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中青年职工吸烟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7-17
/ 2

煤炭企业中青年职工吸烟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研究

鲁风云1梁辉2李存效1吕小宁1李素茹3

鲁风云1梁辉2李存效1吕小宁1李素茹3何志奇1朱应丽1孙冬瑞1崔耀刚1

(1义煤集团总医院心内科472300;2义煤集团总医院医务科472300;3义煤集团总医院体检中心472300)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7-0054-03

【摘要】目的探讨煤炭企业中青年职工吸烟不良行为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帮助煤炭企业职工建立健康生活模式。方法以煤炭企业中青年职工(25岁-55岁)为研究对象,利用下矿体检机会采集相关数据,采用两样本率卡方检验分析。结果煤炭企业中青年职工吸烟与高血压病发病率有明显相关性(P<0.01),且随吸烟量增加,高血压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吸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与吸烟量呈正相关。教育煤炭企业职工建立健康生活模式,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有利于降低中青年职工高血压病发病率。

【关键词】吸烟煤炭企业中青年高血压

近年来,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控制高血压病发病率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研究的开展,引发血压升高的各种因素已经逐渐明确,主要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环境因素中,大量研究已经证实高盐饮食、肥胖、吸烟、饮酒等均与高血压的发生呈明显相关性。但在煤炭企业中青年(25岁——55岁)单纯吸烟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至今未见报道。本文旨在探讨煤炭企业中青年职工中吸烟与不吸烟者的高血压病发生率,了解煤炭企业中青年职工吸烟与高血压病发生的相关性,帮助煤炭企业中青年职工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有利于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进一步预防其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我院心内科高血压病协作组与体检中心联合下矿进行煤矿一线中青年职工健康体检收集的资料,随机抽取中青年(25岁—55岁)职工吸烟者1039例与不吸烟者974例,由于女性吸烟者极少,符合全国一般情况,故把女性人群全部剔除。平均年龄段分别为(42.63±7.54)岁和(42.31±7.89)岁。剔除继发性高血压者。

1.2方法

由专门受专业培训医务人员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吸烟量、烟龄、戒烟情况等)、饮酒、高血压病史及身高、体重、健康教育等。计算出体重指数(BMI)。吸烟者指平均每天一支烟,持续一年以上,从来未吸烟者或者偶吸但不够上述标准者为不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支数与吸烟年数乘积为吸烟指数。吸烟指数小于200为小量吸烟,200至400为中等量吸烟,大于400为大量吸烟。统一使用经校正的上海玉兔牌台式水银柱血压计。统一在上午8:00至9:00,休息15分钟以上,安静环境下取坐位,在右侧上臂测量3次血压取其平均值。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以KOROTKOFF第一音和第五音为准,测得值以mmHg为单位。

1.3判定标准

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修订版)相关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为高血压。既往无高血压病史者,诊断为检出高血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或在2周内服用过降压药物,无论调查时血压是否正常,均以高血压患者统计。本次调查中的高血压患者包括检出高血压患者和既往高血压患者。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和初步统计。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吸烟组与不吸烟组间计量数据差异显著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为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煤炭企业中青年职工吸烟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且随吸烟量的增加,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吸烟与不吸烟者的比较:随机抽取资料,吸烟组与不吸烟组在年龄、饮酒、体重指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经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高血压病除与遗传、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外,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较大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良个人嗜好等),使高血压发病率日益年轻化。许多研究发现肥胖、吸烟、饮酒均与中青年高血压发病率升高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在中青年人中加强高血压病预防十分重要。

肥胖、高盐饮食及饮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已受到人们的关注,但高血压与吸烟相关性研究报道不一,曾有文献报道吸烟与高血压无关[2-3]。本研究在去除年龄、性别、体重、饮酒等因素后观察吸烟与中青年企业职工高血压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吸烟与中青年企业职工高血压发生率有明显相关性,与相关性研究一致[4],且随着吸烟指数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与不吸烟组相比有显著相关性(P<0.01)。

国外研究[5-7]发现长期吸烟的年轻人大动脉僵硬度高于不吸烟者,并观察到吸烟者和不吸烟者在5分钟内吸完一支香烟后他们的血压和主动脉搏动速度较吸烟前显著升高,证明吸烟促进了大动脉僵硬度的发生。

丁立群等研究[8]亦发现长期吸烟的高血压患者主动脉、颈动脉和肱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内膜中层横截面积显著增加,动脉的顺应性和扩张性降低,僵硬度增加。与国外研究一致。

现在已知,高血压发病机制中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的亢进,血管内皮细胞生成、激活和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均影响着动脉血管的机结构和弹性功能,烟草中的尼古丁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致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长时间的应力增加导致血管壁肥厚、弹性下降,使血管壁应力增加;烟中还含有大量氧自由基、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舒血管物质如NO等减少,血管紧张素等反应性物质增强。尼古丁还能促使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释放,促使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使血管壁硬度增加。

由此可见吸烟可导致中青年职工血管损伤,促使大动脉硬化,弹性下降,使中青年高血压患病率升高,且大部分年轻人对高血压认识不足,认为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是老年病,因此应加强对中青年的健康教育,促使中青年人学习高血压方面的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克服不良嗜好,倡导全民戒烟是预防高血压,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

[2]武光林等.临界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22(4):271.

[3]陈冰等.河南农村社区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5):2823—2826.

[4]张京等.中国居民吸烟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Meta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1):1344—1345.

[5]MahmudAFeelyJEffectofsnockingonarterialstiffnessandpulsepressureamplification[j],Hypertension,2003,41:183—187.

[6]Narkiewiczk,vandebronePJ,HausbergMetal,Cigarettesmockingincreasessympatheticoutflowinhumans[J].Cirulation,1998.98:528—534.

[7]VillablanceAC.NicotinestimulatesDNAsynthesisandproliferationinvascularendothelialcellsinvitro[J],JApplPhysiol,1998,84:2089—2098.

[8]丁立群等.吸烟加重高血压病患者大中动脉硬化。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