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急诊室管理提高抢救质量

/ 2

加强急诊室管理提高抢救质量

魏红霞

魏红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胸科医院150056)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4-0147-02

我院是一所设有600多张病床的综合性市级医院,急诊室担负着市内和近郊县的危、急重病人的抢救和出诊任务。最多一天出诊6次,急诊室设有观察床14张,担负着门诊病人的输液、输血、灌肠、穿刺等各种诊疗任务,年注射量4万人次。要完成这样繁重的工作任务,加强急诊室的管理,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质量,是急诊室工作的首要任务。现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抓好人的素质培养,是提高急诊抢救的效率和质量的根本

急诊工作效率和质量,与人、医疗护理技术、药品器械、仪器设备和时间等各种因素的科学管理有关。这些因素,在急诊抢救中相互依存,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因此,抓好人的素质培养,提高医务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才能保征急诊的效率和质量。为了把政治思想教育贯彻到业务工作中,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结合医疗实践。开展以改进医疗作风和服务态立,增强责任心,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医德教育,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医院主办的医德教育课和法制教育课,以及英模的先进事迹的学习,还特别组织学习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文件,认真对照检查急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服务宗旨。

另外,要加强科室内部的团结,我们认为要做到三个“第一”的宗旨,必须抓好团结协助,我们通过晨会交接班和每月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及时表扬好人好事,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与改进意见,对一些不宜在公开场合上讲的事?我们坚持个别谈心,交流思想,使全体医护人员做到心情舒畅,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成为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抓好技术素质的培训

随着医学的发展,新的药物、器械不断更新,学习新的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体会到,不但要有广泛的医学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准确的技术操作,才能保证医疗和护理的质量,争取抢救的成功。因此,必须加强对医护人员技术素质的培训。两年来,我们选送4名护士参加全国、全区主办的急诊抢救学习班,组织急诊室全体护理人员参加全院性基础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训练。在两年的全院性考核中,急诊室参加应考的护士成绩都在90分以上。此外,科室还坚持有计划的业务学习,每月部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安排1~2次理论课,请有关专科医生讲授心肌梗塞、心电监护、呼吸饥等新理论、新仪器的操作和使甩方法等,在日常工作中,还以6名老护士为业务骨干,做好传、帮,带,以能者为师,通过晨会、护理查房、技术示范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和操练。此外,对新调来急诊室的医护人员都规定在限定时问里派专人帮助他们学习和操练。护士长利用工作空隙对医护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抽壹考核,以巩固学习成果,通过培训,使急诊室全体医务人员都熟练掌握五机的操作,部分同志还掌握了电除颤,为病人抢救赢得时间,我们决心学会气管插管术,先从理论解剖学上学习,进而在尸体上实习。在麻醉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认真操作,现在大部分护士已基本掌握了气管插管术,提高了对危重病人抢救的效率。2009年急诊室抢救危重病人505人次,日均1.4人次,抢救成功率为93%。如一例敌敌畏中毒病人,呼吸、心跳骤停,经过22分钟的抢救,心肺复苏了。时间就是生命,只有熟练的技术,才能在抢救中赢得时间,使病人起死回生,同时,在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以在工作中逐渐成熟起来。再者,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医疗理论知识,以提高分诊水平和抢救技能,当前我们分诊准确率由过去80%提高到96%,在全市文明医院的多次检查中,急诊室的医务人员在各项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

三抓好抢救关,保证抢救质量

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抢救程序,进行科学的有效管理,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1.加强对设备的管理。急救器材、设备和药品,是急诊抢救中必不可少的物资,保持其性能和安全使用十分重要,随着医院医疗设备不断完善更新,急诊室按要求配备齐全“五机八包”(五机是自动呼吸机、心电监护机、心电图机、自动洗胃机、电动吸引器;八包是:开胸包,气管切开包、腰穿包、愎穿包、缝合包、静脉切开包、导尿包、胸穿包),以及其他必需的器材物品,对急救器材,没备和药品实行“四固定”即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数量,定期维修检查更换,并做到严格交接班,确保仪器性能良好,使用安全可靠,救护车是出诊的唯一交通工具,建立有使用、保养和消毒制度,车上设备和药品定期检查和补充,确保出诊安全和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2.把好急诊分诊和出诊关,来院急诊或电话呼叫出诊的病人病种多而复杂,要在1~2分钟内作出准确的判断是不容易的,且要尽快使病人得到诊断和抢救,为此,设有分诊护士,对病人进行预诊,及时通知有关科室医生应诊或出诊,如需抢救的病人立刻安排在内、外科抢救室中进行抢救,还规定了对危重病人可先抢救后补办一切手续。医生可先下口头医嘱,后补文字记录(必须重复朗读口头医嘱:药名、剂量、用法,待医生回答“对”后,方可执行,为预防差错的发生,凡用后的安瓿要集中放在治疗盘中,便于核对),对病情不稳定或在途中有危险者,我们做到因地制宜在当地先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才转送,在院内如需转送或做其他检查时,都能事先通知有关科室做好准备,并有医护人员护送,以免发生意外,目前我们基本做到分诊准确,抢救、出诊及时,转送安全迅速。

3.健全抢救班子,把好抢救关,急诊抢救工作是否组织得当,措施得力,是抢救工作成败的关键,急诊室配有内、外科8名医生,2名护士长,12名护士轮流24小时值班,并对急诊室的护士长、护士长期固定,实行专业化,对不适合于急诊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及时调离。全院有急诊抢救指挥系统,如遇重大抢救,立刻电话通知有关科室组织抢救,对危重抢救病人,值班医生处理有困难时,须立刻请示二线或三线值班医生或组织有关科主任参加会诊,共同诊治,医技科室做到密切配合。

4.把好观察关,对经抢救暂时脱离危险但仍不能转送或病情较重而病房又无床收住院时,均留观察室进行观察,并派有医护人员昼夜值班巡察。我院急诊室建筑面积狭窄,设置布局不够合理,观察床多数设在地下室,给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但同志们任劳任怨,坚持巡视制度和床边交接班制度,坚持做好基础护理,辛勤地为病人治疗和护理,主任和护士长还实行护理查房,检查护理质量,如某日晚上,值班护士长在巡视中发现一位内科门诊输液而不属于留察的病人,呻吟不停,即检查病人发现有休克和腹膜炎体征,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并进行抗体休克处理,经外科会诊确诊为急性坏死性胆管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使病人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