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分析

齐峰

齐峰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枣阳441200

摘要:目的:探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院病理科进行病理诊断的15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病理学诊断,对所有患者的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33.33%,高柱状细胞乳头状癌9.43%,弥漫滤泡型乳头状癌27.04%,去分化型乳头状癌5.66%,小梁状乳头状癌6.92%,嗜酸细胞型乳头状癌7.55%,微小型乳头状癌4.40%,包膜型乳头状癌5.66%。结论:作为甲状腺癌中较为常见的病变类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应尽早给予病理学诊断,并尽早接受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诊断;分析

甲状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死亡率处于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升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本文选取我院病理科进行病理诊断的15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资料,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评价,获得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院病理科进行病理诊断的15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120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24岁,年龄最大的患者5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8.64±2.39)岁。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病理学诊断研究,且在手术前签署知情书。

1.2方法

选择术中新鲜、大小适宜的活体组织,将其放置在福尔马林中进行浸泡,并使用固定液将标本固定、脱水。最后,使用石蜡将样本进行包埋,并进行样本组织切片,染色,借助医学器械对活体组织标本进行观察。

2结果

经病理学诊断,15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诊断结果如下:53例为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构成比为33.33%,15例为高柱状细胞乳头状癌,构成比为9.43%,43例为弥漫滤泡型乳头状癌,构成比为27.04%,9例为去分化型乳头状癌,构成比为5.66%,11例为小梁状乳头状癌,构成比为6.92%,12例为嗜酸细胞型乳头状癌,构成比为7.55%,7例为微小型乳头状癌,构成比为4.40%,9例为包膜型乳头状癌,构成比为5.66%。

3讨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肿瘤类疾病,其恶性度几乎是所有肿瘤疾病中最低的一种。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发病时间分布于各个年龄段,其中,发病率最高的阶段为16岁左右的少年以及40岁左右的女性。儿童的甲状腺乳头状病变具有一定的生长性,其病灶位置不断扩散,病灶大小不断增长,因其病灶生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其病变性质极易被忽略。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部出现无痛肿块,多数患者的肿块会伴随患者的吞咽活动不断移动,部分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咽喉压迫感等症状。据相关研究报道[2],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对甲状腺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提升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有研究显示[3],病理诊断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效果较好,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八种病变亚型进行明确的判断,即: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高柱状细胞乳头状癌、弥漫滤泡型乳头状癌、去分化型乳头状癌、小梁状乳头状癌、嗜酸细胞型乳头状癌、微小型乳头状癌、包膜型乳头状癌。其中,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的病变组织在医学器械的辅助下,显示出不规则的弥漫性纤维化组织,上皮出现鳞状的化生物,中心出现砂砾体。弥漫滤泡型乳头状癌的组织形态为不同规格的滤泡组织而成,出现较为规则的立方块、低柱状的组织形式,病灶周围的组织气泡出现空泡形态。此外,嗜酸细胞型乳头状癌在医学显微镜下显示出的组织形式为完整的肿瘤包膜,且排列形式为梁索状,组织生长形式为浸润性生长,间质数量较少。包膜型乳头状癌的形态为发育不完整的乳头,其病变组织未对包膜和血管形成侵袭,滤泡形式呈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细胞间的排列较为拥挤且无明显的顺序性。

通过病理学诊断。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进一步确定,可为后期的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确定提供诊断信息,保障治疗方案切实可行,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要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对患者是否出现复发病灶及复发可能性进行及时、有效的判断,提高患者的预后,最终达到完全治愈的理想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33.33%,高柱状细胞乳头状癌9.43%,弥漫滤泡型乳头状癌27.04%,去分化型乳头状癌5.66%,小梁状乳头状癌6.92%,嗜酸细胞型乳头状癌7.55%,微小型乳头状癌4.40%,包膜型乳头状癌5.66%。本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4],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甲状腺的八种亚型中,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和弥漫滤泡型乳头状癌所占比例最大,去分化型乳头状癌、微小型乳头状癌以及膜型乳头状癌的构成比最小,在临床治疗中可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和保障。

综上所述,作为甲状腺癌中较为常见的病变类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应尽早接受病理学诊断,尽早发现病灶信息和类型,并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因此,病理学诊断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文标,廖志东,郑少秋,等.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侵袭性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4,35(2):260-262.

[2]张瑛,王志明,李新营,等.超声下甲状腺结节内微钙化对良恶性的鉴别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11):1548-1552.

[3]赵蕾,翟贺宁,王存川.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分析[J].广东医学,2014,35(17):2697-2699.

[4]杨映红,连渊娥,赵文新,等.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临床病理分析及术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探讨[J].肿瘤防治研究,2013,40(9):856-859.