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浅谈糖尿病护理效果

宋坤坤

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158300

摘要:目的:总结49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我院自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5例,女14例。结果:对4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饮食、运动治疗及各项基础护理。结论:通过我们行之有效的护理患者的精神,预防保健知识都有了很大提高,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诱因,树立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Ontheeffectofdiabetescare

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thenursingexperienceof49patientswithdiabetes.Methods:fromJanuary2018toDecember2018,49patientswithdiabeteswereadmittedtoourhospital,including35malesand14females.Results:49patientswithdiabetesweretreatedbypsychology,diet,exerciseandbasicnursing.Conclusion:throughoureffectivenursingpatientsspirit,preventivehealthcareknowledgehasbeengreatlyimproved,reducethecausesofvariouscomplications,setuptheconfidenceofpatientstoovercomethedisease.

Keywords:diabetesmellitus;Clinicalnursingeffectofpatients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一种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从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严重的有可能发生血管、神经等系统或部位的慢性并发症以及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进行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糖尿病护理工作是针对糖尿患者所进行的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延缓病情发展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本科收治的49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其中,男35例,女14例,年龄16~80岁,病史5~20年。空腹血糖(10.54-3.21)mmol/L,餐后血糖(16.74-3.1)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可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躐退、阳痿不育,月经失调、视力模糊等。并发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佥身各器官,主要有: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皮肤病变、感染等。

1.2方法

1.2.1饮食护理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措施,合理调配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正确制订三大营养物质糖、蛋白质、脂肪在总热量中的比例,以保证总热量和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进餐应定时、定量,三餐热量分配大致为1/5、2/5、2/5。对伴有肾病尿毒症或氮质血症的病人应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可用大豆及其它制品代之,同时应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大量的蔬菜既可以充饥,又可供给VitminB1,VitminB2,VitminC,VitminD等。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及辨证分析制定饮食计划。如上消患者以口渴多饮为主,兼口干舌燥,尿多,舌边尖红、苔黄而干者,应多食具有清热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苦瓜、菠菜、萝卜、鳝鱼等,用芦根、沙参、麦冬等煎水代茶饮。中消出现易消多食,怕热心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形体消瘦状况,应嘱病人多食新鲜蔬菜配以鸡、鱼肉等蛋白质,饥饿明显者用食饵疗法;大便秘结时,可用大黄、玄参泡水喝,有清热生津通便作用。

1.2.2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及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糖尿病患者,常因为病程日久,缠绵难愈而背上思想包袱,或病情经常反复而产生悲观情绪,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随意进食,不按时服药,起居无规律,从而使病情加重,即使治疗方法正确、及时,亦收不到很好的疗效。紧张、焦虑、情绪激动、心理压力会引起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因此应重视病人的情绪反应,向病人说明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患者因人而异地进行解释,让患者走出迷惘,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助患者适应生活问题。糖尿病患者住院后角色改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同时要接受糖尿病的治疗,也就意味着要求患者改变自己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

1.2.3用药护理

合理服用各类降糖药,注意服药的时间和注意事项,服用降糖药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和胃肠道不适。未开启的胰岛素可储存在2℃~8℃环境下(冰箱内),开启后岛素在室温下可保存1个月左右。注意胰岛素笔芯不能冰冻,也不能暴露在阳光下。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糖尿病的常用药物,药物机理,用法、用量、以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可以有效的指导病人,按时按量吃药,不可随意减量或增量,服用剂量过大或饮食不当可发生低血糖反应。双胍类药物是糖尿病患者的基础用药,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因此服药的时间应该在餐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副作用也是胃肠道反应重,应在餐中口服,需要注意的是此药需要嚼服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剂要定时定量。

1.2.4运动护理

运动治疗的护理在糖尿病管理中占重要地位,因为适度的运动能够增进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有利于降低血糖,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体重可得到有效控制,改善血脂代谢,加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改善肺通气功能。临床中教育患者生活要规律,如一般情况许可,可进行适当的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运动方式可结合患者的爱好,可以选择有氧运动,例如跳舞、太极拳、游泳、骑车等。老年人以散步为宜,不应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受能力,否则会导致并发症。一般在饭后1小时左右运动最合适,每日2至3次,每次30分钟到一小时,运动不间断,持之以恒。重症糖尿病患者应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视病情的轻重逐渐增加活动量,一定要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2.结果

49例糖尿病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病情均得到良好的控制,血糖值均控制在餐后8~10mmol/L,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L,同时有效地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

3.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人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全社会都要给予重视。帮助患者做好与疾病作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使患者掌握了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坚持正确的治疗和自我护理,延缓并发症发生,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经过上述护理,使患者积极接受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主动参与疾病的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红英.糖尿病的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6,26(6)74.

[2]程沛民.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医药导报,2016,11(12):57.

[3]文静,钱莺.健康教育互动卡在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