学,2015,(11):184-184,185.

[4]苏惠仙.个性化护理配合消炎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5):51-53.

[5]邹先梅.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在社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9):24-26.

[6]马梦晖,史临平,马坚等.中医体质学说在痛风性关节炎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3,25(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